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间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间信仰
分类号: B933
页数: 12
页码: 442-4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八井村畲民的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畲民信仰的神灵包括佛教、道教、自然界的精灵以及本土民间神祇。这些神灵数量众多,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和职责,满足了畲民在不同方面的需要。畲民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神灵的“法力”来选择崇拜的神灵。此外,每户畲民家中都有自己的家神供奉,包括祖先和各种神灵。这些神灵被视为保护家庭平安、吉祥的神祇。
关键词: 八井村 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

内容

一、八井畲民崇拜的神灵
  八井村的畲民信奉的神灵很杂,既有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神仙和自然界的精灵,也有土生土长的民间神祇。诸如佛教的观音菩萨,道教的玉皇大帝、齐天大圣、七夕奶娘、玄天上帝、五显大帝、三夫人奶娘(陈、林、李夫人)、田公元帅、赵公元帅、福德正神土地公、灶君公、招财童子、进宝童子、千里眼、顺风耳等,还有白马王、造厝元帅、郑一郑二郑三师父、行猎师父陈六陈七陈八、谢将爷、白将爷、文判、八部将军、驸马大将军、射猎师爷、董师爷、鲁班先师等。真是数以百计,纷纷芸芸。这些神道有的见诸经传,诸如观音、关帝、玉皇、福德正神土地公、玄天上帝、五显大帝、齐天大圣、三夫人奶娘等,有的却是当地一方之“境主”、“土主”或一业之专神,有的甚至来路不明。畲民对当地的“土主”专神尤为推崇,多奉祀之。对这些神灵,因经济方面的原因,有的只用红纸写上各神灵的名号作为神位,供奉在住宅的厅堂或神龛上,有的供奉在野外的某个地方,很少塑像与绘像,偶尔才会在个别的宫庙,或在公共场所附设神像、神位。
  表面看来,畲民崇祀的神灵名目杂乱无章,但事实上,他们所崇祀的神灵是依照其自身的需要和神灵的“法力”而决定的。而且有些神灵,畲民知道其来历。如他们认为田公元帅是他们本族的神灵,田公元帅是“戏祖宗”,也是八井雷氏的自家人,他的名讳叫雷海青,是唐朝人。他能编会演,善吹笛子、弹琵琶,技艺超群。一次他进京演戏,名震京城,被唐明皇招入宫内演出,很受唐明皇的赏识,于是就把雷海青封为“戏状元”,“五品乐官”等。后来他到畲族投胎,长大后因平番立功而被封为田公元帅。郑一、郑二、郑三师父是其手下的将军。所以八井畲民将“田公元帅”当作他们的保护神,而且据说他也是猎神之一。
  又如他们认为村庙的主神白马王为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有勇力,好游猎,一日遇见一条大鳝鱼害民,三郎弯弓射击,结果人、马皆落入水中溺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才奉祀他为神灵。
  再如村庙供奉的五显大帝俗称“五显帝”,也称五显灵官大帝,民间传说他为“巡天将军”,宋高宗南渡时,前有长江所阻,后有金兵追赶,突然间前面出现一匹马,高宗赶紧骑上马跨过长江而脱了险。高宗认为这是“巡天将军”显灵救了他,因此,他在临安建都当上南宋的皇帝后,就封他为“五显灵官大帝”。
