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6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3
页码: 396-3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扫盲工作,包括成立扫盲指挥部、教师和学员就地参加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虽然仍有一定数量的文盲,但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群已基本无文盲。八井村人口学校成立于2002年,负责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包括人口理论、计生政策等。该工作对提高人口素质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很有意义。
关键词: 八井村 教育 成人教育

内容

八井村的扫盲教育开始于1950年冬,1958年形成高潮。当时成立了村级扫盲指挥部,由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妇女会主任、民兵队长、社长、小学教师、文教主任等9人组成,负责领导村里的扫盲工作。1958年,中共罗源县委统一部署扫除文盲工作,提出“奋战三个月实现无文盲县”的口号,开展了大宣传、大发动、大突击的扫盲运动。中、小学提前放假,农村教师、高年级小学生就地参加扫盲工作。罗源县一中的师生由县统一分配,分赴飞竹、霍口、松山、碧里等区包乡扫盲。突击扫盲的形式多样,有青年、妇女、干部学习班,庭院扫盲组,小学生包教父母兄嫂的包教小组等等。八井大队(含竹里、横埭两个畲族村)属于松山区,由罗源一中师生负责扫盲工作,当时共有从14岁到40岁的扫盲对象295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141人,但实际参加扫盲的人数达到了318人,其中有23人是超过扫盲年龄者,也自愿要求参加扫盲。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在过去没有学文化的机会,深刻体会到不识字的痛苦,所以学习热情非常高,八井大队的三个畲族自然村,共分三处扫盲学习。大队请了两个扫盲教师,一个负责八井村,一个负责竹里村,横埭村则由本村的文教主任负责。另外,每村还有二至三个辅导员,由扫盲毕业的人担任。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当时的食堂里上课,每星期六、天识字,一天上政治课。村民们在劳动的田间挂上小黑板,写上刚刚学过的字,边劳动,边复习。在大路上或来往人最多的地方,设了五个拦路牌,每个牌上写几个字,任何人经过都要认一认,认识才能通过,不认识马上学,直到学会后才能通过。利用这些办法,推动了畲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扫盲的学习效果。当时,村里曾出现姑教嫂、子教父、孙子教祖父和三代同堂、夫妻同学的场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罗源县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实行普通教育、幼儿教育、农民业余教育一起抓的“三教”政策,采取普及初等教育杜绝新文盲产生的“一堵”、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二扫”、举办专业班、高小班、初中班逐步提高的“三提高”等办法,来提高青壮年农民的文化素质。八井畲村的部分村民参加这次扫盲工作,也有一定的成效。不过,虽然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扫盲工作,据我们调查,目前八井村仍有文盲71人,占全村人口的15.43%。这些人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大多数是老人;而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基本上已杜绝了文盲。
  八井村人口学校成立于2002年5月,人口学校由八井村计划生育协会负责,是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宣传计划生育国策的阵地。人口学校负责对15~49周岁的育龄群众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包括人口理论、计生政策;优生优育知识;避孕知识;“五期”保健知识。调查期间,我们在计生协会的办公室中看到好几堆有关计划生育问题的考卷,人口学校组织村民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协会《章程》,学习人口理论、计生科普知识,这一工作对八井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