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特殊的疗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118
颗粒名称:
四、特殊的疗法
分类号:
R298.3
页数:
1
页码:
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医治病有某些特殊方法,主要有捏痧、抓筋、草药接骨等。
关键词:
畲族
医药
特殊疗法
内容
畲医治病有某些特殊方法,常有手到病除、立竿见影之功,略举数例。
1.治疗“痧”症
畲医把中暑、感冒以及周身不适等都称为“发痧”,把“痧”分为寒痧、迷痧、黑痧、绞肠痧若干种,采取刮痧、捏痧、挑痧等疗法,把“邪放出去”,所以也叫“放气”。
(1)捏痧(也叫抓痧)
先准备一点清水或茶水、酒、醋、油作为润滑剂(只要一种即可,有些畲医强调不同病症要用不同的润滑剂,有治疗意义),然后手呈握拳状,食指、中指曲弯,第一指骨与第二指骨呈60~90度,沾上准备好的润滑剂,用曲弯指头在选准的部位(一般在颈部、胸部、背部、眉间或太阳穴、大椎、肩井等处),竖向把皮肤捏起,用力一拔,皮肤还原,捏数次后即出现局部充血,逐渐变紫。若无痧者一捏会感到疼痛,而发痧者一捏会感到舒适。刮的部位根据病情而定,有的颈部捏一圈;有的连前胸也捏几圈;有的以乳中线(期门)为中心,双侧胸部上下左右各捏9处或12处,俗称前八卦;有的在背部以肩胛线为中心,上下左右捏9处或12处,俗称后八卦;有的只捏印堂穴。捏的部位与次数多寡视病情与医者经验而定。
(2)抓筋
用拇指与食指用力抓腋窝胸侧(胸大肌、胸小肌的肌腱),使其上肢有发麻感,连续抓3~7次;再抓肩井部位(大拇指贴锁骨上窝,四指紧贴背侧),用力抓3~7次;肩胛骨内侧(骶脊肌)3~7次,每次都要有“叭嗒”的响声,直至局部充血为止。抓的部位与次数根据病情与医者的经验而定,有的是配合捏痧或刮痧,也有单独治疗的。抓筋治疗脘腹痛效果特别显著。
(3)挑痧
患者感到全身不适,似被绳索捆绑,畲医也认为“发痧”。医者右手斜握银针(三棱针),针尖露出半米粒大,在十宣、甲沟上边正中及手太阴或手太阳、期中线、任督脉等处轻挑,除手指外,其他部位有的挑出血丝来。患者经挑痧治疗后全身感到轻松、舒适。据称这种疗法会成瘾,下次类似病症还得使用此法。
在福安、霞浦、蕉城等地还有“挑病珠”(也称挑癍珠)。据介绍,当患者感到全身不适、难过不堪时,身上会出现病“线”。轻者有两条线,呈白色;重者有八条线,或更多线,呈米黄色。每条线都有交叉点,像蜘蛛网,在两线交叉处结一粒“珠”,有的好多粒,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可以找到。顺线找珠,找到珠后用银针挑去,挑出血丝来,挑完珠就感到舒适。若一次没挑完,病还会复发。症状一时缓解,没有治愈,还要再挑,直至挑完为止。有的畲医介绍用于治疗腹痛,在天枢穴旁开两个同身寸处挑,即穴位挑病珠,也可以收到好效果。
(4)刮痧
根据病情选定部位,多数在上肢内侧肘弯处,也有在颈部大椎两侧,或大椎至肩或脊柱等处。先用清水或茶水、米醋、黄酒在选定部位上涂抹,然后用四个手指轻拍至微红,再用骨梳背或用手掌尺侧(俗称掌刀)从轻到重往下刮,至局部充血为止,不宜过分用力,防止表皮刮伤。刮的部位多寡与刮的程度亦由医者掌握。
畲医的捏痧、抓筋、挑痧、刮痧注重部位,不讲究穴位;讲究手法,轻重有别。一般患者都请有经验者施行,效果显著。是属现代医学的充血疗法,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2.针刺疗法
畲医的针刺疗法与中医的针灸不尽相同。注重部位而不讲究穴位,多用三棱针。医者斜握银针,中指挟着针尖,露出半米粒长,在一定部位上挑针。分为轻挑与重挑两种:轻挑只是在表皮上,以不出血为度;重挑在表皮上挑出血丝,有的挑后还要挤血,从针孔中挤出血珠,有的只挑针而不挤血。针刺部位视病情病种而定,各个畲医也不尽相同,比较一致的有前后心的“八卦针”。也有现代针灸中的针法,多为强刺激、不留针,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才留针。畲医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体内气血不调所致,轻针调其气血,放血去掉淤血,能使血脉流通,有其独特理论。也有畲医采用针灸、按摩、拔火罐、气功等方法治疗疾病,其法基本与中医相似,但在取穴上有其特殊之处,仍以部位为主,有时同一种病症在不同经络上取穴,疗效也很显著。
3.草药接骨
畲医接骨的方法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小夹板用鲜杉树皮、小竹片、小木片),草药外敷,有的还内服草药。福安市燕坑村畲医接骨颇有名气,所采用的就是手法复位后,用小竹片夹住固定,外敷草药。中草药要用糯米饭、茶油或蛋清捣烂调匀后敷上,开始不能用酒调敷,后期改用黄酒调敷;初时强调“静”,使部位固定,促进骨的愈合,三五天后出现“皮肤痒”,表示气血已运行,可以适当“活动”。适时适度活动可达到舒筋活络,这就是动静结合,比单纯石膏固定强调“静”是不同的。有些病例还采用黑枣(去核)、鸡汁调草药外敷,这要根据病情与医者的习惯(经验)而决定。
4.青草药
畲医治病多用青草药,据资料记载,常用畲药有300多种。畲医应用草药多数是随用随采的原生药(少数畲医利用园边屋角种植些常用或难以采到的草药),也有按季节采集,经粗加工后备用,少数还将草药烧灰存性或蜜炙备用。畲医用药讲究新鲜,超过百日不用,也有以一年为期。草药多以畲族语定名,与当地群众俗名不同,更与学名不同,甚至各地畲医叫法也不一样。青草药多用全草,也有只用叶、茎、花、果、根、皮或某一部分的。常用草本植物,也用木本、藤本、蕨类、菌类等,少用海产品入药,却采用溪流山谷田间的小动物入药。
畲医用药有其特别之处,如用白颈蚯蚓去内脏烘干研末调醋外涂治丹毒(福安市),治疗唇疔用活蟾蜍一只,百草霜一克捣烂敷患处(霞浦县),以红跳墙鱼(石磷)熬油调米饭食用治疗小儿疳积(福鼎市),以钉螺壳烧灰研末存性调茶油外涂治疗疖肿(福鼎市),用山哈清炖服用治疗小儿骨迟、行迟(蕉城区)等。畲医常用禽畜的内脏或肉、或黄酒等配药炖服,重视忌口,多指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或冷食,有时也忌鱼、肉等腥膻类食物。
畲医用青草药剂量都比较大,绝大多数用水煎服,按病情酌加配料,如寒症加生姜、红糖;热症加白糖、冰糖;跌打损伤加黄酒(特殊病例还加童尿);虚症加猪蹄、夹心肉等。也有少数畲医将青草药制成丸散丹膏。掌握单秘验方的畲医所用青草药皆自采自用,加工后交给病者,以防技术外传。有些单秘验方效果显著,如霞浦县畲医用铁菱角根治带状疱疹,真珠莲根治小儿腹泻、山皇后根(马鞭草科大青)治神经性头痛等,屡试屡验,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