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族补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736
颗粒名称: (二)民族补助
分类号: K288.3
页数: 81
页码: 364-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经济类民族补助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经济类 民族补助

内容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1956年对少数民族地区各项补助费使用情况和问题的报告
  (1956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5月23日电悉。关于我省1956年对少数民族地区各项补助费的使用情况和问题,经我厅向有关厅(局)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56年在省教育业务费中划出二万四千元分配给福安、南平等21县,同时以福安专区畲族地区为重点使用,至年终结算共用20,015.80元,其中修教室48间用13,071元,新修民族初小校舍二座共用3,308元,校具设备共用2678.80元,教学设备共用680元,民校及其他补助共用278元。这项经费使用主要问题是:使用范围不明确,从去年执行情况看主要用在一般少数民族学校基建和修缮为多,有些地区因范围不明确而年终上缴和充作一般教育经费使用;其次是预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补助费时,没有首先研究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确定,每年均是同样计划数,因而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的要求。
  二、少数民族医疗减免费:56年省卫生厅没有从业务费中专门划出少数民族医疗减免费的具体数目,仅是对贫瘠山区少数民族的困难给予适当医疗减免的照顾,据福安、宁德、寿宁三个县统计减免医疗782人次,减免费2794.07元。由于没有划出少数民族医疗减免费,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地区掌握过严,甚至忽视,因此,少数民族贫苦户患疾无法治疗,特别是畲族地区性病相当严重;其次是,有些地区虽然工作已做,难于检查,无法总结。
  三、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补助费:我省56年没有专款,对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仅当一般工作进行。53年中央文化部曾拨我省电影机1部,配备干部3人,专为少数民族地区放映,但由于过去“畲民”民族成份未确定,55年初也改作一般电影队住福安县(目前尚未恢复)。57年中央拨有专款准备试办少数民族文化站7个,逐步发掘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四、少数民族聚居区救济费:56年我厅未从农村社会救济费中划出少数民族救济专款,一般都在救济工作中适当照顾少数民族的困难户,因此,各地虽有不同程度照顾,但无法统计发放情况。是项工作,据少数民族反映主要问题有些基层干部作风不民主,发放救济款时有忽视少数民族利益的现象。
  以上各项补助费使用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近两年来由于等待识别“畲民”民族成份,因此,对全省近12万畲族有关工作就没有全面地公开地进行,仅当作一般工作来做,从而对整个民族工作有所松懈。
  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
  [138—1—549]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救济工作的通知
  (1957年6月10日)
  近接各地报告,少数民族的生活存在不少困难:福安县下白石区的大林、仙溪、岭头、顶头、樟〓等5个乡调查,居住的畲族795户中,就有困难户268户,占33.7%,该县柘荣区宝鉴塔村20户畲民中,有3户没有房屋住,4户没有棉被盖,又城关区月斗村农业社因生产、生活困难,7头耕牛已卖了5头。福鼎县根据8个乡调查,目前畲族断炊的284户,有些户解放后到现在还没有衣服穿,没有被子盖。该县双华村雷老三5口人因无被盖,去冬他的妻子生下的1个小孩被冻死。华安新圩乡去年农业社分红时,汉族每个劳动日有1元多,少数民族只有5角多,该乡20户少数民族,就有4户很困难,负债累累,最多负债百余元,部份畲民身穿单衣、短裤渡过严寒冬天,有的没棉被过冬。并据报该县民政科对少数民族救济工作不重视,推说款都已分配各区解决,科内无款开支,致直到现在这些困难尚无法解决。查帮助少数民族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是汉族人民无可推卸的责任,本厅今年5—12月份全省民政工作意见中亦曾提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应有计划地进行调查研究,加强这些地区的社会救济”,希各地民政和民族事务部门正视当前少数民族困难情况,注意此项工作,有重点的了解情况,根据困难程度给予救济。如本年县救济款不够开支,可在少数民族所需口粮、必不可少的寒衣和即无法住下的房屋修理等三项范围内提出追加救济款意见送经主管专署审核后送省研究(贫瘠山区如有同样困难,可结合办理,已另通知各专署)。至于帮助少数民族彻底摆脱困难的基本办法,仍应从增产节约方面着手,一方面,帮助他们依靠农业社恢复和发展多种多样的山区农副业生产(城市应投入城市生产);另一方面,教育他们细水长流,省吃俭用,作长期打算。各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和救济情况,并能随时写出专门报告送省。
  [138—2—741]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追加县(市)总预算“其他支出”——少数民族特殊补助费的通知
  (1957年10月25日)
  (57)民族财字第4796号
  (57)财地字第55356号
  各县、市:
  最近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财政部追加我省少数民族特殊补助费10万元,中央指示精神,主要解决山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省根据各地现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本着适当集中普遍照顾的原则予以分配各地使用。现特追加你县(市)总预算“其他支出”——少数民族特殊补助费(详细分配金额见明细表)兹将发放此项补助费的目的范围与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求各地通过该项补助款发放,进行一次民族政策的宣传,说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鼓励他们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以达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巩固合作社和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二、此项追加补助费,主要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等困难问题,既应普遍照顾,又应适当重点解决问题,补助款发放时应本着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的原则,教育他们主要应从积极劳动生产中解决问题,以防止单纯依赖政府的思想。
  三、少数民族特殊补助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或变相支用,同时发放时应有领导的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最后领导批准,切实发至少数民族困难者手中,亦不得借故扣除借欠。要求各地在11月底以前发放完毕,发放后并进行一次检查。并将发放成果检查情况报告省民政厅。
  附追加预算明细表
  [138—1—638]
  福安专员公署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困难及特殊急需补助费发放工作的通知
  (1957年11月19日)
  (57)署民族字第号
  各县人民委员会:
  省拨给我区1957年度山区和散居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及特殊急需的补助费80800元,已分配各县,现就该项补助费的发放使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求各县在发放该项补助款时结合进行一次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说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以鼓舞他们劳动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
  二、在发放前各县必须认真研究,主要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等困难问题,根据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的原则进行发放,但应注意重点解决问题,防止平均分配。在一个乡的范围内汉族特殊困难户可适当研究解决。在发放中同时要教育群众主要是:依靠农业社集体力量积极劳动发展生产逐步解决问题,以防止单纯依赖政府的思想。
