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六神学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4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六神学说
分类号: R298.3
页数: 6
页码: 25-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在深入畲族民间调查过程中,了解并总结的“六神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神,包括六脏神,即肺神、心神、肝神、胆神、肾神、脾神。这些脏神主宰着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包括血液运行、水精和谷精的生成和运化、呼吸、气机活动、生育繁殖、神明谋略等。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气、血、精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以及三十六骨节和七十二筋脉等重要结构。这些结构和物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关键词: 畲族医药 六神学说 宁德市

内容

六神学说是畲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在深入畲族民间调查过程中,了解后予以总结的。六神学说是指导畲医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理论之一,具有明显的畲族医药特色。
  一、“六神学说”的内容
  (一)“六神”探源
  畲族因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无法考究“六神”的来源。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畲医“六神”是指六脏神,即肺神、心神、肝神、胆神、肾神、脾神。存六神者,则七窍开通,故没有疾病。人身脏腑、四肢的功能活动,靠这些神的主宰,才能维持正常。存思这些身神,使神气内守,便可以消除疾病,得以益寿延年。
  (二)“六神”的内容及主宰功能
  六神由心神、肝神、肺神、脾神、肾神、胆神组成。心神:主司血液的运行,主宰十二条血路、二十八脉。肝神:主司水精、谷精的生成,主宰三十六骨节、七十二经脉。肺神:主司呼吸,主诸气的生成,主宰人体各种气机活动。脾神:主司水精、谷精的运化,主宰血液、肌肉的活动。肾神:主司大脑、骨骼,主精气的生成,主宰人体的生育繁殖。胆神:主司神明、谋略,主宰协调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六神生理功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三)气、血、精
  畲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气、血、精组成。气由清气、津气与谷气组成。清气是在肺神的作用下,从自然界中吸入的“自然之气”由气管而进入于心,与精血共同运行于筋脉之中,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津气是谷气在脾神和肾神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是机体体液的组成部分,运行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谷气是谷精通过脾神的作用而形成的,运行于筋脉之中,是直接参与机体构成和营养机体的物质精微。血是由水精与谷精在脾神和肝神的作用下化生的一种红色精微物质,具有营养机体的重要作用。血的功能主要是,在心神的
  主宰下,通过筋脉的输布濡润脏腑器官;在肺神的主宰下,血与清气结合,吐故纳新,推动血液运行;在脾神的主宰下,血与谷气相合,输布并营养机体周身。精是由水精、谷精和种子精组成。水精指津液,是人体摄入的水液经肠吸收,在肝神的化生下,形成在筋脉中运行的营养物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濡润躯体孔窍的作用,或由汗窍排出,成为汗液,具有调节人体冷热平衡的作用;谷精,是由摄入的食物经脾神与肝神的化生形成的营养精微,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种子精的化生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在肝神的主宰作用下由筋脉运送到躯体各部分起营养作用。水精和谷精又称后天之精。种子精,是由谷精与血在肝神与肾神的化生作用下生成的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四)三十六骨节
