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社会与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8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社会与文化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5
页码: 256-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铁湖村在新村建设方面获得了政府的资助,其他自然村的居民面临诸如交通不便、电费昂贵等问题。
关键词: 福安市 铁湖村 基础建设

内容

一、村级组织与管理
  铁湖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是行政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两委”共有干部9名(含1名文化馆管理员),分别负责全村的党、政、民兵、财务、妇女、青年团、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全村有21名党员,每名党员都有包户任务,其内容主要是配合村干部搞好各项工作,如在群众中开展创“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帮贫助富”活动等。
  铁湖行政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主村,铁湖自然村居民仅占行政村总户数的20.89%,所以村干部的来源比较分散。在9名村干部中,村党支部书记、会计、团支部书记和文化馆管理员来自铁湖自然村,村委会主任来自高板村,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营长来自满洋村,还有两名村干部来自岩角亭村。高板、满洋和岩角亭3个自然村距离铁湖村委会驻地都有1.5公里~2公里,每个自然村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村干部们很难就行政村的前景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某些发展规划虽然打着行政村的牌子,实际上也只是单个自然村的发展规划(如铁湖新村建设规划),这就使得来自其他自然村的干部缺乏热情。
  除了一些日常事务外,现阶段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是抓计划生育。为此,村委会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和人口教育分校(乡人口教育学校之分校),向村民宣传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协助乡干部对违反计划生育的居民进行罚款。村干部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乡干部向村民征收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集体提留和五保户军烈属优抚等费用(简称“四费”)。1997年,由于粮食的市场价格下跌,每担稻谷(100斤)的市场价比国家的收购价低10元,亦即政府反而要根据定购粮的数量向农户每担返还10元,征购粮食的任务没有了,故村干部的压力主要是征收“四费”。铁湖村委会的“四费”不多,1997年人均35元,远低于中央规定的农民负担不得超过全年人均纯收入5%的标准。
  调解纠纷是村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铁湖村委会内设有调解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妇女主任和另外3名村干部担任副主任。调解委员会的职责是:调解本村居民之间、自然村之间以及行政村与其它村之间的各种纠纷,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除了村干部外,每个自然村还有调解纠纷的家族或宗族组织,如满洋和铁湖自然村分别有蓝姓和钟姓“董理事”。“董理事”亦即过去的族长,由同姓宗族中办事最公道、威信最高的人担任,村委会或村干部调解不了的纠纷往往由“董理事”调解。实际上,“董理事”调解的纠纷比村干部调解的纠纷更多更细。
  根据职责的不同,村干部均领取一定的月薪和补贴。其中,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和民兵营长4人每月从乡政府领取月薪,书记和村主任每月100元,会计和民兵营长分别为85元和18元。文化馆管理员的月薪也是100元,由市文化馆发给。此外,村干部还从村集体提留中领取补贴:书记每月150元,村主任每月100元,会计70元,文化馆管理员每月10元;其余无月薪的干部则每年补贴一次,民兵营长、村委会副主任、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每年各领300元,还有一名干部领120元。
  二、教育
  铁湖行政村的满洋、铁湖和高板自然村均设有小学。其中,满洋村小学只有两个年级班,二年级以后就到铁湖小学就学。
  铁湖小学是福安市重点民族小学之一。学校位于铁湖自然村背后一侧的半山上,占地2301平方米。1996年新建成二层教学楼895平方米,1997年又新筑长42米的校园围墙。学校现有1至5年级的5个班级和1个学前班,1997年第一学期在校生89人,其中畲族学生57人。学校的7名教师(男3人,女4人)均为公办,其中畲族教师1名。学生主要来自铁湖行政村所属的4个自然村,但也接纳附近其它行政村的学生就读。学校设有寄宿地,现有学生宿舍528平方米,安置了30多名学生住宿;附近村庄的非住宿学生可以寄炊,中午可在学校用餐。
  铁湖小学的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校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其中包括自然实验室、图书室和少先队活动室。学校图书室有藏书750册,教学仪器有数学教具、自然课教具25种,电化教学器材6种,体育器材14种,以及音乐、美术器材多种。学校比较重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94年~1996年,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收入合计858元,这笔收入除支付教师福利340元外,其余的均用于添置学校的教学设备。
  自1991年8月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来,铁湖行政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据铁湖小学1996~1997学年毕业班的教育质量数据统计,毕业班17名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全部合格,毕业率达到100%。该校附设的扫盲学校,1991年~1993年期间脱盲22人(男14人,女8人)。1994年以来,铁湖行政村15岁~40岁的青壮年脱盲率达到94.85%,其中妇女脱盲率为93.55%。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铁湖行政村所属自然村共有初中文化程度者40多人,高中文化程度者7人,大学文化程度者2人。
  三、文化活动
  “铁湖畲族文化发展中心”实际上主要是村委会办公楼,也是全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内有党支部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广播室、医务室、阅览室、娱乐室、村史教育室等。阅览室相当规范,报刊、报架排列得很整齐;娱乐室面积约100平方米,置有乒乓球台等娱乐设施;村史展览室约60平方米,陈列有数十幅图片和文字资料,以此对村民们进行该村的革命斗争史教育,让村民们了解全村的发展规划、发展成就和发展前景。然而,这座楼最重要的地方还是畲族民俗馆。该馆面积约100多平方米,陈列有畲族的传统服饰、饰物及生产生活用品约40多件,此外还有以畲族传统服饰、饮食、婚嫁、喜庆、生产、劳动、文化、娱乐等为专题的图片84幅。目前该馆已成为人们了解畲族的重要窗口。由于铁湖自然村的人口不多,其它自然村离村委会也不算近,故到文化中心楼开展娱乐活动的居民很少。整个文化中心像是侧重向外人展示铁湖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不太重视村民们如何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四、民间信仰和传说
  铁湖村畲族居民信奉的神灵,主要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演变而成的神灵,以及自然崇拜等。满洋自然村近几年新建的“禹王殿”,为全村最宏大的建筑,即是崇拜历史上的治水英雄;铁湖自然村也建有“禹王殿”,但规模要小得多。满洋村还崇拜巨石,该村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孤立碣色巨石,约十余立方米,无依无靠地半埋于土中,巨石的北面有一棵古松,据说已有数百年的树龄,古松的树形奇特,始终半遮于巨石,亦为一奇观。村民们将巨石称为“石母娘娘”,常去烧香、磕头,求“石母娘娘”发善心,能够保平安、交好运,亦有的是求“石母娘娘”为自己的子女却病消灾。“石母娘娘”在满洋村居民的信仰中占有很高的位置,以致该村居民的名字中多有“石”字。
  铁湖自然村坐落在山下,这是畲族村极其少有的现象。据称铁湖自然村有这样的传说:不要将村庄建在山上,以免买卖东西不方便;女儿出嫁的地方距离城镇不要超过2里远,否则将来女儿就要吃苦。后者几乎是作为一条规则至今仍在延续着。这一传说或许只是想说明铁湖村祖先的先见之明,但如果没有这一传说,或许也就没有了今天的铁湖,没有了今天的“小康明星村”。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机构

铁湖村党支部
相关机构
铁湖村民委员会
相关机构
铁湖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