  还有村庙中供奉的临水夫人陈靖姑,民间俗称“陈大奶”、“陈奶娘”、“陈夫人”。她是福州下渡陈昌之女,生于唐代天祐二年(905年),卒于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七月二十八日。曾学道于闾山,并收罗源飞竹林氏之女九娘和县城孝巷李氏之女三娘为师姐妹,纳女弟子36名为助手,除了为民斩魔除妖外,还会救护难产妇人和儿童。24岁(虚岁)因斩长坑鬼捐躯。林九娘和李三娘悲痛不已,也绝食献身,所以民间多将其三人一起崇拜,并且她也是闾山派法师的祖师。
  村民一般将“五显灵官大帝”、“土地公”、“灶君爷”、“灶君婆”等神灵视为保佑他们平安吉利的神灵;把“上界八仙”、“中界六仙”、“下界九仙”、“上天二十八宿君”,“三十六天王”敬为上界神仙;把“弥勒佛”、“三十六天尊”、“七十二煞神”等称为上古神;将“半仙”、“半道”、“克星”称为“小神”;将“猎神”、“看牛大王”、“井神”、“河神”、“山神”等称为下界神祇;把陈林李三位“奶娘”和“观音”这类女神视为“救命神”和“救命佛”。不同的神灵有不同的职责,各司其职。
  二、家神崇拜
  八井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的祭厨或神龛中,都供奉着自家选择的神灵。有的人家把神灵的名号写在红纸上,贴在晋屏门上,或神案上的神龛或祭橱中。如有一家神龛中的红纸神位上写着:“田宫(公)元帅”、“玄天菩蓝(萨)”、“三位夫人奶娘”、“射猎师爷”、“五营兵马”、“左右将爷”,两侧为:“左昭”、“右穆”。祭厨前摆放着6个香炉,每个香炉也写着上述6位神道之名讳。
  在过去八井村中几乎每一个畲民的住宅里,都在“晋屏门”进入后厅的左门道上,内贴红纸,写上各种自我选择的神灵之名号,或摆上神像,而在右边门道上则安放祖先牌位。现在,八井畲民多将神灵供奉在晋屏门前的神案桌的左边;右边则安放“祖宗套”。如雷桃俤家中的厅堂神案左边就供奉着一尊田公元帅,右边则是“祖宗套”,此外还有一张造厝符挂在晋屏门的左上方。在雷可良家的厅堂神案桌的左边供奉着脚踩风轮的赵元帅和脚踩一面鼓的造厝元帅;其左边为雷可良师祖蓝法吉的神位,其曰:“供奉蓝法吉本坛香位”;右边则是雷可良家的祖宗套,上写着:“冯翊郡雷氏堂上历代远近宗亲之神位,左昭,右穆,永思孝言,裔孙仝奉祀”;其旁边还贴着“玄天斩鬼符”和三个“契子”香袋。而在蓝水银家厅堂神案桌的右边供奉的他家的祖宗套,上写着:“汝南郡蓝氏堂上历代远近祖先之香位,裔孙仝奉祀”。左边则供奉着一尊立式的“行猎师父陈六”的神像,他穿着青色的衣裳,手的姿势,像是拿着一杆枪向前冲刺。两根山鸡毛插在香炉里,而不像其他人家中供奉的神像是插在头上的。我们感到奇怪,就问主人蓝水银,这鸡毛怎么不插在神像的头上。蓝水银回答说:猎神只是师父,不能插,只有元帅才可以插。看来在八井畲民的观念中,神灵也是分等级的。蓝水银还说:陈六原是一个猎人,他们为三兄弟。陈六是在山里自杀而成神的,狩猎的人多崇拜他。蓝水银因有时也需要陪上面来的公安局的人去打近来又繁殖起来的野猪,所以供奉猎神陈六。他还说,供奉陈六这类猎神要到人家中把他“偷”来拜,这样才比较灵验。特别是偷来供奉后的第一次出猎一定会打到猎物。他说:他供奉的这尊陈六就是从打猎的朋友那里“偷”来的;其实也不算偷,主人也知道的,只要在他没有注意时把神像带走就行了。当然越灵的神像,偷的人就越多。而且,打猎的人都互相偷来偷去的。供奉了猎神后,初一、十五要上香;出猎时要先祭祀他,祭他时要吹海螺,烧香祭祀后,一吹海螺,他就来了,跟你去狩猎,保佑你狩猎平安。打到猎物回来,也要祭祀他,用一个带尾巴的猪头和猎物的全副内脏,在门外或天井中祭祀,同时还要摆上海螺、猎枪、酒、香炉等,让陈六师父先享用一番,等一炷香点完后,就结束祭祀。由上述看来,畲民通常都选择跟他们家“有缘分”的神灵来拜拜,但由于田公元帅姓雷,所以八井畲民家中供奉田公元帅的比较多。
  三、辟邪
  除了家中的厅堂里供奉神灵、祖先,以保佑家人平安外,为了确保家中的洁净,抵御邪魔入侵人们的生活空间,八井村民还使用了许多辟邪物来防止邪魔的侵害。
