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自凤凰山的民族:畲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2069
颗粒名称: 一、来自凤凰山的民族:畲族
分类号: C922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本章记录了畲族从凤凰山举族迁入泰顺的历史记录和分布情况。
关键词: 泰顺县 畲族 迁移

内容

畲族,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五省的百余县中,以福建的闽东地区和浙江的浙南地区人口最为集中。1998年,经国家民委批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约45000名“东家人”,又更改为畲族。至此,畲族约有80万人(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人口多少为序,排全国少数民族第20位。
  畲族,来自广东凤凰山,这是族人妇孺皆知的。凤凰山在今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的凤凰镇内,现凤凰镇有多个畲族村落,如李工坑(雷姓)、石古坪(蓝姓)等,共有2000多人。
  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这些地方原来是没有畲族的,都是从广东凤凰山迁徙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畲族举族东迁的呢?
  一说封建朝廷官兵镇压畲民,畲民被迫举族向外逃难……
  又一说漳州、潮州争战,为了躲避战乱,畲民自发举族外迁……
  史学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只好留给以后热心畲族文化研究的人士慢慢研究了。
  畲族从凤凰山举族东迁的时间问题探讨
  畲族到底是什么时间从广东凤凰山迁来浙江的?史学界、民族学界至今也没有定论。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解开此谜,对了解畲族历史将大有益处。
  本人从事民族工作多年,据平时调查了解,发现浙南一带的文成、景宁、泰顺的蓝、雷、钟、李、吴诸姓家谱上均有一段记述,疑似说明了东迁的时间,但同时又有漏洞,自相矛盾,难自圆其说。在这里提出来与各位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家谱记载:“唐光启年间,盘、蓝、雷、钟姓三百六十余丁口,以闽王王审知为向导官,海路由粤至闽,在罗源马鼻道弃船上岸。盘姓所乘一船,被风漂走,故至今盘姓无存。”
  这段记述,说明了畲族从广东凤凰山举族东迁的时间、上岸地点、向导官等。并记述盘姓这个畲族的老大,独乘一船,因被大风漂走,故至今无存。
  但仔细想想,上述记载中有些疑点。
  先说“向导官”,是闽王王审知。据福建地方志记载,确有其人。但生存年代是唐朝还是唐以后,没有定论。作为一个地方王,会否亲自给陌生的、远道前来的畲族迁徙队伍当向导官,引路前行,值得怀疑。
  再者,时间是唐光启年间。光启是中唐唐僖宗时的年号,公元885~888年间,距今1100余年。畲族既然举族出来了,那根据畲族的迁徙特性,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就会陆续往各地迁徙,寻找新的生活环境以求生存。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唐、宋、元、明直至明末,以明万历元年(1573)为界,这长达700年时间里,极少有畲族迁徙的记载呢?据《浙江省少数民族志》载,全省境内仅云和县有两支畲族有过迁徙活动。
  其一是唐永泰二年(766),雷进裕一家五口,由罗源县迁景宁大赤寺(今澄照乡)。这就是《景宁畲族志》考证的,说是来景宁的第一个畲族人。而实际上,这是错的。原因一是唐永泰年间(765~766)比唐光启要早120年,此时整个畲族都还在广东凤凰山,雷进裕怎能孤身一人迁徙景宁?二是据苍南县雷必贵同志考证,雷进裕这支迁景宁的时间是明万历年间,与景宁畲族志的记述相差840年。(论文刊载《浙江畲族文化论文集》)
  其二是明洪武八年(1375),钟日章由连江迁入景宁油田垟。
  对第二支记载的真实性,本人持怀疑态度,有可能也是错记。因为在钟日章迁徙的前面500年后面200年的漫长时间里,都没有别的畲族迁徙活动,如果说仅仅是
  钟日章一支在迁徙,不合常理。
  然而到了明万历元年(1573)后,各地蓝、雷、钟姓家谱上记述的迁徙活动就十分频繁了,每支相隔时间不长。这就符合了畲族迁徙的迁迁往往、徐徐而进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本人调查毗邻县的家谱,大多支系都是18代以下,最多的支系是景宁金丘蓝敬泉支系,为22代。以平均一代为25年计,一般不会超过450年。这与如果从唐光启畲族发祥地:广东凤凰山算起至今1100余年的历史可以繁衍40多代,相差实在太远了。再者,既然畲族唐中期就来了,为什么宋、元,直至明中期,长达700年时间,都没有畲族迁徙活动的记载?那些年他们为什么都不走动,而等到明代晚期清代以后,才频繁走动?这也是本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在此,本人吁请各位热心畲族研究者,见仁见智,共同解开畲族从广东凤凰山东迁的时间之谜,以方便下一步畲族研究的进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竖立五十六支民族团结柱上图为畲族图腾,右图为民族团结柱畲族支。
  畲族迁入泰顺
  据调查,最早迁入泰顺的畲族,是竹里的雷调庆、雷调光两兄弟。他们携子女于明崇祯二年(1629),从云和县东盛(今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包凤村),迁到竹里村梅花垟矴步头,现竹里畲族乡乡政府大楼左侧古柏边。在此居住数年后,又迁到一里路外的金山垅定居,即金山垅雷姓支系,至今已有约380年。
  迁泰顺的畲族,以时间统计,明末一支,清顺治8支,康熙20支,乾隆6支,其他时间9支,共计43支。从地域上看,景宁方向迁来的19支,苍南、平阳方向迁入15支,为主要来源地。
  从子孙繁衍的代数看,竹里金山垅雷姓最多,为17代。以平均25年为一代计,与其380年的历史基本吻合,也从侧面佐证,来自明末崇祯二年的记载是可信的。泰顺畲族先民活动遗址
  竹里梅花垟矴步头:雷姓先民活动遗址
  位于竹里畲族乡政府边,是第一个迁入泰顺的畲族人居住点。从金山垅雷姓支系雷调庆两兄弟从景宁迁此,至今近400年。迁徙:挑着祖担,携妻带子,迎着朝阳,栉风沐雨……畲族先人行进在向浙南泰顺迁徙的漫漫旅途上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畲族图片
  蓝姓畲族人居住点之一:竹里石盂坑遗址
  位于竹里畲族乡徐坑白鹤渡水库大坝脚左侧小山湾。遗址建房的痕迹明显,坐西北朝东南,屋前左右小山环抱,避风温暖,门口一丘水田,状如盂盘。这与景宁迁出地家谱记述“公于大清顺治十一年偕父从景宁驮马庵移迁泰顺一都八甲竹里石余坑盂盘丘开基,厝即石余坑”完全吻合,特别是屋左侧仍留有先民挖的一口水井,清澈甘甜,历经数百年仍四季不涸。遇旱年,徐坑村民还靠此水饮用。系本县北部的第一个蓝姓畲族人居住点,至今已有约360年。
  大安大岗后老鼠岗遗址
  筱村北坑雷茂条支系,于清初从景宁迁筱村北坑,后定居于此至今有约340年。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泰顺畲族的迁徙与繁衍、人口分布、畲族语言、畲族服饰、畲族民歌、畲家传说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审知
相关人物
雷进裕
相关人物
钟日章
相关人物
雷调庆
相关人物
雷调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凤凰山
相关地名
泰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