  三、少数民族特殊补助费应该专款专用,防止挪用或变相支用,同时在发放时应有领导的进行民主评议,乡人民委员会讨论批准,切实发到少数民族困难户手中,不得借故扣除借欠。在发放后应普遍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不妥者要及时研究处理,并将发放情况和检查报署。
  福安县人委关于少数民族刊特殊补助费发放情况的检查报告
  (1958年1月)
  (58)县民族字第0039号
  我县于1957年12月前后发放了少数民族特殊补助费18,300元,帮助解决山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上的主要困难。根据我县畲族分布情况,本着适当集中普遍照顾的原则,分配到9个区、1个直属镇,有121个乡(镇)。根据山岭等6个民族乡统计有2072户,受到补助的480户4020元,占总户数的23.2%,平均户8元多。在发放中,注意到了畲族中的鳏、寡、孤、无劳力户和散居在汉族中的畲族人民。如碧石民族在受补助的99户中鳏、寡、孤、独、残废者就有33人,可西全乡只3户畲族也发11元。为增强民族团结,在民族乡内的部分汉族同胞困难户也得到了照顾,发放原则,一般是按困难大多补助,困难小少补助,没困难不予补助的原则,进行有领导的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最后由区乡审查批准,切实发至受救济户手中。在发放各区,领导除在工作组、乡主干会议上进行对少数民族特殊补助发放原则、范围及注意问题的布置外,还给各乡发了通知。有的乡还召开乡、村干部、群众或困难户会议,进行民族政策宣传,说明党和政策对少数民族的关怀,鼓励他们积极生产,巩固合作社,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克服争“名份”和单纯依靠政府的思想。为了使这次补助款发的更好,起更大作用,我们又组织三人结合中心工作分头到木洋、溪柄、甘棠、碧石、城关、上白石等区进行检查,并具体帮助5个民族乡做好发放工作。这次补助款的发放,首先,是解决了该人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发展了生产。如碧石民族乡用补助款添做棉被13床,衣服43件,医好病16人,免购额2000斤。农业社(113户)补助125元,扩大冬种作物,准备给冬种作物多施肥料。单干户雷庆弟5人盖1床破棉被,除买了一床棉被外,还向外乡要田种植。山岭民族乡受补助的85户中有三分之一户都计划养猪。农民(78户)补助到148元,还准备买1头耕牛。仙岩民族乡受补助的62户中大部份属劳力少人口多或因病超支户社员,拿救济后就有10户买小猪养,4户添置锄头外,其余的都投到农业社,挑回免购额9333斤。使贫苦户生产有了资金,合作社得到巩固,解决了穿的和食的问题。同时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略)
  [福安市档案馆县人委全宗58年卷号1]
  福建省商业厅、民政厅关于少数民族商品供应的联合通知
  (1962年12月26日)
  (62)商业字1013号
  (62)民族字第1611号
  各专(市)有关县(市)商业局,民政局(科),福州纺织品,百货批发站,各食什专市分公司(站):
  为加强少数民族商品供应,解决少数民族目前所急需的一些商品,经研究后,根据货源情况,作如下安排:
  1.穿着需要,除已安排棉布10万市尺,棉花1万市斤作为困难户的辅助以外,对妇女服装缝制衣边袖口和绑腿等所需,再另拨棉布5万市尺,羽纱(白色)4000市尺。
  2.装饰用其他商品,专项调拨毛领300市斤,红头线500市斤,纱织带1000市斤,绣花线500罗,大号角梳3000个。
  3.副食品供应,除了各地按居民定量供应的部份外,省再专项安排食糖32吨(每人按半斤)作为第四季度一次性的照顾。
  (以上商品分配具体见附表)(略)
  4.回族死亡用布,按照习惯需要数量,通过一定的证明手续,由当地商业部门在调剂用布指标中供应。
  5.对福、厦、泉、漳、邵武等市的清真饭店,建议各地调整回族厨师和饭店的领导,以适应少数民族的需要。
  以上安排,棉布由省统一拨发布票给民政厅分配各地,各地在供应品种颜色上应照顾需要的黑色布。食糖由当地库存拨供,凭分配数向省结算。其它纱织带、羽纱、毛领、红头线、绣花线、大号角梳等货源,统由福州各有关二级站拨调。各专市应速将分县指标通知有关二级站执行。
  今后各级公司,特别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商品供应工作,经常调查研究,组织适合他们特需需要的商品供应。
  [138—1—915]
  福建省民政厅、农业厅关于照顾少数民族地区化肥的通知
  (1963年3月21日)
  (63)民族字第0330号
  (63)农粮字第0331号
  各专(市)民政局、农业局、福安专署民族科、各有关县(市)民政科(局)、农业局: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在农业生产上肥料不足的困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省农业厅和省供销社曾以(63)省合生生字第0362号(63)农粮字第290号的联合通知分配第二季度化肥,已经通知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照顾。兹经省人委确定拨出120吨化肥作为专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缺肥生产队集体生产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深切关怀。
  为了保证分好,管好,用好这些化肥,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今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附表所列数量由各县(市)农业局向供销社联系,在省分配第二、三季度粮油用肥中分别动用。
  2.这批化肥的供应分配应本着重点使用照顾一般的原则,着重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缺肥较多,经济生活比较困难的生产队和民族联合生产队,不能分给社员个人自留地使用。在民族联合生产队中的汉族社员也同样享受照顾,以利民族团结。在分、管用的过程中要切实注意防止贪污、盗窃和挪作他用。
  3.这批支持少数民族集体生产用的化肥各地按分配数向县供销社提取款项由各县市在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中开支。少数民族地区生产队领取此项化肥时,不再拿款购买。
  4.各地发放这批专项化肥时不要扣拨原有正常应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肥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支持。同时使用效果要进行检查,随时将情况函告我们。
  附少数民族地区照顾化肥分配表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追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通知
  (1963年3月23日)
  (63)民族字第0329号
  (63)财事字第3621号
  各专、市财政局、民政局、福安专署民族科:
  为了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某些特殊困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巩固集体经济,增强民族团结,中央今年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拨给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15万元,这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为了保证分好,管好和用好这笔经费,充分发挥这笔经费的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发放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时,必须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广泛地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进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思想教育,以扩大补助费的政治影响和效果。
  二、使用范围:除福安专署民族科1万元专门作为福安地区组织医疗队和民族中学的特殊补助(不包括医疗队的工作人员困难补助和特殊补助下同)福州市6000元中抽2000元专门作福州地区组织医疗队的特殊补助外,其他县(市)一律用于生产,例如添购耕牛、棕衣、肥料、猪苗、中小型农副业生产工具以及个别最困难最突出的一些必须解决的生活问题,各地具体款额见附表。
  三、发放原则:重点安排,照顾一般,困难多的多补助,困难少的少补助,无困难的不补助合理使用,要求各县(市)经过调查研究后实事求是用于最急需的地方,不能将款分配到每一个社、队,要集中解决急需要最突出的问题。同时各地一律不留机动数防止层层扣压。
  四、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最缺乏最需要生产资料的情况若有实物应以发给实物尽量少发现金,同时要以支持集体为主。