  在旧式建筑的大门上,有木制的门珠,上写着或刻着吉祥的图案,可以抵挡邪恶的入侵。有的人家则在大门、窗户上挂上镜子或八卦来抵挡。有的则在大门上挂上雕刻着狮面“吞口”的辟邪物来抵挡外界邪魔的入侵。有的还在厅堂的屋顶上放上小狮子来抵挡。如雷志森家的每一个前后门和窗户上,不是挂着镜子,就是挂着八卦,或带有镜子的八卦,大门上除了八卦外,还加上一块狮面“吞口”,屋顶上还蹲着一只狮子,用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手段来抵御邪物的侵入。
  其次,八井畲村也有人使用石敢当来辟邪。如蓝水银家的后门对着公路,他家后门边上设有一块上面刻着八卦的石敢当。问他为什么设,他说,后门对着的这条路是小获村里的人送葬必经之路,经常有人抬着棺材从他家后门经过,到小获村的墓地去安葬,所以很不干净和安全,因此,他就叫女婿刻了这块石敢当放置在后门边上,以抵御肮脏的东西对他家的侵扰。此外,八井新村与老村交界的地方,也有一块石敢当,它是青(草)石的,上面只有三个字“石敢当”,没有八卦。
  在一些仪式中,也需要使用一些辟邪物。如结婚时,新娘临出门时,要在胸前挂一面镜子,以驱邪。喜轿上要挂着一个写有双喜或八卦的米筛,也是一种辟邪物,其放在喜轿上可以防止外面的邪物侵害新娘;而出新娘家门和进新郎家大门时,用米筛遮着,其作用也是为了辟邪,和防止邪物对新娘的侵害。
  四、村神崇拜
  尽管村民家中多祭拜田公元帅,但八井村的村庙白马宫中却没有田公元帅的位置。白马宫坐东北朝西南,位于村东头的半山坡上,正好俯瞰着坐西朝东的新村。庙前的小路是以前进出村落的要道,因此,该庙坐落在村落的古村口。其周围树木葱郁,宫庙的南边有一块题为“盛世共享”的石碑,上刻“同治元年八月×日,乡长雷朝叼、禁长朝泰、京锐、大谟、蓝桂茂、大进、大魁、大祯、大容、铺长陈兴合造”的字样,无疑白马宫的建造当不晚于这时。白马宫平时不开门,只有在重要的祭祀日子如神诞日和每月的初一、十五,才会因为大家要来宫里烧香拜神而开门。这几年来,白马宫的日常管理由雷清木负责,但也只是打扫打扫卫生,纯属于义务性的。过去还有一位本村人蓝信珠特别热心,据说现在的白马宫就是由他首倡在1998年重修的,后来,我们在宫内的“壬申年菊月修建贡献现金名单”上得到了证实。
  白马宫为一硬山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外观简朴,有着福州地区特有的虎头封火墙。正门口有一个天公炉,进入宫中可以看见两殿,正殿居中的明间神龛中供奉黄、红、绿三尊不同脸色的白马大王,其神龛上的对联曰:“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寿灯。”横批为“风调雨顺”。神像的面前有一块神位,上书:“敕封兰溪得胜白马大王香位”,面前还有一个石头打制的方形香炉,上刻着:“光绪伍年端月吉但(旦),信士弟子雷向品叩许。”神龛前的地板上站着左右将爷、文判、武判、手持“阴阳簿”和“合境平安”的两各文侍、白马与马奴。左边次间的神龛中祀奉五显大帝及其配祀神灵千里眼与万里耳(顺风耳)。右边次间的神龛中供奉陈、林、李三位奶娘和送子、延寿两位婆神,此外,还有一尊身着红色法衣,头戴法师头冠,手持一把宝剑的陈夫人,人们说这形象就是现在法师做武场时的形象。在正中的陈夫人前面,还有一块神位,上书:“宣封护国佑民顺天圣母太后陈林李三位元君神位”,这应该是三位奶娘的正式头衔。大门边上的左配殿中有一神龛,内供奉祀土地公(财神),其龛上的对联为:“土能生白玉,地下出黄金。”配殿柱子上的对联为:“炉中香火时时热,神灵万古通广大。”右边的配殿为人们聚餐煮东西的地方,内有两个灶头,墙上则贴着灶君公和灶君婆的神像,上面印的灶君公的头衔为“完福灶君”,灶君婆的头衔为“增寿夫人”。其殿堂柱子上的对联为:“合境平安保吉祥,台上烛花夜夜荧。”在庙中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正殿的神像都有新旧不同的两组,据带我们去白马宫的村民雷可寿介绍,旧神像为过去的,新神像为白马宫2002年重修时新雕塑的,村里的法师还为其举行过“开光”仪式。