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代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现代科技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413-4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现代科技在八井村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包括电动碾米机、化肥和农药等。日常生活方面普及了现代家电和通信设备。
关键词: 八井村 畲族 现代科技

内容

现代科技在八井村的生产方面有较多的运用。村内有一台电动碾米机,现为村民雷信银私人经营,每碾100斤稻米收5元钱。夏季收割时,在田边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村民用脚踩的打谷机打刚收割下来的谷子,集体化时代使用的电动打谷机也因生产的个体化而用不起。水田里,各家只管自己承包的一小块地。有的人用1头水牛牵引着耙子把自家的水田耙两遍就算平整了;有的小块水田,甚至用锄头挖一挖稻头,捣一捣泥,推抹平也就可以插秧了。集体化时代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的现象也成了过去的旧影。八井村的农作物主要为水稻,村落附近的水田大多种植双季稻。虽然农事过程仍根据节气来安排,农具也延续古老的样式,但在早季育秧和种经济作物如西瓜等时,也使用塑料薄膜育秧和地膜技术。现在村里很少人家养牛,没有人养猪,也没有人用稻草编织草鞋、稻草褥子等日用品,稻草没有什么其他用途,所以每年农历七月收割早稻和十月收割中稻、晚稻后,人们就在田里把稻草烧了做灰肥,用以肥田,使田地中能有一点有机农家肥投入。除此之外,现田地中使用的多是化肥,八井村常用的化肥有尿素、复合肥料、炭氨、过钙等。农药则常使用三唑磷、杀虫双和甲胺磷等。水稻种植的品种多选用杂优72、仙优六三、得优六三等品种,水稻单季亩产大约700斤左右。
  在日常生活方面,村民已较多地用上了现代科技的产品。电风扇、冰箱、电视、电话和煤气灶在八井村基本普及。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气温最高可达40℃,村中100%家庭有电风扇,有的一户人家有几台电风扇,如挂扇、落地式电风扇和台式电风扇等。有彩色电视的人家占了80%,电冰箱的普及率在50%左右,100%的家庭使用液化气灶,它主要用来炒菜,用高压锅煮饭和烧开水。
  村里的通信设备较发达,电话普及率在70%以上,手机拥有的家庭近40%。手机的拥有者主要是村干部和经济条件较好和在外做生意的家庭。村委会有一台卫星电视接收器,接收电视信号,在村里建立了自己的有线电视,因此,村民可以看到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每天晚上,村民们大多在自己家中看电视,特别是小孩子,很喜欢看电视。我们房东的小孩丽云和灵杰,晚上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村里年轻人和小孩子,普通话都说得很好,这与他们经常看电视有关。
  近20年来,八井畲民有的也参加县里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1987年,罗源县组织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教育,在西兰、鉴江、洪洋、凤山、霍口、飞竹等乡镇办有6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并在起步、中房、松山、碧里、白塔等5个乡镇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办有食用菌栽培、柑橘管理、淡水养鱼等培训班316期,受训农民15594人次。八井畲村的部分村民参加食用菌栽培、柑橘管理、淡水养鱼等培训班,回村后也曾以学习到的技术经营食用菌的栽培,但由于经营不好,销售渠道不畅,经济效益差,而被迫放弃该项目。现村民中有个把人参与股份,从事淡水鳗鱼的养殖,或是到海边的村落承包鱼塘养殖虾等海产品。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