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歌言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842
颗粒名称: 凡例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一、“畲族歌言”内容,包含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畲族小说歌”和“畲族民歌”两大类。
  二、畲族小说歌俗称“全连”。内容覆盖畲族英雄人物传,中国民间四大故事与古代名人唱本选萃。
  三、畲族民歌俗称“杂歌”,大致分为“十条起”的原版叙事歌,传统风情歌和现代畲族民歌三大类。
  四、畲族人民多居住偏僻山区,历史上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痛苦很深,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畲族自编山歌,鼓励男女参军参战,使闽东90%的畲族地区都成了革命老根据地,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革命山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畲族人民翻身开放歌喉欢唱。从而,又涌出了很多解放新歌。我们便把它收集起来,统称为“现代畲族民歌”。
  五、根据1958年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畲族歌言“有一些已经散失无传,至今保存下来的估计还有一千多篇,四五万行”。畲族歌言创作的时间已无考,像《高皇歌》的创作年代已相当古老。这类古歌在1932年,曾由上海同济大学教师史图博(德国人)、李化民以《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畲民调查记》(叙事诗)为题,在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六号刊载。由于这类歌言在畲族传统文化中显著地位,本书选入较典型的若干版本。
  六、畲族男女盘歌方式,分为“寮内嬲(音鸟,畲音扰)歌”和野外“拦路盘歌”两种。“寮内嬲歌”东道主的一方先唱,在家歌表示欢迎,客方则和“出门歌”,讲述一路来的经过,接唱“叙事歌”和“小说歌”。“拦路盘歌”则多唱情歌。
  七、畲族男女在喃喃学语时,大人就用山歌启蒙。到了十来岁,便能触景生情,即情生歌,滔滔不绝。平时,两个陌生男女在路上对歌,那是比试“肚才”,彼此倾吐爱慕之情;成双的歌手在婚宴席上轮唱,那是表示祝贺;要是家里有人辞世时哭歌,则是表示哀悼。千百年来,畲家人以歌当话,传递信息,让小孩从歌中获得各种知识。更是住在深山寮峒,远方客人来了难以栖身,黑夜燃起篝火,把歌当作留客“嬲夜”的茶酒。
  八、畲族传统歌言是浓缩的水珠,不论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言志都很概括性强、形象而又口语化。它的赋、比、兴和“三重复”的表现手法同《诗经》的创作艺术相似。
  九、畲族传统歌言有严格的韵律。每条四句,每句七字。其第一、第二、第四的末字要同韵;否则,就“不联句”,没有音乐感。畲族男女对歌时,为了增加对方的感染力,又使自己有准备唱下一条歌的空间,在基本歌言的基础上,把押韵改动,即能变出另一条歌来。俗称“两条变”或“三条变”。如《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为让看官“尝”到畲族民族的原汁原味,又能为书本节省篇幅,我们便尝试拟用畲民手抄山歌本的手法进行编排,比如:
  无闲三工未见你(娘、娑),过孬三年未见你(娘、娑),
  听讲半夜天落雨,子时过了星子稀(光、哈)。
  读者在演唱这一歌言时,则要分三次唱完,即是:
  无闲三工未见你,过孬三年未见你,
  听讲半夜天落雨,子时过了星子稀。
  无闲三工未见娘,过孬三年未见娘,
  听讲半夜天落雨,子时过了星子光。
  无闲三工未见娑,过孬三年未见娑,
  听讲半夜天落雨,子时过了星子哈。
  三条变能增加民歌韵律回旋的美感,使歌律在同中有变,静中有动,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它能使歌手在赛歌中,有回旋的余地,到了才穷词尽之时,就可以借用“三条变”的一刹那间,使嘴巴不停,歌场不冷,而心里又可以去创作另一条歌来压倒对方。但是,为了避免过分累赘,此书多用“两条变”。在多数“杂歌”歌言的第一、第二、第四句末尾都安上两个不同韵的文字,供读者演变。
  十、“畲族歌言”有特殊的话语,如称“寮”为“峒”(畲音统);称“门坝”为“门贝”;称“对歌”为“嬲歌”。类似这些,我们都作为“活化石”照搬,并在篇末进行注解。
  十一、本书编排中的“郎”是指男性(如我郎),“娘”是指女性(如我娘)。阿哥和表兄,阿妹与表妹都是男女们对对方的尊称。读者如果是男,要把“娘”字改做“郎”字唱,读者如果是女,要把“郎”字改成“娘”字读。同时,对对方的称呼也应相应改动。如:
  男唱:见娘生好是作佳,面里无痕又无疤,
  胜过月内桫椤树,千万莫分云来遮。
  女合:郎母养郎许作佳,我母养娘面怪麻,
  娘母养娘无郎样,总当灯笼未修花。
  十二、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上古畲民都是借用汉字手抄山歌。为了便于畲族人民的传唱,本书歌言均向畲语倾斜。言中有借汉字记音,有畲音代字,若遇到读不懂的言词,请查页下注释。相同的畲音代字,首次出现有注释,表“下同”后,均不另注释。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歌言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歌言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闽东畲族神话传说歌言和小说歌言、杂类歌言、解放前后新歌言、礼俗歌言等内容共4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