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白要”蓝陈爱的口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妇女口述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436
颗粒名称:
“白要”蓝陈爱的口述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蓝陈爱是83岁的畲族女性,她从小被送到别人家做“白要”,直到17岁圆房。她在亲戚家生活,帮忙干农活,地位很低,不能上桌吃饭。她劝丈夫继续读书,后来丈夫参加了革命。丈夫变心后,她不肯离婚,但最终还是离了。后来她嫁到了锦平村,一直和老伴生活到现在,没有孩子。
关键词:
武义县
民俗
童养媳
内容
蓝陈爱与我的亲戚同村,而且是我亲戚的亲戚。辈分上,我的这位亲戚该称呼她为大伯母。因此,我亲戚约了她到自己家里,边吃点东西、喝点自制的烧酒边聊。老太太看上去身体相当不错,时年83岁,个头在同辈里面算高大的。下面文字根据2008年8月期间我所做的访谈笔记整理。
我娘家在柳城内潘村。家里姐妹7个,另外还有一个弟弟,我排行老二。7个姐妹中有两个做“白要”。我四五岁时,就被背走过,送到白姆下村。知道这件事后,叔伯家的姑姑冲我父亲骂道:“给人家不如做水坝!”①父亲被骂后就把我背了回来。但是7岁时我又被背到鲍畈村。
我到的这户人家家里四口人:太奶奶、公公、婆婆及公婆生的一个独养儿子。家里原来有亩把田,但太奶奶过世时,卖了五分田出丧。婆婆有大脖子的毛病(即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脖子上掉下来的肉要用布条挂起来,头低不下来,粗活特别是吃力的活干不了。公公干活还行,就是有点懒。独养儿子被送出去读书,他与我同年。
我刚过去时还小,重活干不动,但是要拎着篮子出去捡柴火和拔猪草。稍大一点,十来岁的时候,除了要拔猪草,还要下田插秧、上山去砍柴,从那时开始,家里的柴火全是我砍回来的,一个人干活没伙伴,太高的山不敢爬上去,只能在山脚路边砍点矮的灌木丛背回来。爬山砍柴时没有鞋穿,砍柴也很吃力,我经常边砍边哭,哭归哭,没人管你,活还是要干的。
“白要”的地位是很低的,只要家里来客人,我就不能上桌吃饭。一年难得能吃上肉,即使有肉,碗里大部分也是汤,大概只有三四片肉,你也不敢夹过来吃。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三天不掺番薯丝的米饭,但三天后就吃不上了。
我是17岁时圆房,圆房也没什么仪式,就是在公婆家里吃碗面条。公婆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另外给我们准备了婚床,是四周有栏杆的米床。我和那个男的有10年的婚姻,其间,他曾经不肯去读书,婆婆就骂我,我就劝他,读了书就长了本事,这是任何人包括他母亲都拿不走的东西。丈夫在我的劝说之后又回去读书,后来当了老师,而且参加了革命。因为参加革命,曾经被国民党抓到丽水坐牢,一直到解放后才放出来。他被抓的时候,我和婆婆走到丽水去看他,天下着雨,路又不好,走到丽水时我的十个脚趾头的指甲盖已经全部脱掉,翻出来的全是带血的肉。
后来他变心了,要和我离婚。我不肯,哭啊哭,从床上哭得滚到地上,他还是要跟我离。人心变了,没药医的,但是我劝他读书这件事情上,他还是说我好的。与前夫离掉后,经人介绍,我到了这边的锦平村,一直和老伴生活到现在。两次婚姻我都没有孩子。
知识出处
《畲族妇女口述史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综合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就畲族妇女的婚姻生活、社会角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阅读
相关人物
蓝陈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