  五、各地区不得因为国家拨给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而削减或压缩应该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经费或其他拨款。
  六、各地发放补助费时要切实地进行使用效果的检查,防止挪用、贪污、浪费等现象发生,以便发挥补助费最大的经济效果,真正为少数民族做更多有益事情。为此,要求各项已花的钱必须及时专项向我们报账(包括用款项目、金额、具体用途、效果、群众反映以及发放工作的经验),区乡如何向县报销由各县作具体规定。
  七、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应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各地不要调作他用,县(市)具体数请按表列数转知。经费分别列专、市、县级总预算其他支出类,并增列“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项“业务费”目报支。
  [138—1—973]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增拨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联合通知
  (1963年6月27日)
  (63)民族字第0752号
  (63)财事字第3664号
  福安专署财政局、民族科、福州、罗源、连江、福安、霞浦、福鼎、宁德、周宁、寿宁、柘荣等县(市)财政、民政局(科)
  中央增拨给我省1963年度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20万元,今分配给福安等10个重点县(市)(数字见附表),作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生产、生活上的某些特殊困难的补助开支。具体作法和要求,按民政厅召开的重点地区民族科长会议上“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发放工作的意见”办理。经费由各地财政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项“业务费”目开支。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转发“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分配使用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1963年6月28日)
  (63)民族字第0807号
  (63)财事字第3160号
  各专、市、县财政局、民政局:
  为了更好地分配使用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并加强对该项补助费的财务管理,现将财政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分配使用的几点意见”转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需要而给的补助,各地区应专款分配,专款使用,加强管理,经常检查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浪费等现象发生。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分配使用的几点意见为了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某些特殊需要,历年来国家预算中都设置了一笔专款,作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补助。这体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
  各省、自治区对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分配使用都十分重视,一般地使用得好,但也有个别地区存在着安排使用不当的现象。为了把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得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对今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分配使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应根据重点安排、照顾一般的原则,困难多的多补助,困难少的少补助,合理使用,不要平均分配。
  (二)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应该专款分配、专款使用。其使用范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助开支,以及其他的特殊性开支等。
  (三)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是国家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需要而给予的补助费,各地区不要因为国家拨给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而削减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其他经费和拨款,也不得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挪用来解决一般经费开支。
  (四)各省、自治区财政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在补助费的分配使用上,应该共同负责、加强联系、协商分配,及时下达预算指标;在财务管理上,应该密切配合,加强管理,经常检查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浪费等现象发生,从而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果,真正为少数民族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五)各省、自治区可以根据上述精神,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具体使用办法。并将安排使用计划分别报送财政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
  财政部 民委会
  [138—2—1509]
  霞浦县人委会关于发放少数民族妇女布票和棉票的通知
  (1963年7月8日)
  (63)县人民字第196号
  各区公所(海岛不发)、大京茶场: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少数缺衣妇女的衣服用布,和其困难户的过冬被、服问题,省民政厅增拨给我县一批专项布票、棉票,经研究分配各区救济布票、棉票(详见附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此项布票、棉票应坚决贯彻专物专用,区、社均一律不得留机动或挪作它用。
  二、此项物资各区应本着重点发放,照顾一般的原则认真掌握,发给山区、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穷队贫困户。非要求在7月底以前发放。
  三、各社、队具体发放时应贯彻领导掌握,民主评议、张榜公布、评定到户,必须做到发放前调查,发放中审查,发放后检查。同时应将发放效果于8月底以前列表向县民政科报销。
  上述几点希即研究执行。
  霞浦县人委会关于发放畲族生产补助款的通知
  (1963年8月6日)
  (63)县人民字第218号
  各区公所:
  党和国家为关怀畲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最近又拨给我县一批畲族地区生产补助款,经研究分配各区。为了发放使用好这批生产补助款,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特作如下几点通知:
  一、补助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受灾较深,恢复较慢,困难较大的畲族生产大队。对一般困难不大的大队上次已作了一般照顾的,这次不再补助。
  为了保证集中力量重点解决问题,除盐田解决西胜、洋边2个公社的三个大队外,其他各区不得超过两个大队。一般只重点解决一个畲族大队或几个畲族生产队。每个大队补助金额一般不少于2000元。每个生产队要解决1—2个突出问题,如耕牛、垦复茶园,购买化肥、猪种等。要求通过补助和结合贷款等其他方面的扶助,使困难大的队在巩固集体,战胜灾荒发展生产上能取得显著成绩,在粮、茶、畜牧等方面能较快恢复到57年的水平,并建立长期自力更生的物质基础。做到在今后一般情况下,国家可以不再补助或少补助。
  补助款的用途,主要支持集体,用于收效快,受益大,对全面恢复和发展生产带关键性影响的迫切问题上。山区畲族队,如耕牛、肥料、猪苗、垦复茶园、油茶等方面,沿海畲族队的船只、渔网、养殖等方面。总之在计划使用上,要针对不同情况把钱集中用到刀口上,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反对分散力量,包办解决一切问题。同时不能用作抵销贷款等其他方面。
  二、拨发领报方法:采取“不订计划不拨款”,“指标到大队,现金存银行”,“按计划办一件事,发一笔款”,“分项签证报销”的办法。要求各地首先摸底排队,研究确定补助对象。公社帮助大队或生产队按使用范围订出各项用款计划,报区审查提出具体意见,加盖公章于八月十二日前报县批准后进行。
