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2967
颗粒名称: 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议
分类号: K288.3
页数: 5
页码: 370-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议的情况。其中包括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因缘、几点建议等。
关键词: 畲族文化 海峡 建议

内容

列岛一般指排列成线或弧形的群岛。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闽、浙、赣、粤、皖等省一百多个县、市的山区或半山区,以闽东、浙南人数最多,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具有散杂居特点,仿佛散居在汉族文化汪洋大海中的畲族文化岛,形成生存于海峡西岸的文化列岛,故称为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
  通过落实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理论研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效益,本文许多观点和看法在畲族网上讨论过,如果对促进畲族文化建设有什么贡献,那是广大畲族网网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因缘
  1.历史背景:中央民族大学施联朱教授在《民族识别工作的进程和意义》一文中写道:以前畲民在服饰、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认定畲民既不是汉族,也不是‘瑶族的一支’,而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因为“畲民自称为‘小姓人’,称汉人为‘大姓人’,畲、汉之间的民族界限一清二楚”。但现在畲、汉之间的民族界限已经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了,畲族文化正在消失,独特的文化基因在减少,作为文化多样性重要标识的民族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使得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显得迫切和必要。
  2.政策基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要求,重点保护发展十项文化中包括畲族文化和资源,福建省出台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和办法,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
  3.立论基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事如此,物事也是如此,《国语·郑语》中郑桓公与周太史论周王朝兴衰时说:“和适物生,同则不继。”人事、物事皆需和谐而非同一,非同一就是要保持独特性,保持独特性是和谐的前提,这是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理论基础。
  4.重点保护内容:在畲族文化中最有特色和民族特质可能就是盘瓠传说和畲族语言,盘瓠传说从深度上给畲族文化无所不在的烙印,畲族语言从广度上给畲族无时不有的存在,因此要保持畲族文化,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必然要着重保护好盘瓠传说和畲族语言。
  二、几点建议
  (一)海峡西岸北边和南端的畲族文化建设情况
  1.北边浙江畲族文化建设卓有成效: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对畲族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与丽水学院共同主办了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文化研究所;温州大学等学者形成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其中以温州大学教授邱国珍为代表,她的《畲族民间文化》一书,为浙江畲族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由遂昌县山客雷先土个人创办的畲族网、山客之家论坛和凤凰山盘瓠祠组成的畲族网络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宣传畲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畲族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畲族网络在畲族文化建设的意义将会越来越明显。
  2.南端潮州兴起畲族热:地处海峡西岸南端的潮州是畲族的祖地,在中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下,近来潮州政府高度重视畲族文化的建设,雷楠先生等人出版的《凤凰山畲族文化》和《凤凰山畲语》为畲族文化热的兴起打下了基础,计划筹建畲族“盘瓠祠”或“中华畲族祖祠”,据说已经立项,“中华畲族祖祠”规划用地400亩以上,力争3至5年形成框架,8至10年全面建成。2007年在潮州召开了全国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
  (二)建设福建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议
  由于畲族分散布局,形成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的文化列岛,大大提高各地山客人的交往成本,也给畲族文化保护造成一定困难和不利,如何保存畲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人文财富,不仅是畲族人自己的事,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建议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开展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设。
  1.挖掘畲族传统文化资源,重点做好畲族宫、祠、会馆的建设。如宁德中华畲族宫、霞浦山民会馆、福州三坊七巷的蓝氏祠堂、漳浦和上杭蓝氏祠堂等各地畲族蓝、雷、钟祠堂的建设,形成与潮州凤凰山重建畲族盘瓠总祠相呼应的文化岛屿。如何将各地民间传统畲族会馆、祠堂、宗庙建设与当代畲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山客人共同参与、积极介入,一定会将畲族宫、会馆、祠堂建设为汉族文化汪洋大海中畲族文化保护点,为延续畲族文化的命脉,为人类文化保存这一独特文化基因作出应有的贡献。
  2.加快建设福建畲族文化列岛的几点具体建议
