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庙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289
颗粒名称: 三、神庙建筑
分类号: TU252
页数: 3
页码: 286-2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八井畲村的白马宫神庙建筑,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后于1992年重建。白马宫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石头等材料建造,为四扇房公共建筑,背靠山坡,坐东朝西。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硬山屋顶和“虎头”山墙,又与现代砖混结构的平顶民居有所不同。白马宫供奉了多个神灵,并在祭祀和庆典时提供村民聚餐的场所。这种建筑风格可能是近年来受外部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 八井村 现代建筑 神庙建筑

内容

在八井村老村的村口有一座命名为“白马宫”的神庙建筑,它大约始建于清代,从庙中保留有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石制香炉看,至迟在光绪五年之前,村里就已经存在这神庙了,然而,其过去的身影我们现在已见不到了,我们看到的是现存的建筑式样与规模,它是在1992年重建庙宇后形成的。(见图9-21)
  白马宫是座混合钢筋混凝土与石头等材料建造的四扇房公共建筑,它背靠山坡,坐东朝西,用钢筋混凝土浇灌柱子、横梁、板棚顶,在板棚顶上还加上小翘脊的硬山顶,两边的马鞍形“虎头”山墙、后墙与天井围墙等,则全部用长方形小石块砌就。从平面看,它虽是四扇房,但明间与次间之间的屋架没有用板壁隔开,是完全通透的,从而形成为一间敞口的大厅。大厅的后部分隔为三个神龛,中供奉白马王和将爷等,左(由内向外看)供奉五显大帝,右供奉临水夫人。每个神龛前都有自己的供桌、香炉和金炉;而在白马王神龛前的明间里,还有一张长条神案与三张并列在一起的八仙供桌,以便村民祭祀时摆放供品;而在左侧廊门边有一面大鼓,右侧廊门边上则放置一张八仙桌。
  白马宫敞口大厅前有一天井,天井的左右侧各有一敞口的、人字坡屋顶的护室棚子。左侧的棚子里有一小神龛,内供奉土地公。右侧的棚子内则建了两座双口锅的烧柴灶,此是在“做年”和祭祀神灵庆典时,村民聚餐煮东西用的。此外,在天井围墙的大门外,正对大门的小路边上还安放了一个石制的“天公炉”。
  总之,其建筑为硬山屋顶带“虎头”山墙的样式,建筑风格既与传统的悬山顶四扇房、六扇房、八扇房等的不同,也与现代砖混结构的平顶民居不同,而与罗源县或闽东的某些民居建筑风格更为接近些。由于在八井畲村,这是唯一一座有这种“虎头”山墙的建筑,而且早期传统的四扇房、六扇房、八扇房和祠堂建筑均由于是悬山顶,而不可能建造此“虎头”山墙,所以,这种虎头山墙的风格,也许是近几年来才影响到八井畲民的。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