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屿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12
颗粒名称: 三、秦屿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4
页码: 170-173
摘要: 本文记述的秦屿镇方家山村、洋里村、才堡村地理位置、辖区、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秦屿镇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方家山村
  方家山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秦屿镇,位于镇驻地南15公里处,与霞浦县交界,处在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太姥山西南麓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下辖方家山、三箩洋、樟家塆(孔兰)、后门垅、横坑(横塆)、小雪(小歇)、孔兰下(南山)、京坪、五斗、塆丘、后樟、上堂、下楼、岩头下、箩二冈、后园等1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670亩,其中水田面积380亩、农地面积290亩;林地面积1326亩,其中茶园面积530亩、毛竹面积250亩、果园面积50亩。村委办公楼1座;主村自来水已解决;有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平方米。太姥山通方家山主村(所在地)的水泥路一条,通自然村简易公路相继完成。
  2005年,全村有211户813人,其中畲族90户370人,占全村总人口45.51%;村民年均年收入2880元,村财政年收入3万元;小学1所,教师2人,在校学生32名,畲族学生20名;卫生所1所。
  2.洋里村
  洋里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秦屿镇,位于镇驻地正西方向2公里处,三面环山,背靠太姥山,面向秦川,是国家级名胜风景旅游区“海上仙都”太姥山的上山观景必经之村。温福铁路和“秦太”公路从村里穿越而过,两条各宽达30多米的天然溪流在村庄的左右两旁旋转而流,自然景观秀丽,环境优美,是福鼎市畲族行政村之一。下辖岭头、后坑内、大坪、二坝头、外洋店、半岭等6个自然村。
  全村土地面积1560亩,其中林地800亩、水田404亩、农地356亩。村民以农业为主,石材食品等加工业为辅。村建有村办公楼1座,卫生所1个,6个自然村中的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基本落实;完小校教学楼为两层混凝土结构,总面积达256平方米。
  2005年,全村265户979人,其中畲族59户298人,占全村人口数的30.50%;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236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118元;小学教师5人,在校生47人,其中畲族17人。
  3.才堡村
  才堡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秦屿镇,位于镇驻地东北8公里处。海拔7米。下辖外财堡(外才堡)、内财堡(内才堡)、北山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全村土地总面积560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000亩,山地4500亩;有林地2500亩,其中用材林1500亩,茶580亩。1987年开始供电,建有4米宽3公里长的通村公路1条,通自然村简易公路2条。1990年全村有498户,1811人,其中少数民族179户,696人。有小学2所,教学楼建筑336平方米,教学班6个,公办教师7人,民办1人,在校生140人,村医疗站1个。
  2005年动工兴建的温福沿海铁路太姥山火车站就建在才堡村,为才堡村发展带来大好机遇。2005年才堡村已实现全村通电、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电话和通公路等“五通”目标。修建有桥梁3座,通村水泥路5公里(实现与省道相衔接)。建有小学教学楼一座,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北斗岗29户和城后30户畲族村民在集中点建起了新居,新建村委会办公楼一座。
  2005年全村有447户,1804人,其中少数民族173户,68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8.19%。小学1所,教师7人,在校生110人,其中少数民族56人。
  财堡村,地处太姥山景区下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村民仍然保持畲族的传统习俗和讲畲语、盘唱畲族歌言。受畲族影响,村里不少汉族男女青年也会讲畲语、唱畲歌。才堡村还是革命老区村,1934闽东土地革命期间,内财堡“高水”自然村雷姓畲族村民长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秦屿镇
相关地名
方家山村
相关地名
洋里村
相关地名
才堡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