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近代福州地区畲族服饰形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史》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048
颗粒名称: 2.1.3 近代福州地区畲族服饰形制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28-3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代福州地区畲族服饰的形制特点。在头饰方面,畲族妇女的头饰被认为是福州式,由彩穗流苏、筒形饰物和发簪组成。上衣方面,妇女的盛装衣长及膝,具有立领和绣花装饰,而老年妇女的服装则只装饰以红白相间的绲边,不刺绣。而下装方面,福州地区畲族妇女常穿及膝紧身中裤,赤小腿,跣足。整体上看,该地区畲族服饰与当时主流服饰的最鲜明区别在于妇女的头饰,以及上衣和下装的款式和装饰。
关键词: 畲族 近代 福州地区 畲族服饰

内容

福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吸引了大量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西方学者。他们通过亲身游历,记述下关于近代福州畲族风貌的珍贵文献。如美国传教士武林吉(F.Oh|inger)于1886年7月对福州城北黄土岗和连柏洋两个畲族村落进行了田野调查,其记录《访福州附近的畲民(山宅)》发表于同年第17期美国《教务杂志》[28]。1884年,英国汉学家庄延龄(E.H.Parker)通过在福建与浙江两地的考察撰写了《从福州到温州的旅程》和《福建的旅程》,文中概括性地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进行了现象描述[29]。另外,美国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威廉·埃德加·盖洛(Wi||iamEdgarGeiI)于1911年通过对中国18个省会城市进行的考察撰写了《中国十八省府》,书中第二章中也细致描写了福建畲族的祖先传说和福建畲民的服饰[30]。
  据表2-3所示近代畲族服饰文献和图像资料显示,各研究者均将目光聚焦于畲妇头饰,故可知近代福州地区畲族服饰与当时主流服饰的最鲜明区别在于妇女头饰。妇女上衣沿袭交领直襟的旧制,以精致层迭的贴边为装饰特色。下装常仅着及膝中裤,不缠足,赤足而行。
  (1)头饰
  人类学家凌纯声先生描述民国时期福州罗冈式(简称福州式)畲族妇女头饰为明显的三部分组成[25],这与传世照片(图2-35)一致:前部为一彩穗流苏;中部是在一个覆盖着银片的筒形上方再架起一座三角形布帐;后部为披着一片矩形布片的发簪,插入中部下的发髻内。
  (2)上衣
  如图2-36~图2-38所示,清末罗源式盛装衣长及膝,前后片等长。其款式特色在于后片开领处有4厘米立领,连到前片斜襟,两襟交叠,自然形成领窝,是介于直襟交领和大襟圆领之间的巧妙设计。领部、肩部、袖口处均有绣花。老年妇女上衣如图2-39所示,服装结构相仿,但是仅装饰以数层红白相间的绲边,不刺绣。
  (3)下装
  如图2-40所示,《中国十八省府》一书中福州部分老照片呈现了当时福州畲族妇女的形象。中间两位畲族妇女下着及膝紧身中裤,赤小腿,跣足,精干爽利。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畲族服饰史》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研究在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畲族最主要的浙闽徽赣四省进行田野调查,亲身体验畲族服饰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现状,从而使研究的空间范围覆盖占畲族人口90%以上的浙闽赣粤黔地区,研究的时间范围跨越古代近代直至现代逾千年历史时期,最终首次横较了浙闽徽黔粤赣六省不同地域14种畲族服饰形制特征与现状,纵览了整个畲族服饰变迁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