  三、加强宣传教育,在发放使用补助款的过程中,要专门召开受补助的大队、小队的社员大会,深入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启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勤俭办社,艰苦奋斗,在巩固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等方面能以赶先进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防止单纯依赖补助款办事,不发挥本身潜力。对没有受到补助的地区,也要注意说服解释。防止和克服争要补助的现象和以此引起对生产的消极情绪,整个发放使用工作,要求十月底进行完毕,并写出专题总结报县民政科。
  以上通知望立即研究执行。
  福安专员公署民族科关于检查少数民族生产补助款发放情况的通知
  (1963年11月4日)
  今年全区先后发放少数民族生产补助款27万多元,据了解一般都能掌握重点,及时发放,对畲族地区巩固集体,发展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有些原则性问题,如支持个体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就是方向问题。为此,希各县在最近期间内再组织一次检查。
  一、检查重点:
  以63年少数民族生产补助款为主,结合了解物资和62年生活补助款发放情况。
  二、检查地区:
  选择2—3个少数民族人口居多的公社,一个是发放工作做得好,集体生产出色,发挥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总结其办法经验;一个是发放工作做得差、问题大,总结其教训。
  三、检查内容:
  1.生产补助款是否专款专用,真正支持畲族地区集体生产为主,还是个体为主,各占的比例。
  2.救济面集中,还是分散,是否做到省、中央提出集中解决问题的目的。
  3.发放效果(购买什么东西),是否解决了问题,群众有何反映。
  4.存在那些问题,原因何在:是属于布置交代不明确,宣传教育不够,财务制度不严或是干部作风、思想认识问题。
  四、检查时间:
  1.要求在11月20日前检查结束,写出专题总结上报。
  五、检查问题、处理问题:
  凡分配不当,应进行调剂;积压款物,追查责任,有计划地迅速发放下去,以支持集体生产为主;贪污、多占非法行为,查明真相,责其检讨,追回赃款。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款使用情况调查材料的函
  (1963年11月7日)
  (63)民族第1442号
  霞浦县人委:
  你县民族科抄送给我厅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款使用情况调查等材料收到。从调查材料看,你县拨给社队的第二批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27000元,尚有占总金额32.19%的8683元未使用完毕。这笔专款是不能跨年度使用的。另一方面,积压时间长了,下面就可能发生更多的问题。如何按照原补助计划,善始善终地全部落实用好,供之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确必需引起特别的重视。你们及时发现两个大队移用补助款,作了适当处理,并通知各区全面检查,对社队积压指标数,按县核定来严格控制,组织迅速合理地使用,同时,准备派工作组深入重点检查,这些做法都是很好、很必要的,希望继续抓紧,特别是工作组下去重点检查,希望能尽速进行。
  我厅(63)民族字第1412号通知于十一月廿日前报送全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情况等材料,应包括中央今年拨发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补助费全部使用效果、经验和存在问题,请按期送来。
  [138—1—973]
  福安县人委会民政科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款的使用情况报告
  (1963年12月20日)
  一年来,我县在上级党政的关怀下,下拨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款二笔,计96,000元(另民族招待所修缮费8000元),有力地支援了少数民族穷队的集体生产,进一步地帮助畲族人民解决了集体生产中的根本问题和开发山区经济。这些款根据我们初步统计,用于生产方面的有82,636.80元,占补助款总数的86%;用于生活方面的有13,363.20元,占补助款总数的14%。其具体用途是:
  购买耕牛 67头 46,470元 购买猪仔 120头 3840元
  山羊 99 头1410元 化肥 30吨 11,372.50元
  购买棕衣 227领 3824.40元 开垦榛林 510亩 820元
  开垦茶园 1302亩 12,580元 新栽佛手 25亩 840元
  新栽毛竹 200株 200元 糖蔗 5万株 560元
  油桐 500株
  开垦荒田 30亩 300元 新筑粪池 14个 420元
  享受到生产补助款的,有83个畲族生产队,1763户6752人。补助面占畲族生产队总数824个的10%,占畲族总人口39034的17%。通过上述款物的发放,获得了以下成绩:
  第一、促进畲族地区生产,办好了畲族生产队。我县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有些畲族社员对集体生产失去信念,前两年就大幅度地单干。今年在各级党政的大力号召,和省少数民族代表会议的精神贯彻后,有90%的畲族社员又重整旗鼓,回到集体的怀抱中。但对于刚组织起来的畲族社员,在耕牛、肥料、农具和生产资金上确实都有所困难。正在溶田插秧时节,我们发放了头一批生产补助款和化肥,给畲族生产队解决了难题,使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如穆阳区凤洋大队20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235亩,只有8头耕牛。溶田时节,旱情严重、附近各地耕牛又很紧张,几个生产队长急得团团转。小队长雷佺元说:“今年生产又完了。眼看这个家我当不下去了。”正在这个火侯,区委和公社研究决定,给凤洋大队补助1000元,贷款750元,购买了二头耕牛。社员高兴得跳起来说:党和政府这样来支持,“山客”生产有奔头了。第二天,天不亮,大家就争着荷犁吆牛下田干开啦。随后,我们又拨给化肥979斤、棕衣4领。另外,又给正常的:化肥784斤、肥料贷款120元、猪贷200元(买猪8头)。群众生产信心百倍。城郊区许洋公社月斗大队社员雷官清说:“今年用肥量可比往年多三四倍哩,庄稼杆粗苗壮,虽然遭到一百多天的干旱和虫灾威协,但还能保产。”该大队140担征购粮(比去年多30担)在五天内,一鼓作气送进了离乡二十里外的国家粮仓。全公社三个畲族大队,征购任务都比汉族队提前完成。
  仙岩大队有部份社员,认为农村没有前途,时常出外打零工。钟林清生产队已集体生产三个月,因为地少、困难大、粮食三包产量,每人平均只有180斤,8个劳力,5个都想出外、或单干。正在八九月农闲这个时候,我们发放了第二批生产补助款。给仙岩大队补助3000元。钟林清便漏夜赶到城关将外出劳力找回来。经过讨论,他们并且愿意把零工收入交队折工分。集体垦荒种茶,又积极地管好秋田。全大队已购买山羊18只,新把粪池14个,新劈茶园100多亩。
  第二、畲族穷队建立了比较长期自力更生的初步物质基础。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发展畲族山区经济的主要关键:一是牛、二是茶。因为,现阶段牛是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又可积肥;茶是“摇钱树”,又可换来化肥、布疋和大批的日用品。所以,有60%的补助款都用在这方面。全县已有三分之一的畲族生产队都购买了牲口,或者开辟了茶园。今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有的畲族群众把盆大碗大的杉木砍掉卖钱。通过补助款的发放、宣传以后,他们不但不再去糟蹋小树,而且,成天去开发茶山。城郊区如会、南极两村32户,历来靠砍柴、烧炭吃饭。解放前有一半人出外帮助人做工。解放后,分得40亩水田,逃荒者归来,用人工去锄。今年给该队补助一头耕牛,稻子一收割,历史上第一次用牛冬耕便开始了。社口区谢岭下大队第三、四生产队28户,有荒芜茶园180亩。今年给补助1100元,已全部垦复。明年就有采摘。畲族群众反映说:山乡有牛,有摇钱树,畲家不会再穷下去了。
  第三、激发了畲族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畲族人民的政治觉悟。通过发放补助款,大会小会,大讲特讲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忆苦思甜,提高了思想认识。畲族妇女雷金莲说:“过去我们山里人出去要比人家矮一截,‘臭畲客’、‘臭畲婆’的受人辱骂,劳动到头的谷子挑到地主家里去,只给一点剩饭残羹吃一吃。如今,自己种自己吃,有困难,政府还给补助,畲家妇女还能够上北京。我们该努力生产,报答毛主席的恩情。”亭兜公社廉岭大队党支书雷伏城说:“解放前穿粗衫、扎头巾、拖木屐,说话象放屁,无人听;现在穿制服、戴呢帽、着球鞋,过去的大头货(地、富)都给我们抓来管。大家还不好好干,怎样对得起自己和共产党呢?”该公社12个畲族队干,有4个不干工作,现在都积极起来。全公社545亩甘茹、1800亩中晚稻全部赶在六月底以前突击完成(甘茹插秧比往年早一个月)。60岁的老农兰伏吉说:“我已见过好几个皇帝,都没有毛主席这么好。现在有这样的好日头,后生子该努一把力呀!”
