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序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553
颗粒名称:
序三
页数:
2
内容
雷弯山先生日前以《畲族源流研究》书稿见示,并索序于我。听弯山口头介绍,感觉不无震撼,因为我本以为畲族研究已有多年,且有过似乎成为定说的成果。迨及浏览书稿,方觉弯山的研究,似乎已经超越这些固有结论,而有自己的新见和异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首先是弯山研究的指导思想,他揭桀自己研究遵奉的圭臬是马克思的教导,“不把世俗的问题化为神学的问题”,即不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要把神学的问题化为世俗的问题”,即要用历史来说明迷信。这的确是历史研究特别是人文历史研究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畲族研究中,有的人往往跌入神学迷信的陷阱中。而弯山的研究,正是循着马克思指导的途经,摆脱神学与迷信的羁绊,使这一历史难题涣然冰释:他把畲族历史研究还原为考古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文献学研究乃至基因学研究。由此而揖别古往的图腾崇拜解读、族种诞生神话与汉族历史附会,从而拨散迷雾、揭去面纱,有望见识真容。
当然一个民族的探索与研究,并非如抽丝剥茧或去箨剥笋般轻易而简捷。因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自古以来就有民族融合的经历,即使比较固守民族血统的族群也难保自身的纯粹;更何况不同民族、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浑融呢。弯山的研究正是抓住了民族本体及其繁衍历史的主流,所以有可能廓清迷雾而探得正途。
其次是弯山研究所持的依据。一般研究者都表白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是依据或立足于如何翔实的资料,而弯山则不尽然。他的研究是自远而近,从古到今,由实物到史料的条分缕析,不厌其烦的举证,为人们展示的是畲族(包括华夏南方民族)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远溯数万年乃至上百万年前的古人类时期,其牵引线索由远而近,从远古中走来,看似荒远难稽,实则由追寻“南蛮”的滥觞,开拓人们的耳目心胸,于论证亦不为无助。进而以人类学的原理推导阐明人类历史的早期发展进程,以增强追远稽古的逻辑思辨效能。再后举证历史文献,包括口传文学、历史传说、图腾信仰、族谱宗祠和史籍记载。那些从上古口耳相传、凭借想象与臆测的故事内容虽涉荒诞,但却折射出畲人确曾走过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记载,即使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也难免主观臆断或曲笔,亦未可尽信全凭。历史资料如能与现代科学结合,互相发明,庶可探索出新的认知道路。作者引论基因的检测和比对,力图从科学的研究中寻求普遍的结论,这正是作者独辟蹊径的逻辑思维,也是人们共同期待的结果。再次就是作者从以上的探索论证过程中,总结出自己认为有用或成功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批判方法、唯物方法、抽象方法、辩证方法、集成方法、实证方法。作者归纳的这些方法,不管其科学性如何,对作者的探索论证与研究结论,确实起到支撑与帮助的作用;我想人们即使有保留,也会信服作者论证的方法或引伸的结论,如此也可想见这些论证方法的有效性。
当然,历史进程因其久远而被蒙上厚重的面纱、涂上神秘的色彩;族群发展因其变迁而显得扑朔迷离、纷繁复杂,试图在短暂的时间内,以便捷的方法,轻易取得成功,实在是一种奢望。须知弯山先生耗费多年时间,经历长途跋涉与冥搜苦索,方有今日之创获,天道酬勤,令人钦佩。本书算是先生长期从事畲族研究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对畲学历史的一个交待。先生本来的专业是哲学、职业是教授,却业余热衷畲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这应缘于他从小生活在畲村,是由畲家走出的学者,所以比他人有更大的责任和优势从事这一研究。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身世的宿命。他的研究热诚与生命执着,应是来自文化自觉与出身归属。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他对自己所研问题的真诚,与所下结论的审慎。弯山兄在书前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他的这本书,正是履行这一使命的成果,相信不仅对畲族研究,而且对于整个民族学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要感谢他对我的信任和托付,他怕耽误我太多的时间,本只要求我写一篇简短的文字,“哪怕是几十个字也行”。但我既然有缘先睹他的大作,又对其研究精神满怀敬意,更对其研究结论深感兴趣,所以要一吐为快,不敢局限于太少的言语。只是希望弯山兄以及读者们不因我的饶舌而减少了对阅读这篇大著的兴趣。
2016年11月15日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卢美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