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党支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228
颗粒名称: 一、村党支部
分类号: C916.2
页数: 6
页码: 186-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党支部在组织建设方面需要加强,需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以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
关键词: 八井村 社区管理 组织

内容

八井村党支部有着很长的历史。早在1934年3月,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派人前往八井村发展党员,帮助建立中共八井村支部。1938年6月,随着斗争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48年3月初,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各地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0月,八井村在连(江)罗(源)边区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中共八井村支部。解放后,1953年八井村正式建立党支部,首任支部书记是雷世珠。以后分别任过书记的有:雷志岳、雷志育、雷信朝(竹里人)、林昌训(汉族)、雷尧午、雷信银、林秀华(汉族,县委组织部下派挂职书记)。2003年党支部书记为雷可华,组织委员雷可木(上任村主任),纪律委员雷德容。
  (一)村党支部职责
  八井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机构,担负着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带领全村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加强党组织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核心人物,在村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村党支部制度建设
  村部的党员活动室里挂着以下制度:“党员的八项权利和义务”、“党员纪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员‘创先争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党费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以下是较有农村特点的几项制度:
  1.村级组织建设的“五个好”目标和“四个有”要求
  (1)“五个好”目标:①建立一个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是要有一个好书记;②培养锻炼一支好党员干部队伍;③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④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⑤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2)“四个有”要求:①有人管事;②有钱办事;③有章理事;④有址议事。
  2.村党支部生活制度
  (1)“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年6月、12月中旬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并上一次党课。(2)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安排一次民主生活会。(3)“党日”活动制度:每年安排党日活动二次以上,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可以与为民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每个党员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少于一件。(4)党员教育制度:每个党员每年都应参加镇党委举办的轮流班,轮流一次,每季组织一次政治学习或收看二次电教片。(5)党费收缴制度:每个党员每月都要缴纳党费,支部负责每季度向党委上交一次。(6)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外出应及时向党支部办理请假手续。长期外出者,至少每季度以书信形式向组织汇报一次,按时缴纳党费,逢年节返家应主动向组织交心通气,并积极参加党内生活和活动。(7)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以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季度小评,半年中评,年终总评,严格按照自评、互评、群众评、组织评的程序进行,定出档次,确保质量。
  3.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本村实际,特制定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1)带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抓好一个院落的宣传点。(2)带头抓好粮食生产,实行科学种田。(3)带头发展商品生产,重点发展林、果、茶和两菇以及家禽畜等项目。使当年家庭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80元以上。(4)带头处理好三者关系,完成、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统购,集体提留,国库券认购,税收,教育附加费等各种任务。(5)带头维护土地法规,保护耕地,不侵占公用场地,不违章盖房。(6)带头扶贫,联系一户贫困户或困难户,帮助联系户排忧解难,及时反映联系户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情况,关心一个五保户或一户烈军属的生活。(7)带头维护社会主义公德,积极关心公益事业,教育好家庭成员,处理好邻里关系,创建五好家庭。(8)带头执行省计划生育《条例》,教育家属子女实行计划生育。(9)带头执行党的纪律,维护安定团结局面,树立全局观念,不搞宗派活动,不参加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参加打架斗殴,不乱砍山林,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10)带头维护党的威信,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加强组织观念,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按时缴纳党费。尽管村支部的制度建设看起来还较全面,但一项制度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文字本身,而在于是否落实,据村里的老党员讲,他们近年来未参加过党组织生活。连组织生活都开展得不正常,其余制度的落实情况就值得怀疑了。但是,这些制度毕竟为今后村党支部工作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三)八井村党支部组织建设及其特点
  八井村党支部现在共有党员22名,其中20名为男性,2名女性。全部是畲族。文化程度:高中1名(雷可华,现任支部书记);初中9名;小学11名;文盲1名(雷世兴,1926年生)。具体情况见下表。
  八井村党员发展呈现有三个特点。第一,有4个入党高峰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1997年加强党建时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每一次政治运动或政治改革,都需要加强社会动员。而社会动员工作要靠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去具体落实。因此基层支部出现入党高峰期就不足为怪了。第二,党员的整体文化在不断提高。初高中党员均是出生在解放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党员是小学文化(其中1人是文盲);70年代的党员开始有初中生;90年代的党员全是初高中生。第三,80年代没有一人入党。据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回忆说,这10年间要求入党的8人都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未通过政审。
  村支部现有入党考察对象一名,雷贤寿,男,1981年3月出生,初中文化,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是2001年5月。党支部确定培养的后备干部有两名(时间是2001年):雷可寿,男,1976年12月生,1997年入党,初中文化;雷知国,男,1975年3月生,1997年入党,初中文化。这两名后备干部现在已将开始挑重担。雷可寿2002年被选举为八井村计生协会会长,雷知国2003年7月当选为村委委员。
  (四)党支部宣传学习活动
  翻阅八井村支部2000和2001两年的工作材料,发现党支部学习手册上写满了这两年的八井村党员电化教育学习情况,通过VCD播放过各类教育片。这引起我的兴趣,于是便向支部书记了解详细情况。书记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其实没有播放过,首先是村部无条件;其次是基本上每家都有电视机。”原来填表是上级有要求,为应付上面检查不得已而为之。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