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66
颗粒名称: 二、种植业
分类号: F326.1
页数: 4
页码: 240-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铁湖村种植业占经济主导地位,粮食产量高,经济作物种植多样化。但茶叶和水果生产相对较少,种植方式多为零星种植。
关键词: 福安市 铁湖村 种植业

内容

种植业在铁湖行政村的农业中占重要地位。根据城阳乡经管站提供的数据,1996年,行政村种植业收入54.5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71.15%,占农业(大农业)总收入的87.06%。当年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075亩,比1990年的2020亩略有增加。在1990年~1996年期间,农作物播种面积最多的1994年为2176亩,最少为1992年的1798亩,波幅约为21%。
  (一)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在全村的种植业结构中居最重要地位。1996年,粮食种植面积1682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06%,也是1990年以来种植面积最多的年份。1990年~1996年期间,粮食种植面积的波动幅度为8.52%,波幅很小,种植面积最少的1990年为1550亩。1990年~1995年的6年间,全村平均每年的粮食产量为332.8吨,其中产量最低的1992年为285吨,产量最高的1995年为382.7吨,其余4年均在320吨~340吨之间,波幅也很小。根据铁湖村委会提供的数据,1996年,粮食总产340吨,平均亩产202.14公斤;若按城阳乡经管站提供的数据,1996年的粮食总产则为452吨,平均亩产268.73公斤。
  铁湖行政村居民种植的粮食品种有水稻、番薯、小麦、大麦、大豆和马铃薯。福安畲族历史上是以番薯为主食的,番薯曾是主要的粮食种植品种,但这种状况在60年代后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水稻逐渐成为畲族村居民的主食和主要的粮食种植品种。1996年,铁湖村的水稻种植面积1112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66.11%,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6.06%;同年番薯的种植面积仅200亩,亦是1990年~1996年7年间番薯种植面积的平均值,全年总产19吨(按4斤鲜薯折1斤粮食),平均亩产95公斤。不过,尽管番薯在畲族村的粮食结构中已退居次要位置,但其在畲族居民的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定的位置,主要是取番薯藤和番薯的表皮喂猪,番薯的较好部分刨制成丝晒干后自己食用。
  1996年其它粮食品种的种植情况为:大麦种植80亩,平均亩产81公斤,总产6.5吨;马铃薯180亩,平均亩产161.11公斤(鲜马铃薯按4∶1折粮食),总产29吨;大豆60亩,平均亩产20公斤,总产1.2吨。从总体上看,除水稻外,铁湖村居民种植的番薯、大麦、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基本上均属于零星种植,其种植的作物品种(种子)和种植方式大体上都沿袭着传统习惯,单位面积的产量都比较低,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会对粮食生产构成太大的影响。
  (二)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芝麻、油菜、糖蔗、果蔗、茉莉花、莲藕、药材等。受市场价格的影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波动较大。1990年~1996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为210亩,7年平均每年种植98.17亩。1996年为55亩,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为:油菜22亩,总产380公斤;芝麻13亩,总产150公斤;茉莉花20亩,总产350公斤。花生、糖蔗、果蔗、莲藕、药材等1990年~1994年曾经种植过的经济作物,或者是已经无人种植,或是因种植的面积太少,1996年已不再列入统计。全村的经济作物基本上都是零星种植,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大。
  (三)其它作物种植 主要有蔬菜、西瓜、紫云英(绿肥)等。1990年~1996年的种植面积在150亩~480亩之间,波动幅度很大。种植最少的1991年、1992年为150亩,种植最多的1994年为480亩。1996年种植338亩,其种植的主要情况为:
  1.蔬菜。1996年种植280亩,总产140吨。但种植面积较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汉族聚居的高板村,品种主要有圆白菜、芥菜等,绝大多数是作为商品出售。3个畲族自然村的蔬菜均为零星种植,以农户自己的需求为目的。
  2.西瓜。1990年种植120亩,1991年~1994年无人种植。1994年以后种植的面积不大,1996年种植40亩,总产80吨。种植西瓜的主要是高板村的农户,畲族自然村很少有人种植。
  3.紫云英。70年代“以粮为纲”时期曾广泛种植,以后渐少,1990年~1993年已无人种植。1994年后有少量种植,1996年种植面积20亩,主要作为绿肥使用。畲族自然村无人种植。
  此外,高板村的花卉种植已颇具规模,对居民的经济收入已产生很大影响,但目前尚未将其列入统计项目。
  (四)茶叶和水果 茶叶和水果生产在福安市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铁湖行政村的影响却不大,亦是属于农户的零星种植。1996年,全村拥有茶园面积130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00亩。自1990年起,全村的茶园面积和可采摘面积均无变化。近两年因茶叶价格下跌,1997年鲜茶的收购价仅0.5元~0.6元一斤,制好的茶每斤还不到2元,如此低的价格使农民已不愿种茶,导致茶园的荒废面积不断增加。种茶较多的满洋村,全村66户人家,管理得较好的只有4户人家的十余亩茶园,其余农家的茶园多已荒芜,只能采一点茶自制自己食用。
  水果的品种主要有枇杷、柑橘、桃、李、杨梅等,多为农户在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连片种植的水果很少。1996年,全村水果面积190亩,其中可采摘面积90亩,总产8.9吨。主要的水果生产情况为:枇杷面积16亩,一般年景总产1吨,1996年总产0.4吨;柑橘为1990年以后种植,1992年~1996年城阳乡经管站的统计为140亩(村委会的统计仅20亩),1996年柑橘总产仅3吨,不论采用哪一种面积的统计数据,其单位面积产量都是相当低的;桃树的面积24亩,均为可采摘面积,1994年~1995年的总产7吨,为历年最高,1996年总产2.5吨;李树的面积正在逐年减少,1991年全村有18亩,1996年只剩10亩,总产3吨;杨梅,1990年~1995年的面积为2亩,1994年总产0.2吨,1996年未见统计。
  近两年由于市场的变化,大多数水果的价格均呈下跌趋势,加之铁湖行政村居民种植的水果品质不佳,无优良品种,故农户砍果树的现象增多。1996年,由于橄榄的价格趋高,每斤可卖2.5元~3元,村委会即组织人力上山种了约3000棵橄榄树。这批橄榄树属于村集体财产,也是全村惟一比较有规模的连片种植的果树。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机构

城阳乡经管站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