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947
颗粒名称: 四、首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宁德市畲族首饰和发饰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畲族 首饰 宁德市

内容

一般妇女常带鸳鸯银手镯、银戒指。其上錾有梅花、八卦、福、禄、寿、喜等图案与字样。最有特色的还有龙爪拳头式带铃哨的戒指。富裕人家的妇女则佩戴银牌、项链、银脚镯、银耳环。头饰则随发型而不同,蕉城福安接壤一带的畲族妇女发型,是脑后梳成爪辫状,向上绕成“盘匣式”。发间环束深红的羽毛带或深红色绒线。正面额前发高为脸部的二分之一,发顶中横压一条银簪,斜插耳把、豪猪簪,耳戴一副大圆环的银耳坠。未婚小姑娘的发型,均用红绒线掺在发中一起编成辫子盘绕在头上。至十五六岁时梳成“平头型”,插两只小银簪。与罗源县毗邻的蕉城飞鸾镇南山、新岩、向阳里村一带的畲族妇女,则梳成“盘螺式”、“凤凰头”,用红色绒线缠成梳扎至头顶,约达15厘米高,弯至额头,缠围成一块直径8厘米大的圆型发桃,盖在额顶上,并横拴小银簪,畲语称“凤凰头髻”。
  闽东畲族妇女的发饰,各县亦有不同,如福安是梳成瓜瓣状,向上盘旋成螺式,微露顶上,再就外围缠绕一匝,高达面部约二分之一,像戴截筒高帽一样,发间环束一条深红色的绒线,如果所束的是白色,那是死了丈夫或为翁婆挂孝的一种标志。发顶横贯一枝银簪说明已经结了婚,没有插银簪的是未出嫁的闺女。霞浦县则梳成瓜瓣式,中间扎一个髻心,透至顶上稍稍屈曲如盘龙状。头上常戴着一个小斗笠,配以五色料珠,水红色丝带,绿穗和白色的带子,非常美观。
  总之,服饰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综合性的文化遗产,它与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发展史紧密联系。今天我们考察研究畲民族的服饰,不能把它看作是单一的服饰款式,实际上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和众多的文化事象,它具有实用和功利的目的,又具有审美的特征,既反映本民族经济发展状况,也体现其复杂的社会意识、理想观念。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畲族文化研究;畲族文化展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