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岭畲族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493
颗粒名称: 赤岭畲族的由来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116-1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赤岭畲族乡是全国蓝姓畲族的重要发祥地,族谱记载其祖籍河南,元末明初迁至漳浦县镇海卫霞美乡,后迁至赤岭。赤岭蓝氏后裔不断向外迁徙,现分布在全国12个省(区、市)40多个县市,人口达40多万人。
关键词: 赤岭乡 畲族 蓝姓畲族

内容

赤岭畲族乡,古称苌谿、长卿,俗称张坑,是全国蓝姓畲族的重要发祥地。据族谱记载,漳浦蓝姓畲民属炎帝世系,祖籍河南,至一百三十世孙蓝琛,字邦献,元朝末期任江西抚州临川县令,生三子,长子蓝兆,字元晦,号廷瑞,于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居到漳浦县镇海卫霞美乡(今前亭镇庄厝村,当地还保存着一口水井,名叫“蓝厝井”),后又迁居龙海市隆教乡。廷瑞生三子:长子蓝庆福,迁徙苌谿,即今赤岭畲族乡;次子蓝庆禄,留居隆教乡;三子蓝庆寿,迁徙广东大埔县湖寮镇。迁居赤岭的庆福后裔逐渐衍成大族,至明嘉靖年间,在石椅社建蓝氏祖祠种玉堂,是为漳浦蓝姓的总祖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人口增长,赤岭这块有限和贫瘠的土地越来越不能满足畲民生存的需求。从庆福的第五代孙开始,族人就不断向外迁徙。据近几年外地蓝氏宗亲来浦寻根谒祖,以及赤岭乡老年协会与各地蓝氏宗亲联谊走访、族谱对接的情况统计,自廷瑞肇基漳浦县赤岭乡之后,从赤岭石椅社种玉堂迁徙到外地的蓝氏宗亲,如今分布在全国12个省(区、市)40多个县市,人口达40多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50%以上。大部分分布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广西、台湾,也有远渡大洋,播迁东南亚的印尼、新加坡诸国。其中在台湾省就有近6万人,他们的先辈多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从军平台,后留居台湾的将士的后裔。清代,在收复台湾以及平定朱一贵、林爽文动乱中,赤岭籍蓝姓将领蓝理、蓝廷珍、蓝元枚和谋士蓝鼎元均立下赫赫战功,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被称为“蓝氏三杰”。为了褒扬蓝理将军的功绩,康熙帝还特赐御书“勇壮简易 所向无前”,并在漳州岳口街建立坊表,至今尚存,1996年列为第四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皇帝御书的牌匾今日仍悬挂在种玉堂中,激励后辈子孙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宏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赤岭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