神像的制作者为罗邑刘坑佛作司的雷祖寿。关于白马宫的由来,他说是村民们有一天看到白马飞过八井畲村的山坡,还留下一个香炉,上写“敕封兰溪得胜白马大王香位”,八井村的村民就留下香炉,并建了八井白马宫,以白马王为村子的守护神。至于其他神灵如何被八井人崇拜而尊为村落的保护神则无法知晓,在宫内我们看到了上刻“同治甲子年葭月吉旦沐恩弟子雷木赠叩谢”的灯梁,说明了八井白马宫的始建年代应早于这个年代,与门前同治元年立的“盛世共享”碑文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八井白马宫过去也一直就是八井畲村的公共领域的中心,而与祠堂并立。
  白马宫内靠近将爷、白马的明间后柱上挂有将爷“契子符”,共计59袋(其中30个男性,29个女性),这59袋中有3位是替妻子求符,2位为曾孙求符,1位为孙子,还有1位求行车平安。现附录两份如下:
  第一份:
  祈求
  圣投寄信士蓝钗娣,即日益为曾孙次男钦炎,本命年辛未正月十七日辰时建
  生,童庚一岁,命中高贵,投寄保养长大成人,流传后裔接代,年旬四季久保平安
  敕求
  白将爷
  香位
  供封(奉)
  第二份:
  行车祈安保宁
  信士雷信传、雷可华,投寄
  供奉 左右将爷座前香火
  保奉 行车顺利平安
  天运乙亥年八月初九日
  年终叩谢
  五、做岁、上灯与神诞祭祀
  因为全村性的祭祀活动多在白马宫内举行,带有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与地方宗教信仰有割不断的联系。由于宗族性祠祭活动的消失、家族性墓祭活动的淡化及其他一些可能的集体活动的消失,就重大节庆而言,“做岁”、“上灯”及其他6个节日是村落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机会和场合。而这都只有围绕白马宫这一唯一的“公共领域”来进行,因而使这些村落活动具有了民间信仰的意味和烙印,祠堂的“血缘团结”与白马宫的“地缘团结”在八井村这样一个几乎百分之百的雷姓单姓村也许并不重要和明显,但相对于祠堂的破败,白马宫的顺利重修(而且由一个蓝姓的人首倡)和再修(2002年全村按人头无论什么姓氏每人20元),无疑说明了在今天的八井村,血缘与地缘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八井村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和难以逆转的,从下面对围绕白马宫的公共活动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日,八井村的畲民会以分组为单位,由上一年度轮耕“岁田”的家户,从“岁田”的收成中支出约200斤稻谷卖掉,购置祭品到白马宫致祭,村民称此活动为“做岁”,晚上轮到祭祀的那组成员就在白马宫会餐,就餐者通常为家中的男性长者。“岁田”约有两亩,20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时专门划出来用于“做岁”,岁田都是山田,可耕种一季,亩产糯谷约300斤,杂交稻谷500多斤。每个村民小组分成2~3个分组,每组7~8户至10余户不等。每个分组的家户数实际上是不固定的,因为随着分组成员家庭的拆分,每组的户数也会相应增加。轮值户的确定,由抽签产生。前一年有喜事的村民,如盖房、娶媳妇、生育(无论男女)等,会在聚餐时专门来给大家散烟。
  每年正月十一至十八日村民们要做上灯仪式,他们以分组为单位,由轮值户出面,向其他家户每户收10到20元钱,作为祭祀和会餐的开支。过去则以生产队为单位分别组织,考虑生产队中户数众多,组织不易,现才改由在村民小组的范围内再分组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是:第一村民小组,十一至十三日;第二村民小组,十四至十六日;第三村民小组,十七至十八日。日期有长短之别,主要是因为每个村民小组的户数不等。重要的是,“上灯”时各分组中的家户构成,与“做岁”时分组的家户构成并不相同。在一份年代大约为清代中后期的文档中,有“雷子英,九分正;辅登,应乙(壹)分五厘;辅和,应(壹)分五厘,拨元宵赛”的记录。我们据此初步判断,至少在清代期间,八井村畲族就曾有举办“元宵赛”的习俗,而这种“元宵赛”应该就是今天这种“上灯”活动。