  第四、解决了部份畲族社员在住房、穿衣、治病方面的困难。1.帮助138户598个缺房的畲民修建房屋200间,补助一万元;2.一年来,上级发给我县少数民族特殊补助布票55505市尺、棉票1580斤。其布票除给13岁下的畲族妇女(13217人)每人补助4尺(计发53985尺,其中民族乡多发1117尺),民族招待所用布931.40尺外,余下的588.62尺做为少数民族缺衣的补助。其棉票制成棉被324条,除给民族招待所30条外,其余的也全部做为救济;3.下半年直接给畲族病灾户、困难户救济367元(19人)。如溪柄区雷××(女)肚里生恶瘤达九年之久,无法治,长期不能劳动,今年给补助80元(内社会救济款40元)住院开刀,治愈了。
  在发放款物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为保证补助款的更大效用,使用得当,必须坚决贯彻“重点使用,一般照顾”的方针。其作法:1.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底站队,分清轻重缓急,力求立竿见影,把款物分配到受灾较深,恢复较慢,困难较大的畲族生产队;2.必须与银行贷款和其它方面的力量相结合。如社口区分配给竹岭公社的少数民族垦复茶园补助款1100元,耕牛补助款1000元,毛猪补助款64元。公社干部讨论此款如何使用的时候,非常头痛:国家每年投入竹岭的款物不下千元,但社员还是常常喊叫困难。会计拨了一阵算盘说:如果平均分配每人只有块把钱,不解决问题。书记接着说:先把穷队站出来,这次应该集中力量建立生产基地。于是,最后结论:1.把茶叶补助款1100元给最穷(28户)和荒茶最多(180亩)的谢岭下大队第三、四小队;2.把耕牛补助款(1000元,队里自筹70元凑)买了二头耕牛,分配给缺牛的山里大队里后(19户)、马尾兰(32户)生产队;3.把毛猪补助款64元给竹林下大队,队里再抽出生产资金100元,买四只母猪做为集体繁殖猪苗;4.其他较穷的如宅林岗等队,由银行贷款(600元)解决。结果群众、干部、政府都很满意。但是,也有个别社队分散补助款,问题解决得不够好的。如弯坞区分配给利洋公社耕牛补助款1300元,原计划解决两个队,后来被分到四个队去。结果雷乃顺、钟乃谅小队,自己凑上钱,买到牛了;钟伏助小队(补助500元)凑不到钱,买了一只劣牛;钟白弟小队补助到160元,至今仍存在信用社里。
  二、采取不订计划不拨款,指标到大队,现金存银行(信用社),按计划办一件事,发一笔款的办法,能防止贪污挪用和浪费现象。如城郊区有关补助垦复茶园的地方,都派人验收,开多少给多少,对实现原计划很有保障。社口区给南山大队补助720元买耕牛;钱被大队长领回,结果只买了一只比猪母大的小牛,据说只值500元,群众很有意见。
  三、在发放款物的同时,必须大讲特讲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启发他们回忆对比,讲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勤俭办队等。并反复交代补助的方针、条件、指标,以激发畲族人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群众监督款物的使用。畲族老汉雷增金回忆说:“解放前,国民党派捐、派款、抓丁勒索,弄得家散人亡。现在共产党送钱上山、帮助我们搞生产,修房子。我们如不努力生产,怎能对得起共产党呢?”仙岩贫农钟资火认为住乡下做农没前途、打算外流。经过社会主义的教育认清了前途方向后,也安下心来。
  上述几点,只是我们的一些初步看法。在整个发放过程中,我们尚缺乏经常性和全面性的检查督促,某些地方,宣传工作还未跟上,因而,还存在着积压和发挥款的效用不大,以及讨价还价,单纯依靠政府等思想。
  [福安市档案馆县人委64年档案]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1964年度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预算指标安排使用的补充通知
  (1964年1月20日)
  民族字第0179号
  各有关县、市:
  我厅(63)民财字第1389号通知下达1964年度抚恤、救济事业费和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预算指标时,曾对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分配使用问题作了简要说明,现根据财政部、中央民委的有关指示,对这一经费的安排和管理使用问题,作如下补充通知。
  一、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是用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国家拨给的正常经费无法解决的某些特殊困难的补助性款项,必须按照专款专用和重点安排,照顾一般的原则使用,不得挪用于顶替一般经费和应该在国家预算中归口而未归口的经费。同时,不得因为国家拨给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而削减或者压缩应该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经费和其他临时拨款。
  二、1964年度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范围是:
  (1)农业生产方面:添购必要的耕牛、农具、肥料、农药以及整修小型水利;
  (2)茶叶生产方面:在垦复茶园中添购必要的茶种、茶苗、肥料和工具;
  (3)畜牧业生产方面:添购必要的种畜;
  (4)林业生产方面:在垦复油茶林、油桐林和其他经济林中添购必要的树种、树苗和工具;
  (5)副业生产方面:添置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7)生活方面:困难较大的地区和灾区群众购买口粮、被服及修建简易住房的补助;
  (8)教育方面:民族小学添购少量必要的教具、设备,修建简要校舍,以及民办民族小学必要的经费补助;
  (9)卫生方面:民族保健站添购必要的药物、器械和设备,以及规定减免范围内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医疗减免经费不足的少量补助;
  (10)文化方面:民族文化站添购必要的设备,以及边远山区电影队巡回放映的经费补助;
  (11)渔业生产方面:修理渔船和修理、添购渔网;
  (12)其他方面:经省批准的其他特殊补助。
  三、各县、市应根据上述使用原则和范围,通过深入的调查,分别轻重缓急,根据需要与可能,在省分配的预算指标内,对补助对象和补助项目、款额、实物数等加以妥善安排,订出具体的详细的使用计划,经省审查后切实掌握使用,避免盲目分配和滥用现象的发生。此项使用计划请随同省颁发的预算指标安排情况表一并报送。(县应抄送给专署一份)已送预算指标安排情况表县、市,应另补详细计划,要求至迟在2月20日前报来,以便审查核定后执行。
  福建省商业厅、民政厅关于发放1964年少数民族专用棉花、棉布的通知
  (1964年1月)
  (64)商业字第0038号
  (63)民族字第1781号
  各专(市)商业局、民政局、福安专署民族事务科:
  中央拨给我省1964年度少数民族专用棉布30万市尺,棉花1.5万市斤,解决少数民族服装的特殊需要和缺衣缺被的困难。这是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分配给各专、市(数字见表)希迅速研究,一次发下去,各级不得留机动。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地应切实掌握重点发放的原则,保证用在最迫切需要和最困难的户和人,防止平均发放,但地、富、反、坏份子不得享受。
  二、各地发放时应严格领报手续,严防贪污多占、挪用,切实保证发到少数民族群众手中。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社、队中,有个别缺衣缺被的汉族困难户也可以给予适当照顾,以利民族团结。
  三、各地一律发给“临时调剂布票”和“临时调剂棉票”,凭票购布、购棉。布、棉票由各专(市)商业局派员来省纺织品公司领取。
  以上各点希研究执行并将发放情况随时上报。
  [138—1—1028]
  [138—2—1509]
  关于12个畲族生产大队补助款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1964年)
  我们于十一月份先后到了福安、霞浦、宁德三个县。在专署听取了民族事务科和福安、霞浦、宁德、福鼎四个重点县的民族工作干部关于1964年少数民族补助款使用情况的汇报;和专、县的同志一起,分别去福安县的11个纯畲族大队和宁德县的一个纯畲族大队(共107个生产队)作了一些调查。
  据专署民族事务科和四个重点县的汇报,到10月份止,拨给四个县的少数民族补助款181,400元,发放了169,000元。其中十月份以前拨发的127,765元,已查明效果的有97,997元,占发放数76%;用于生产93.1%,生活2.6%,文教卫生4.3%。总的看来,补助款对支持少数民族社队巩固集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帮助少数民族人民解决生活、文教、卫生方面的特殊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使用发放上,有的县还抓的不够紧,情况了解不够多,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将我们在12个大队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这12个大队1963——1964年共拨给生产补助款18,733元,已投入生产13,218.33元,补助开垦了茶园1,011亩(内垦复380亩),购买耕牛29头,羊123头,猪12头,农具101件,肥料4137斤,修水利1条,瓦窑2个,其中有49%的款用于买牛,23%开茶园,效果显著。突出的如下和安大队两个生产队只用700元,开茶园80亩,垦复100亩,并已做好今冬再扩大面积100亩的准备,预计三、四年后,收入即可翻上一番。山里大队马尾兰生产队过去向外租牛,严重耽误农时,一年还要付出牛租谷800斤,去年补助1000元买牛,今年每亩增产粮食30斤。虎头大队关奶生产队补助1头牛,11头羊,粮食增产2成。这些队都成了先进队。存在问题主要是:
  1.挪用、贪污比较严重。12个大队已领款18,005元中,被挪用1,651.18元,占9.1%。其中仙岩大队1963年补助3,000元,挪、借、垫付超支工资共1,045.48元,达34.8%。福安县穆洋区5个生产队今年共给530元,挪用338.9元,达63%。蓝坪大队康祥队1963年补助800元,至今也还有123.81元挪用未还,内30元是“借”去修祠堂,虎头大队吴其金队用10元买猪母,猪未买成,钱却被一户生活生活比较富裕的中农猪主长期挪占。贪污、私分共发现三起252元。东山大队队长买牛造假发票贪污168元,桂垅大队发给两户贫农的猪苗补助款64元,被大队长、会计等8人分掉,大队长和会计各分16元。
  据了解,附近我们没有去的社、队,贪污、挪用现象也是严重的。如福安县社口、前山两个公社,63年少数民族补助款1,850元,被社、队干部贪污375.33元,占总数20.3%,加上挪用借支,实际用于补助生产的款数不达65%。福安县穆洋区隆坪大队雷石理生产队今年给150元买羊,有130多元至七月半被搞迷信用掉。
  2.滥支、或者使用不合理。12个大队生产补助款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共304.36元,占实领款数1.6%。其项目有看电影、演木偶戏、古装戏、开联欢会、作小队办公费、订阅书报、付公社通讯员工资、隔茶坊房屋板壁、给工匠买烟抽等等。有的生产队不按计划办事,今天买一点肥料,明天买几件小农具,虽也用于生产,但没有集中解决主要问题,相对地降低了补助款的作用,有的猪苗补助个人,没有起到支持集体经济的效果。仙岩大队原计划开茶园150亩,只管发补贴,不管开多少,花了1,688.28元,仅开42亩,每亩平均用去40元之多。羊坪大队轻率决定建瓦窑,烧出瓦片是废料,也浪费了353.81元。
  3.补助对象不适当。桂垅大队雷石铃生产队实际上是单干,今年补助100元,小队长领回30元,“借”给大队长等2人8元,22元给自己做一个粪坑,买一头小猪,还有70元也不敢去公社领了。虎头大队吴脓弟队和周围队相比,较富裕,中农较多,他们原耕土地较好,在这次并队中坚持不肯和邻队合并,这个队今年也补助了100元。兰坪大队康祥队私人挪用的款未清还,今年又补助90元买农具。
  12个大队今年还发了少数民族补助布票6,165尺,棉票631斤,卫生衣70件,棉被28床,帮助群众解决了部分缺衣缺被问题。但布票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的,仙岩公社两个大队除四类份子和单干户不发外,一般的每人1.5尺到2尺,林岭大队一般每人1.8尺,虎头大队则户户都有,连一户富农也发了。凤洋大队雷佺元队2斤棉票分了7户。干部多占也很严重。如东山大队队长除扣发布票贪污10尺外,用老婆名字拿布票16尺,用自己名字拿棉票4斤(他家不困难)。凤洋大队按一、二、三等困难户发放,一等困难户中,有副社长雷××(省人民代表),本人12尺,丈夫另出名领8尺,有支书、大队长、财粮各领一丈二到一丈多,他们都是生活比较好的中农。虎头大队所在的溪亭公社还拿出339尺布票奖励干部和积极份子,亭兜、仙岩两个公社据说共遗失了布票185尺。
  产生以上缺点、问题,主要是区、社管得松,无人专管,款、物发下去,缺乏督促检查,没有按规定办事,财务上缺乏监督约制,特别是把补助款随便交给大、小队,形成机动款。甚至以领款单据代替报销单据,以计划使用的数字代替实际效果数字,马虎了事。当然,这些与民族事务处调查研究不够,工作检查少的缺点是分不开的。布票平均分配,和我们过去向下交代不够具体也有关系。