  (1)利用网络建立畲族民间文化研究保护组织。保护畲族文化只能发动、组织、引导民间的畲族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做到、做好,而分散各地的畲族人是很难形成保护力量的,因此畲族组织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目前宁德市已成立了宁德市中华畲族宫协会,协会由60多名理事组成领导集体。经过畲族网和山客之家论坛四年多的运作,山客之家论坛已经有千余名会员,如何将现实的畲族组织和虚拟的畲族网络结合,对于畲族文化的建设将是一个重要的考验,或许可以成立畲族联谊网组织,它与现实畲族同胞联谊会最大的不同点是:组织形式将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区别,所有的会员都是平等的;从金字塔式的会员等级制转向平面式的成员平等制。在各地设置联络员,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联络小组,组织构架是这样:畲族网——联络员(联络小组)——群众。网络是联谊的平台,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为各地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和现实可能的机会,架起网络和真实的桥梁,这将得益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随时性,让山客人参与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建设成为可能。
  (2)编辑畲语字典或词典:编纂畲语字典或词典,对于畲族文化保护和畲族人自身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要编纂畲语字典或词典绝非易事,首先要开展比较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对各地畲语语音变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归纳等等,这都是非常专业的,需要大家的努力,编辑字典或词典存在许多困难,但为保护民族根本的母语,有必要将此建议提出来,至于能否实现就看机会和条件了。如何编辑畲语词典,畲语专家游文良先生已经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方案了。
  (3)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实行双语教育:即实行畲语和汉语两种教育方式,要保留畲族语言,最关键是进行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山客聚居地方的小学用山客话和普通话双语教育,如果全部实行普通话教育,那对于没有深入学习母语的山客人始终是一个遗憾,当然畲语教育是否会影响畲族学生的升学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4)建立畲语社区:保存畲语首先必须有人使用畲语,就如同要会游泳先得学习游泳,而学习游泳得有游泳池,如果没有了语言使用的场所和语境,那这种语言必定是要消亡的,因此建立畲语社区是保存畲语的关键,应该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畲语社区,首先在民族自信和自尊比较强的畲族地区建立畲语使用社区,真正开展保护畲语的活动。
  (5)设立畲语学习的通道(如网上畲语学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形式来保护畲族语言将是一个创举,鼓励更多人学习畲语,建立起学习畲语的信心和意识,让人觉得学习畲语是有好处的。有人学习畲语,可能并不知道民族语言的意义,仅凭着自己的民族情感和责任来坚守这语言孤岛,这种勇气和毅力就值得我们钦佩和尊敬,如果有网上畲语学校,至少提供了周围环境的支撑和文化背景的支持,通过网络将使畲语的保持和交流成为可能。
  (6)建立福安畲歌基地:福安市畲族人口6万人,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市(县),在福安城关打工的畲族同胞有2万多人,畲族人喜唱山歌,男女老幼出口成歌,有“人人是歌手”的美称。他们每晚都在福安市城关金源大酒店对歌。进城打工的畲族歌手、通过造福工程搬迁的畲族市民,还有从宁德蕉城、福安赛岐等地赶来的歌手都集中在这里会歌,多时达到四五百人,因此建议在福安建立畲歌基地,以保护和延续畲族民歌之命脉。
  (7)在宁德市民族中学建立畲语演讲协会、畲歌协会:在福安城关的宁德市民族中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承畲族文化的条件,建议学校可以从畲语和畲歌上入手,先成立畲语(或称山客话)演讲协会,从演讲入手,学习、理解、使用畲语,让广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民族语言产生感情,培养自己的语言精英,浙江省泰顺县民族中学已经举办畲语演讲比赛,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向他们学习借鉴并取经。还可以成立畲歌(或称歌言)协会,古人言:“言之不足,歌之咏之。”畲歌是畲语使用的自然延伸,会畲语一般都会畲歌,正如会讲普通话的人就会唱歌那样,畲族人唱畲歌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从该校高二学生调查情况看,约有一半的学生喜欢唱畲歌,只要条件许可,各地民族中学在传承畲族文化上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8)把畲族盘瓠传说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盘瓠传说是畲族与苗瑶等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资源,但畲族更有代表性、更典型、更具有全民性、更与历史起源相吻合。畲族盘瓠传说所体现的正统和一贯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具有无可怀疑的纯正性。盘瓠传说在畲族文化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表现于畲族文学艺术、山歌对唱、民间传说、祖图文物、祭祀音乐、风俗民情等等,许多畲族文化大都打上了盘瓠传说的印记,已经沉淀为畲族文化心理主线,起到其他文化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盘瓠传说就没有畲族文化和畲族。划清畲族文化与他族文化的界限,确立畲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处境,回归畲族文化的本源,寻找畲族文化之根,才能找到畲族文化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畲族人要以自己是盘瓠的后人为自豪,以自己的图腾为骄傲,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象征符号为自得。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畲族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状态的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尊、自强、自信、自觉的山客人越来越多,而畲族知识分子的觉醒,使盘瓠传说以畲族为主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可能。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畲族文化新探》

出版者:福建人民岀版社

本书技术了畲族文化新探的情况。其中畲族文化研究的新收获、闽浙赣交界地的地理禀赋和畲民迁徙行踪、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贵州畲族来源之历史人类学探析、上金贝和云门畲族村之比较、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蓝万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