陈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唯一号: 130930020210000030
人物姓名: 陈昉
人物异名: 字:叔方;号:节斋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31.pdf
时代: 南宋

传略

陈昉,字叔方,号节斋,陈桷玄孙,陈岘仲子,以父恩补官。宋绍定间(1228一1233),由福建道闽县县丞,任建州浦城令,关心民瘼,一境安然。陈昉与浦城人吏部尚书真德秀为世交,召回赴台湾省任职,与金华王野、仙游王迈、莆田刘克庄等被称为“端平八士”。淳祐十一年(1251年),赴都堂审察,任司农寺丞,改任太宗正寺丞,升都官员外郎,任吏部侍郎,加直焕章阁兼枢密副,承旨常请令枢密院“自今边防、盗贼急务,且奏且行,勿拘常程,因循故事”。次年,以集英殿修撰,任福州府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值建州、邵武等州县发大水,即发楮币(纸币)三十万,又奏请百万以济灾民。在郡之时,重士爱民,威惠并施,卸任时府库充盈,誉之为闽籍地方官中第一“良牧”。宝祐五年(1257年),任户部侍郎,兼检中书门下省公事,上疏请求录用庆元党禁闽籍朱熹、真德秀等后裔。陈昉雅察知人,京都厢官常懋、礼部郎中文天祥皆蒙其奖拔提携。又向理宗赵昀提出对文武百僚务必实行考课:“陛下欲赏信罚,必莫若严考课之法,乞明诏,有司下之诸道,帅臣监司岁考郡守,郡守岁考县令,第其能否,优劣功过,于次年三月,类聚保奏监司,则有互申之法,宜悉遵彝典。”为皇帝所采纳,升任吏部尚书。宋度宗即位,时值丁大全、贾似道专政,百官无不仰其鼻息,观其脸色行事,而陈昉屡有触犯,则屡请休致,于咸淳间(1265—1274),以资政殿学士致任,著有《云萍录》(诗文集)、《颍川语小》、《准斋杂说》等。文天祥在题陈昉《云萍录》词中赞道:“公守建阳,人和政成,皇曰来归,从橐斯荣。我时在馆,望公佩珩,公不我暇,我德公诚。公录班如,友朋公卿,维公下士,敬附姓名。”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