  从表面来看,在这些活动中,家户之间的这种组合带有相当的随意性。但事实上,这种组合都遵循一定的地缘原则,只不过这种地缘原则被掩盖在村民小组的行政区分下。因为与其他行政村一样,八井村村民小组的划分,大体上也是以居住区域为标准的。民国时期这两项活动开展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构成原则。据村中老人说,民国时期的八井村已有“四境”之分,以对应着八井村四个大的居住区域。在举行“做岁”或“上灯”活动时,是以“境”作为单位的。那时,每一境也都有自己公共的“岁田”,境内实行轮值耕种,收成的一部分作为活动的开支。作为轮值户家庭经济收入的部分来源,那时的“岁田”得到村民的重视。而现在,“岁田”经常被抛荒,活动开支改由轮值户自己掏钱。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诞。八井村村民认为,土地公能保佑生产不受灾害,给村民带来财运,所以也叫他“财神”。在祭拜土地公及随后的会餐中,“做岁”或“上灯”活动中的分组原则均不起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村民自由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的对象通常为本族中的亲友,但也可以是外村的,人数以10~12人即1桌为限。所需经费由大家共同捐资,多少由各人自己决定,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一般会多出一些,不必平均。因此,这一仪式活动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提供了一次夸富的机会,而经济实力是获得和保持在村落中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每年的土地公圣诞,这种临时性组合都会出现好几个。我们发现这个活动可能出现的更晚近些,组合的随意性也更强;它已超出和打破了血缘宗族的限制,具有更强烈的地缘特征。除做岁、上灯这两次在新年期间举行的活动外,在白马宫举行的重大庆典活动还有6次。为了确保这6次活动都能举行,大家规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负责:第一村民小组负责农历三月十三日的白马王圣诞和八月十三日左、右将爷生日的祭祀;第二村民小组负责五月五日端午节和十一月二十三日冬至的祭祀活动;第三村民小组负责二月二日土地公诞辰和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祭祀活动。在每个村民小组内,又各分成两个组,各负责一次活动。除土地爷诞辰日外,其他活动的参与者都很少,一般只有轮值户所在组的部分畲民参加。轮值户的产生通过抽签来完成,轮过的户就不用再参加抽签。
  据村民描述近几年的“做岁”和“上灯”活动中已有部分好事的年轻人,会在全村到处放鞭炮和烟火,似乎是有意识地在学周围汉族村落的“巡境”或者说是它的雏形吧,在与村民闲聊中,他们也会提起外村的抬神巡境,说这样会花太多的钱,不知当八井村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是否会在八井白马宫出现这种强化地缘团结与村落界限的活动与仪式。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