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中蓝兴妈祖万春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274
颗粒名称: 台湾台中蓝兴妈祖万春宫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本文讲述台中市旧称“大墩街”,清朝雍正年间已有汉族移民迁入。康熙六十年(1721年),蓝廷珍平定朱一贵之乱后,将湄州求得的妈祖神像留给了台中百姓,并兴建了万春宫妈祖庙。后来庙宇经历了风霜侵蚀,嘉庆年间进行了重建。大墩街聚落的形成可能与福建、广东客籍民在柳川和东大墩孤丘之间的聚集有关。
关键词: 台中市 大墩街 蓝廷珍

内容

台中市旧名称“大墩街”。在清朝雍正年间,已有许多汉族移民迁入,并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成犁头店街、大墩街、三十张犁、四张犁、大墩等聚落。
  昔称大墩街的所在地,便是现在的台中市的中区,位于柳川、绿川之间,偏东处有一小孤丘,所以亦称“东大墩”,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廷水师提督蓝廷珍在今台中中山公园内小山筑了两座炮墩,以应付朱一贵之乱,大墩的地名,便由此得来。
  大墩街聚落的形成,可能是在雍正初年,福建、广东客籍民,在柳川和东大墩孤丘之间聚集而居。柳川旧名邱厝溪。同治元年,因反抗清兵,双方激战于大墩街,清军惨败,又将邱厝溪称为“秋老大圳”。以后又发生了几次福建人和广东人之间的械斗,而使得大墩街荒废。直到同治七年,才逐渐复苏。
  康熙年间,俗称鸭母王的朱一贵起兵反叛清朝,各地壮丁纷纷响应加入他的队伍,其队伍声势扩展极为迅速,打得清台湾知府王珍抱头鼠窜。康熙皇帝便派遣蓝廷珍前来平乱,驻扎在中部,随身携带一尊由福建湄州求得的妈祖神像,以庇护他的军队,祈求这次平朱之战顺利成功。蓝廷珍带领军队奋勇杀敌,终于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擒俘朱一贵等64名首要分子。事成之后他便把那尊神像留给台中当地的百姓,人们便兴建庙宇供奉此尊“蓝兴妈祖”,此庙宇也就是现址成功路上的“万春宫”。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总兵蓝廷珍奉派来台时,亲率家人前赴福建湄州朝天阁,恭请天上圣母金身随船保护来中奉祀,并斥资于现址兴建庙宇,定名蓝兴宫妈祖庙,且由唐山聘请名僧来台主持,此为万春宫之肇始。至清嘉庆年间,庙宇历经百余年风霜侵蚀,已缺乏昔日巍峨气象,有碍市街观瞻,当时有地方闻人林开梅、许其昌等首先倡议修建,并正式将宫号更名为万春宫妈祖庙。

知识出处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图说漳台蓝氏畲族文化》

出版者:黄河水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畲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产特产、文物、古迹、家庙、佛庙、道观、摩崖石刻、古墓、书籍文存、家谱、教育设施、民间故事、传说与表述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一贵
相关人物
蓝廷珍
相关人物
林开梅
相关人物
许其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柳川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唐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