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崇尚自然与耕猎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28
颗粒名称: 二 崇尚自然与耕猎生活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148-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耕猎生活模式和崇尚自然的审美心理影响了民族服饰的形态和特征。服装形制适应山地耕猎生活,装饰图案以自然中的动植物为主题。服饰表现为衣尚青蓝、喜用绑腿,蓝黑色是耐脏的合适颜色。花卉藤蔓和飞禽走兽是畲族服饰中常见的图案,同时还有与耕猎生活相关的字符图案。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审美文化 浙闽地区

内容

各地畲族不论如何迁徙,基本生活环境都是在崇山峻岭之中,虽然散居在各地的畲族在清末基本定居下来,由游耕生活转变为定耕生活,但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的耕猎生活模式并未改变。在民族服饰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次文化形态,但各个次文化圈内这种散居山林和耕猎生活模式基本相同,并由此产生了崇尚自然的服饰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表现在服饰上,呈现为以下特征:服装形制适应山地耕猎生活;装饰图案题材以自然中常见的动植物为主;除了龙凤麒麟等瑞兽外,多以花卉藤蔓、飞禽走兽等动植物形象为表现题材。服饰整体风格上表现为衣尚青蓝,喜用绑腿;蓝黑色的服装色彩因其耐脏、好打理,是最适宜常年农事劳作的服装面料色彩。霞浦式服装前后裾等长,有大小服斗便于翻穿的设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畲族群众的勤劳简朴:平日劳动时即以反面的蓝黑色素色为面,等到走亲戚做客时则将绣花装饰的正面穿在外面。各地畲族均喜用绑腿也是适应山地耕猎生活的表现,在常年的山间劳作中,绑腿可以对小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在林间奔跑行走时也可以防止被树枝藤蔓划伤或钩绊跌倒,还能防止长时间行走而导致的小腿肿胀。在福建的一些畲族地区,短裤或短裙搭配绑腿的穿着习惯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花卉藤蔓和飞禽走兽则是畲族人民千年以来山地耕猎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除了受汉文化影响下一些瑞兽和吉祥寓意的动植物题材,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山地耕猎生活特征的题材,比如松鼠、雉鸡、牛等。这种耕猎特征在畲族特有的彩带织纹中得到了最为明显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与此相关的有寓意的字符图案,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有:代表广野、代表田、代表山连山、代表丘陵;与农垦相关的有:代表树果、代表收获、代表麦穗、代表水源,代表土地;与狩猎相关的有:代表狩猎、代表禽、代表动物等。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