  近年来,在中央的关怀、支持和各级党、政的领导扶植下,少数民族地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进一步恢复,群众生活逐步改善。我们所到的12个大队,1961年基本上都是单干,现在已经基本上不同程度地组织起来,并出现了一批集体经济比较巩固的先进生产队。今年,据三个大队初步统计,粮食增产14%,其他大队也都不同程度地增产。生猪仅8个大队统计,比去年增长76%,茶园面积也不断增长。两年中,10个大队共有91户修建了房屋82座。6个大队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今年还修建了6所校舍。但由于大部分队地处偏僻山区,领导力量比较薄弱,(两个大队没有党员,个别大队中农当家,或干部变质),原有经济基础差,受灾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1.部分队单干比较突出。福安县八个大队73个生产队中,田集体、农单干的有25个,占总队数34.2%;征购集体、口粮单干的有12个,占总队数16.4%;全单干的58户,占总户数8.5%。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2.生产恢复发展的速度仍较汉族地区缓慢。粮食亩产一般只有200多斤。24个生产队的统计,解放后最高年有牛48头,猪346头,今年牛只达到20头,猪197头。穆洋区4个大队目前仍缺耕牛7头,其中桂垅大队今年即向外租牛3头。福安县桂垅和宁德县的漈头两大队解放后茶叶最高年产量为95担,今年还只恢复到60担。兰坪大队已做好分配的两个生产队25户社员中,12户今年共超支474.33元,漈头大队今年超支的有92户,占总户数66%,每户平均超支47元。队里积累的资金多垫付超支,生产资金缺乏。
  3.群众生活水平还比较低。24个生产队初步摸底,社员每人一年平均现金收入(包括集体分配和个人部分、口粮款未扣除),达不到50元的有16个队。在11个大队91个生产队,1124户,4286人中,缺被的贫困户有53户,占总户数4.8%,严重缺衣贫困户183人,占总人数4.2%;共缺衣131件,裤93条。缺棉胎46床,夹被单47条。这些户都是五保、病灾,或者家庭人口多,劳力少,需要给予灾物救济解决。
  4.文教卫生方面。较普遍的是没有在学的高小学生,有三所民办小学尚不稳定。桂垅大队去年一所民办小学垮了,拨款修建了校舍,都没有学生。因天气逐渐寒冷,公办小学最近流生也增多。十月份,宁德县派出医疗队在我们所去漈头大队附近的新楼、半山两个大队,对233人作性病检查,其中畲族177人中,检查结果:卌20人,〓18人,卄58人,+47人,±18人,病状严重的共96人,占54.24%,±以上共161人,占90.96%(汉族56人中,卌1人,〓4人,卄14人,+18人,±8人,病状严重的共19人,占33.9%,±以上共45人,占80.36%),这一新出现的问题,更值得重视。
  部分畲族生产队比较突出的单干现象,反映了当前畲族地区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是极其尖锐、复杂的。这是当前畲族地区民族工作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不迅速解决,这些畲族社队的贫困、落后面貌就不可能迅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深切感到,必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社、队的工作,加强对偏僻山区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民族事务部门在党政统一领导下,要进一步以发动和支持少数民族人民走集体化道路,办好集体经济为工作的中心。
  对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需要继续给予必要的扶植,但少数民族补助款和补助物资的发放使用工作,必须切实改进,为了进一步发好少数民族补助款和补助物资,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我们的意见:
  1.县、区、社都应加强对补助款、物的管理,各级要有人固定负责。要教育克服少数干部只管向上张口要钱,款、物分配下去不闻少问的偏向。
  2.生产补助款必须更好地用于支持和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生产补助必须做到支持集体的贫困队。单干队,对半单干半集体的队,也必须通过进行必要的工作,使之完全走上集体化的轨道,然后再予补助。在单干现象比较多的地区,对其中搞集体走在前头的先进队,可予重点扶植,使之更好地发挥旗帜作用,并为将来并队扩大集体化阵地打下基础。补助项目应重点摆在开茶园、买耕牛、购肥料、搞集体畜牧业,添置必要的中型农具、渔具、修建小型水利等方面,集中力量,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既立竿见影,又能有较长远的效果。不能将生产补助款用于搞个体生产,不能无计划地零打碎敲地解决以之作为生产队的一般生产资金。
  3.财务制度要管严、卡紧,切实杜塞贪污、挪用、滥支等漏洞。坚决执行计划不落实、指标不下达,指标到队、现金存银行,按计划办完一件事、凭发票领一笔款,开茶园补助按亩验收,按亩发给等办法,不允许将现金流入个人和大、小队手中。县、区在分配指标时,应尽可能组织供销部门统一供应对路的物资,做到款物结合。花了钱要报帐,不能以生产队领款单据代替实际报销单据,以计划使用的数字代替实际效果数字。凡是当年没有办好报销、结帐手续的县、区、社、队,来年不再拨款,这样做也是必要的。
  4.在发放棉票、布票补助时,对确实无力购买的严重缺衣缺被的贫困户,给以必要的实物补助。对有购买能力的一般缺衣缺被户,可按每件衣、被的用布、用棉量另行发证,由本户凭证持款向供销社购买布、棉,以防止贪污、多占和平均分配。
  5.贯彻阶级路线,加强宣传教育。指标到队后,要开贫农中农代表会,民主评定款、物的分配使用计划。要教育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坚决走集体化道路,克服单纯依赖国家补助的思想。
  6.为了进一步查清情况,解决问题,吸取教训,建议各地对两年来发放的少数民族补助款和补助物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清查追回的积压和贪污、挪用的款、物,要及时组织使用。(下略)
  民政厅民族处工作组
  [138—1—549]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1963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情况和1964年使用的意见
  (1964年)
  (一)1963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情况
  中央对我省少数民族十分关怀,1963年拨给我省补助费35万元,支持解决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特殊困难。据14个县(市)321,758元的使用效果统计,购买耕牛173头、大小农、渔具5549件、肥料30多万斤、猪羊种560头,新开垦复茶叶、油茶、林木等5659亩;修建水利11处、砖瓦灰窑3座、渔船3条、粪池、牛舍63所;修屋276间,买口粮45000多斤,衣、被等2853件,布料8000多尺,棉花710斤;治病4000多人次,增设民族招待所4所,保健站1所。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阶级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巩固集体经济,加强民族团结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补助费的使用、发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总的估价:
