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传统工艺技术的物质承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32
颗粒名称: 二 传统工艺技术的物质承载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3
页码: 152-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服饰依赖于传统工艺技术和材质物体的物质承载以及民族传统习俗的精神承载。随着经济文化发展,传统工艺技术逐渐式微,苎麻材质逐渐被现代面料替代,造成服饰失去特色。物质承载和精神承载共同构建了畲族服饰的承载媒介,其相辅相成,需要共同存在以延续服饰文化。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工艺技术 浙闽地区

内容

服饰归根结底是物体,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物化的形式。所以,民族服饰文化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对象来展现。这些物质对象包括服饰的材质、饰品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依靠传统的工艺技术操作于材质对象,才能使之得以延续。构成服饰的基本材质、装饰辅料、加工手段等无不从各个细节传递着传统服饰的精髓,这些传统工艺技术正是民族服饰的物质承载,它们才是构成整体服饰的最基本成分。
  畲族服饰传统上是以麻棉材质为主要材料的,畲民善于种苎麻,所穿衣物多以自种的苎麻为料。现在经济条件提高,各地皆以棉或化纤混纺面料为材质,表演服装中也有以绸缎为材料的,除了几件传世旧衣外,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苎麻的服装了。而一些诸如彩带编织、刺绣等手工艺也逐渐式微。一些畲民原来赖以为生的种菁、种麻、染蓝技艺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如果所有的畲族服装统统换上五颜六色的现代绸料,以毫无特色的机织花边代替传统的彩带和刺绣,即使款式形制不变,失去传统工艺技术的物质承载,变了味的畲族服饰也只是形似而神不似的替代品了。在浙闽各地畲族聚居地的田野调查中,笔者有幸见到了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但是在当代经济文化大潮的冲击下,这些传承人都正面临着后继之人的共同困扰(见图4-14、图4-15、图4-16)。
  物质承载和精神承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畲族服饰的承载媒介,畲族服饰正是依靠两者共同构建起来的民族服饰空间才得以代代相承,延续至今。物质承载媒介的缺失会直接影响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依托保持完好的民族传统习俗,传统工艺技术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同时传统工艺技术又为民族传统习俗提供物质支撑。精神承载媒介为民族服饰提供生存的养分与空间,传统技艺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需要依托民族服饰实现其审美与实用功能,民族传统习俗的衰退及其带来的民族服饰式微必然会对传统工艺技术产生连锁影响,失去生存空间的传统技艺面临的是逐渐枯竭消亡的结局,它们之间是共融共生、兴衰与共的关系。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