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关于畲族历史的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007
颗粒名称:
一、关于畲族历史的研究
分类号:
K288.3-53
页数:
2
页码:
455-4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历史研究是畲族研究的重要部分,涉及畲族空间移动和族群边界等问题。学者们关注历史过程和族群关系,研究畲族与汉族的文化共性和动态视野,探讨东南地区民族关系的本质。此外,还研究畲族传统的生计方式和经济生活。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畲族文化。
关键词:
畲族
历史
研究
内容
参悟历史是畲族研究的学术传统。历史的视野是我们在重视当代视野的同时,为充分理解畲族文化而永远不可缺少的基础,何况所谓当代视野也是一种历史视野。参与会议的学者们对此有充分的体认。此次会议的论文在历史研究方面,涉及了畲族社会在历史上的空间移动以及族群边界和族群关系问题。厦门大学石奕龙教授《明代嘉靖以后闽东浙南才有畲民见诸文字记录》一文探讨畲族空间移动问题。他根据史料文献的记载情况,提出“在明代嘉靖以后的文献才出现畲民或畲人的记载”的观点,由此判断“畲民大体是在嘉靖以后才突然出现在闽东、浙南的,而在明代嘉靖之前,闽东浙南地区似乎没有畲民存在”。他试图解释闽东浙南畲族聚居区域的历史成因,认为由于王阳明在南赣地区对畲族社会的镇压而产生的“推力”以及闽东一带当时天灾人祸而导致的人口大量减少、对劳动力需求而产生的“拉力”,两者力量综合导致了明代嘉靖以后闽粤赣三省交界区域的畲族大量迁徙闽东浙南。这一论述与畲族族谱的说法以及学界有关畲族迁徙的一般观点有所不同。在族群关系研究方面,福建师范大学的李积庆教授关注历史过程中“畲”汉族群边界的“确立”这一文化塑造现象,探讨东南族群边界如何之确立的问题。其文《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变迁的历史考察》所据史料十分丰富扎实,行文表述准确严谨、规范,分析论述也很有深度。福建师范大学的谢重光教授、省委党校刘大可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孟令法三人各自的文章,则关注畲族与汉族族群边界的“跨越”现象。他们分析畲族与客家、畲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共性,聚焦族群关系,以丰富的田野材料,从微观个案及宏观的视野层面来探讨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畲族与客家族群关系问题。他们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立体的视野以进一步把握理解东南地区民族关系(包括畲汉关系)的本质,很有学术价值。此外,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徐晓望先生《畲族耕山经济辨析》一文,则讨论畲族传统的生计方式。他认为畲族在中国东南的活动,展现了他们对农业经济的特殊理解,通过与汉族平地农业的比较,发现畲族农业经济的特征。他提出,畲族传统的“耕山经济形态属于商品经济”。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畲族传统的经济生活。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蓝达居
责任者
石奕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