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钟发品先生对其奶奶的口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妇女口述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446
颗粒名称:
钟发品先生对其奶奶的口述
分类号:
C95
页数:
5
页码:
101-105
摘要:
本文通过访谈和记录,展现了畲族女性在商业、文化、医疗等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这些女性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积极投身于实践中,为畲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强调了畲族女性在民族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医疗保健方面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尊重畲族女性的贡献。
关键词:
畲族女性
文化传承
医疗保健
内容
经友人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武义本土的畲族文化研究者、曾任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镇长的钟发品先生。钟先生对自己的畲族身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潜心研究畲族文化,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他曾数次带我到他的老家采访畲族农妇,给了我很多帮助。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他曾多次提及他的奶奶是当地有名的土郎中。我对此很感兴趣,在我的恳请之下,钟发品先生回忆了他奶奶的故事。
我奶奶长得皮肤白净、漂亮,人也贤惠能干。娘家是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下圩村,后来嫁到同县的桃溪镇种子源村。她从三四岁开始学唱山歌,到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唱得很好了。15岁就能登堂对唱,有人从丽水的云和县那边带过来一本畲族山歌本,她先学会然后教别人唱。她很年轻的时候,唱歌已经有名气了。
她能嫁给我爷爷家首先归功于我的太奶奶。我太奶奶也是很贤惠的人,自然想找一个能干的女人当儿媳。太奶奶打听到我奶奶这么出色又很贤惠,就千方百计想讨过来当媳妇。我爷爷自从有机会见过我奶奶后,一下就喜欢上了她。可是我奶奶没看上我爷爷,嫌我爷爷长得不好看,我爷爷属于短小精瘦的体型。我爷爷就找机会和奶奶磨,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奶奶芳心垂爱。我爷爷懂工尺谱①,不仅会吹箫,还会拉二胡,最主要的是他音质好,会唱一嗓好听的山歌,这让我奶奶最终同意嫁给他。
我奶奶嫁过来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爷爷睡了三个月的牛栏头(即用于堆放稻草的牛栏阁楼,楼下则关牛)。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爷爷的表哥雷世茂看上了我爷爷的钟姓堂妹,想娶她当老婆,②女方也愿意,但女方的长辈不同意,所以男方只能用抢亲的方式来解决。③抢亲那天,男方派出了十几个小伙子一大早偷偷摸进钟家村口,由于男方跟女方事先约好,女方大清早就躲在村口的芙蓉树丛中,抢亲的人只要见到钟姓堂妹后,背起她并在她头上盖上红布事情就算大功告成。④可是不巧,一拨人正准备抢亲时被女方的弟弟看见了,他就喊了起来:“抢人了!抢人了!阿姊被雷家人抢走啦!”女方家人闻声迅速起床追赶,雷家抢亲队则快速奔跑,一进雷家大屋立即关上大门,即刻燃放鞭炮、朝天打铳。我爷爷第一个追到门口,但已来不及阻止雷家放鞭炮,他一急之下就拿柴刀砍人家的门槛,结果我爷爷被村里人责骂,说他不懂规矩。我奶奶为了让我爷爷改掉这莽撞的脾气,狠下心,硬是让他睡了三个月的牛栏头。这事情村里人都知道,后来爷爷还常被人取笑。由于爷爷奔跑快如猎犬,动作灵活,因此村里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阿狗”。自抢亲后,全村人都称呼他“阿狗伯”、“阿狗叔公”,直至终年。
有件事情让我奶奶声名远扬。在她30来岁的时候,到黄干山村那边挖草药,被当地在稻田里干活的人看见认出后,知道她很会唱山歌,就要求与她对歌,结果对到天色已晚还唱不过我奶奶。那边人不服气,就备好晚饭,不让我奶奶回家,要求通宵对歌。当地人共找了十七八个男歌手围着她唱,与我奶奶对歌,上百人来围观。对歌是不能重复唱同一首歌的,所以对歌的人就是比肚才,编唱歌词一定要好要快,才能连续对唱。一般歌手唱的歌曲来源有三种,即歌本、向别人学和即兴编唱。那天男歌手是轮流作战,我奶奶则是除了脑子里原有的库存外,还有大量即兴编歌,看到什么应什么景唱什么歌,结果对方还是唱不过她。第二天,当地人恭恭敬敬送她出村。此事传开后,宣平畲族山村只要有谁家嫁女盘歌的,都要请她去唱,我奶奶唱的时候往往连赤郎①都唱不过她。她曾在宣平畲民婚嫁歌堂上盘歌600多场,教会新歌手百余人。根据生活经历,我奶奶曾自编《采茶歌》、《养牛好处多》等1000多首山歌。
我奶奶的医家本领使她在当地被称为“救命婆”。她一生接生行医,特别擅长儿科、妇科疾病的医治,曾排除难产数百例。她原来不会看病,是后来学会的。她生育了五个孩子,四男一女,因为小孩子经常会生病,农村卫生条件差,没医院,所以就自己采药给孩子治病。慢慢地,她在儿科方面有了名气,治“七日风”、小儿感冒、小孩夜啼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她救回的小孩有好几百人,有的新生儿已经丢进村口的灰铺里了,她看看有救,就抱回来用药治好,治好了也不收人家的钱。我奶奶去世的时候,被她救活的不少人得悉后前来跪拜烧香,哭着说,如果没有我奶奶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我曾经看过我奶奶治病。治“七日风”的时候,一般她会先用手指将患儿的食指刮一刮,这时患儿的食指会出现一条黑色的经脉。这黑色经脉越短颜色越淡表示病越轻,如果黑色经脉越过了食指的第二节,颜色越黑就表示病越重,不容易治了。她治病多用草药,也经常使用针灸、拔火罐等医术。
畲民称小儿感冒为“伤风鬼”,可见要对付它是不容易的。判断这种患儿病的轻重程度的方法是这样的:我奶奶拿一小竹筒,里面灌满了米粒,再用红布将竹筒的口包好,然后在手边挂一面小镜子,将上述这两样东西放在小孩的头顶上方,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围着头顶转,过一会,等词念完,就将红布打开,观察竹筒里米粒的情况,如果米粒排列有横有斜,表示病还不太严重,如果米粒全都竖起来,就表示病情很严重。①对病重的小孩,患儿家人往往会请师公驱鬼。①
我奶奶干农活也是个能手,耕田、耙田、插秧样样都行,她也很能吃苦。有一年天大旱,她就用长长的彩带背着我未成年的父亲在水车上车水,以加大踩踏的重量。②在她的辛苦操持下,加之我爷爷做木匠的积累,到1948年的时候,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山头的边缘地带买了两亩多的薄田,虽然土浅贫瘠,但总算有自己的田了。因为一家子三代十几口住在十七八个平方米的屋子里,所以到了1949年春,又想办法买了屋基,即造房子的地基。挣这些家当主要是奶奶的功劳,以至于土改时我家被划为贫农成分,我奶奶可不服气了,找工作组论理,最后给我家定为中农成分。
我奶奶是真心热爱新中国的。解放初期,她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一方面编了不少山歌赞美新社会,一方面担任秧歌队队长到各村巡回演出。后来她自己很骄傲地跟我说,那时她可吃香了,大家都喜欢看她的演出。
奶奶一直是家里当家的,她和爷爷之间总是爷爷让着她。他们两人的关系很有趣,讲话当吵架,吵架当讲话,很少看到他们两人好好说话的时候,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
知识出处
《畲族妇女口述史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综合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就畲族妇女的婚姻生活、社会角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阅读
相关人物
钟发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