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居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78
颗粒名称: 二、居民生活
分类号: C913.3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铁湖村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衣食住条件得到改善,但住房问题仍较突出,尤其是满洋和岩角亭村。
关键词: 福安市 铁湖村 居民生活

内容

50年代以来,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铁湖村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衣着来看,如今3个畲族村居民的衣着都较好,看不到穿补钉衣服的村民,但也看不到穿传统畲族服饰的居民。
  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畲族居民的主食由番薯饭变成以大米饭为主。4个自然村的人均口粮已达到300多公斤,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饮食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一般居民大体上每周能吃上一两次鱼肉。
  从总体上看,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4个自然村的情况很不相同。其中,铁湖、高板村居民的住房均以砖瓦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住房的质量较好,而满洋和岩角亭村居民在住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住房的质量较差和住房不足。满洋村居民的住房大多都是近十几年新盖的,其中有部分住房的外墙还采用了砖结构(大多数住房的外墙还是土坯墙)。不过,这些住房真正完工的则极少。前文提到的满洋村的蓝石平一家,可谓是村中比较有经济实力的人家,其1984年盖的房屋至今还没有将楼层的木板铺好,厅堂左透的木板墙也还没隔,完好的只有右透用木板隔好的两间房,供蓝石平夫妇和其父母使用,而其弟弟还只能在楼上搭简易床。由于当初盖房时使用的部分松木已被虫蛀,这座尚未完工的“新房”已需要拆除新建。像蓝石平这样的人家在满洋村是比较普遍的。
  还有一些人家比蓝石平家的情况更糟。蓝卫弟一家盖房已有10年,至今还是只有房架和瓦顶,连门都还没有安上,全家现只能在房架中堂左透用旧竹帘围成的一角住宿。44岁的蓝大弟一家的情况亦与此相似。
  蓝生言一家4口,住两间十几年前建的房。其住房的结构与传统的畲族房屋完全不同,为两间并列的普通砖结构平房,每间各约12平方米。两间房屋内各置一张小床(两张条凳加木板,再铺上稻草和草席),无桌椅或其它任何家具,地上堆着约40麻袋的稻谷和番薯、木薯等粮食,进屋后连转身都很困难。蓝生言在屋前搭了一间简易棚,用旧油毡盖顶,用树枝和旧竹帘简单地围着三面,这就是一家人做饭吃饭和养猪的地方。蓝生言一家还不是村里居住条件最差的。
  从外表看,满洋村最好的房屋是蓝银富家刚建好的新房。这座两层的楼房均用红砖作外墙,瓦顶,外观还很不错,但屋内除了一张八仙桌和两张简易床外,暂时还空无一物。
  岩角亭村除了搬到公路边的两户居民住房较好外,其余人家的住房情况与满洋村大体相同。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人物

蓝石平
相关人物
蓝卫弟
相关人物
蓝生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