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样本的媒介使用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930
颗粒名称: (二)样本的媒介使用情况
分类号: G206
页数: 3
页码: 386-3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调查显示,电话(尤其是手机)是畲族人主要交流工具,而传统媒体使用较少。互联网普及有限,主要因缺乏电脑和操作技能。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手机上网,聊天和浏览新闻是主要活动。多数村民希望看到更多畲族信息,但部分人对新事物有抗拒。
关键词: 畲族村 样本构成 媒介使用

内容

1、电话(固定电话或手机)
  (1)电话拥有量:调查样本中拥有电话(固定电话或手机)的占82%,其中有手机的占样本总数的80%。(见图2)
  (2)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主要用于通话(占100%),其次为发短信(占27%),再次为上网(占25%)。其中通话对象主要为家人(占78%),其次为朋友(占71%)。(见图3)
  手机订制短信现象不太普遍,仅占38%,订制内容主要是新闻(29.6%)、娱乐(29.6)、气象(18.5%)。
  上网的人群每月手机费明显高于不上网的人群,上网的村民每月手机话费50—100元的占56%,不上网的村民手机话费集中在30—50元,占50%。
  调查显示,半数村民不用手机的主要原因是“用不着”,少部分人是因为信号不好或其它原因。
  固定电话和手机成了畲族人的日常交流工具,特别是手机,成了人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不过,由于受到某些电波的干扰及移动电话基站的分布问题,致使部分区域手机信号太弱,不如固话方便。
  2、传统三大媒体
  (1)报纸:阅读报纸的人数寥寥无几,仅占样本总数的5%,这与畲族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2)广播:广播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仅有9%的人经常使用广播。有的村子有扩音喇叭,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电视:电视十分普及并且受到广泛的欢迎。93%的人经常接触电视媒介,除去部分喜欢上网的年轻人外,大部分人最喜爱的媒介仍是电视。
  3、互联网
  (1)电脑上网情况:
  样本中拥有电脑的人数并不多,各个村子情况差别较大,这与村子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调查对象中有52%的人从不上网。
  年轻人中上网的比例较大,被调查对象中35岁以下上网的占95%,60岁以上没有一人上网。上网的场地以家里居多,占56%,在网吧上网的占41%,在单位上网的达30%。其中,在网吧上网的以2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不上网人群中农民的比例最大,达86%。
  上网内容以QQ为最,占70%,在35岁以下人群中非常流行,博客、空间次之,占52%。(见图4)
  上网人群中有70%的村民自觉搜索过畲族信息,主要是音乐(占37%)、舞蹈(占44%)。网友们知道自己是畲族人的占78%,而大部分人表示希望在网上看到更多本族信息,达93%。
  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没电脑(占38%)和不会操作上(占72%)。大部分村民表示,只要条件许可,他们愿意加入网民的行列(占52%),不过这样的比例却令笔者始料未及。在这48%不愿加入网民行列的人员中,没有手机的达78%,这样的结果又似在情理之中,这些村民对于新事物的抗拒可见一斑。
  (2)手机上网情况:
  手机上网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表示用手机上网的有52人,占拥有手机人数总数的58%。其中,用手机上网聊天的占63%,其次为浏览新闻,占37%。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赞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畲族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