  骨节为两骨联合处之称。上肢骨节包括手指骨节(指关节)、手腕骨节(腕关节)、倒拐子骨节(肘关节)、肩膀骨节(肩关节);下肢骨节包括脚趾骨节(趾关节)、脚目株骨节(踝关节)、脚膝骨节(膝关节)、胯骨骨节(髋关节);腰肢骨节有转骨榫(颈椎关节、胸椎关节、腰椎关节、尾椎关节等);另外还有牙巴关节(颌关节)。三十六为虚数,与七十二相对应。三十六骨节由肝神主宰,由气、血、精营养充润,是周身肢体活动重要的关节部位。
  (五)七十二筋脉
  筋脉包括筋和脉两个部分,筋由肉筋索(肌腱)、肉皮筋(筋膜)和麻筋(神经)三个部分组成。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有约束和保护作用。筋由肝血濡养,其功能由肝神所主宰,肝的精气盛衰与筋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脉,通常指脉管,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与心密切相连,为心气所推动,为心神所主宰。脉有青筋和索筋之分。青筋分布于体表,能看到,如手、脚、颈项的静脉,索筋是在体表能触到跳动但不易见到的动脉。筋脉遍布于人体各个部位,是沟通和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表里的独特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运载气、血、精,濡养和保护躯体,以维持人体各个部分的正常功能。受肝神和心神所主宰。
  七十二是一个虚数,即“多而杂”之意。因为在0、1、2、3、4、5、6、7、8、9这十个基础数字中,古代将“9”称作最大的阳数,将“8”称作最大的阴数,8与9相乘等于72,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说明筋脉遍布于人体各部,无处不有。
  畲医对三十六、七十二等数字还有一解,是遵照古代的十月太阳历的计时法来记述,同时还用来记述疾病的种类。如三十六症,倍之则为七十二症,十之为三百六十大症,三十六症加七十二症为一百零八症。以三十六、七十二为基数来记述疾病和药物的种类等。
  (六)十二条血路
  十二条血路即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络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每一条经脉都与六神有直接关联,每一条经脉在体表都有其相对应的血路口即动脉在体表的搏动部位,如肺经的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大肠经的合谷、阳溪,心经的极泉,小肠经的天窗,心包经的劳宫,三焦经的禾髎,脾经的期门、冲门,胃经的大迎、人迎、气街、冲阳,肾经的太溪、阴谷,膀胱经的委中,胆经的听会、下关等处穴位,均是动脉搏动的部位。十二条经脉的循行,在体表部分布于头、身、四肢,在体内又联系一定的脏腑,故其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合组,为天地人三才合一之体系。十二条经脉由脾神、肝神提供化生的血液充盈血路,由肺神的主宰推动血液运行,由心神主宰完成十二条血路运行、敷布并营养机体周身。
  (七)二十八脉
  畲医认为人体有二十八条经脉,具体指左右手足二十四经脉,加上任脉、督脉、阴跷、阳跷共二十八脉。二十八脉由心神主宰,在脾神、肝神、肾神的共同参与下完成气、血、精的输布、运行等功能。
  二、六神学说的临床运用
  畲医的六神学说确立了人体生理功能中“六神”的主宰地位,认为气、血、精是组成人体并完成机体各项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是在六神的主宰化生下生成并发挥人体三十六骨节、七十二筋脉、十二条血路、二十八脉等各项功能作用。若六脏腑神魂失守,六神就不能发挥神的主宰功能,使身体各方面功能不相协调,气、血、精化生不足或运行、输布失常,机体的各项功能活动就会发生病理变化,引起各种疾病,如不及时予以调整与治疗,就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六神学说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如临床上出现发笑不止(狂笑)或无故啼哭不停,甚至发狂等,说明心神失守,魂出心窍,治疗上应镇守心神,引魂归窍;如出现咳嗽不止,甚至失声、咳血、喘憋等,说明肺神受损,肺失主宰,治疗上应润养肺神;如出现全身发黄,胁肋疼痛,甚至鼓胀等,说明肝神失养,主宰水精、谷精的化生失调,治疗上应调养肝神;如有腰酸、头眩晕转,或不孕不育等,说明损及肾神,肾亏精乏,在治疗上应滋养肾神,填补种精;如出现食欲不振,胃肠胀满,呃逆,甚至呕吐、呕血等,说明伤及脾神、肝神,水精、谷精运化失常,在治疗上应益健肝脾两神;如易惊受怕,眼睛一闭就感到大难临头而大喊大叫,则为胆神受惊,神明失宰,应及时壮胆益神,引魂归位。
  畲医运用六神学说在伤科、妇科、儿科及痧症的诊断和治疗上还有独特的地方,在治疗方法上还有“六神病”用“六神药”的用药经验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整理挖掘。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陶云海
责任者
雷后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