  (1)领导重视,发放及时。大部分地区都由县长布置,有的地区专员、副专员亲自督促检查。春耕中发放了农具;地瓜育苗、早稻第一次追肥时,发放了肥料;秋前秋后空隙时间抓紧支持垦复茶园、油茶。群众反映:这是“及时雨”。至11月中旬,91%的补助款使用完毕,效果显著。
  (2)基本上贯彻了“重点安排,照顾一般”的原则。在闽东地区,省、专、县共同配合重点调查了15个大队,各县普遍摸底排队,做到心中有数。生产补助占补助费总数73.33%,其中9个县先后以10万元支持了339个困难最大的贫困队,占这些县的少数民族生产队总数的18.7%。
  (3)与有关部门配合较好,仅据321,758元的统计,68%发了实物,做到款物结合。农业部门拨出肥料,供销部门供应农具,垦复茶叶的重点大队与茶叶部门挂钩。卫生部门运用补助费组织巡回治疗。
  (4)财务管理比较严。各地都初步建立了一套管理办法,大部份是逐级建立了专账。比较普遍地注意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基本上杜绝了贪污挪用等现象。
  1963年使用发放工作也还有些不够的地方。主要是:宣传教育普遍做得不够;有些地区存在平均分配偏向或拖拉、积压;个别地方仍发现有贪污挪用行为。
  (二)1964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的意见
  当前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和全省各地一样,形势大好,新的生产高潮已经形成和正在发展。继续管好用好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之在生产大运动中,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情况全面发展的斗争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根据中央民委指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的重点,应当放在农业集体生产方面,并适当帮助解决少数民族人民在文教、卫生、生活上的一些特殊困难。参照去年使用情况,1964年全省补助费30万元控制、使用的比例是:生产补助占70%;文教卫生补助占15%;生活补助占15%。各地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指标附表。对管好用好补助款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摸清情况,根据“专款专用”和“重点安排,照顾一般”的原则,订出具体计划,层层落实。做到对象准确,项目适当,力量集中,效果显著。补助费是用于解决国家拨给的正常经费内无法解决的某些特殊困难的补助款项,不得挪用于顶替正常经费和应该在国家预算中归口而未归口的经费。同时各地不得因为国家拨给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而削减或者压缩、扣留应该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经费和其他临时拨款。农村生产补助对象是少数民族贫瘠山区、底子薄、遭灾重、发展慢、困难大的贫困队,补助面应控制在各县(市)少数民族生产队总数10——15%左右。其他文教、卫生、生活方面的补助面也应严格控制。补助项目应根据省民政厅(63)民族字第0179号通知规定的使用范围,选择不同重点妥善安排。切实防止盲目分配和平均使用的现象。对少数民族队中的汉族困难户,亦应照顾,以利团结。县(市)使用计划应于4月中旬以前报省备案。
  (2)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各级有专人负责,有专账,事事有着落。凡是能发实物的,尽量不发现金,现金发至基层一律存信用社,按计划办一件事,付一笔款;计划不落实的不拨款,不按计划办事的不付款。生产队款物的使用,要经群众讨论,并张榜公布,以加强群众的监督。花了钱一定要报账,严格执行报销手续。各地预算季度执行情况表要按照省民政厅(64)民财字第0521号通知规定,按期上报,1965年2月底前要向省报告全年度结算情况和总结。
  (3)大抓宣传教育。把补助工作当作政治工作来做,把使用、发放过程作为发动群众进一步搞好集体生产、办好集体经济的过程。大讲特讲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提高群众阶级觉悟,进行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教育,掀起比学赶帮生产热潮。
  (4)在整个补助工作中,各地都必须紧密依靠党的领导,密切联系有关部门,认真贯彻阶级政策和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检查,以通过补助费的使用发放,进一步掌握基层的情况,全面推进民族事务工作。
  [138—1—1030]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追加抚恤、救济支出及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联合通知
  (1964年4月11日)
  (64)民财字第0638号
  (64)财事字第3614号
  福安、南平、晋江、三明、龙岩、闽侯专署民政、财政局:
  兹追加抚恤支出:龙岩专区30,000元、闽侯专区3,000元,救济支出:南平专区10,500元;其他支出——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福安专区66,000元、南平专区6,500元、晋江专区1,000元、三明专区2,000元、龙岩专区2,500元、闽侯专区12,000元。具体分配数见附表,款列县市级总预算,希转知严格掌握使用。
  [霞浦县档案馆24全宗5号1964年]
  福建省民政厅、商业厅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寒冷山区贫困户补助棉被及发给畲族成年妇女服装补助用布的联合通知
  (1964年12月)
  (一)福建省民政厅、商业厅联合通知(12月5日)
  福安、霞浦、福鼎、宁德、罗源、连江、邵武、长泰、光泽县民政科、商业局:
  为照顾我省少数民族寒冷山区贫困户冬令缺被困难,特从中央拨给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棉布、棉花中拨出一部份,分配各县由县民政部门统一做成实物发放。
  现发给你县棉布尺、棉花斤,做成棉被条。棉被每条以用款21元(布一尺以5角,棉花一斤1元,工作一条3元),布24尺、棉花6斤计算拨给,请各需布(棉)票,由省民政厅拨给各县民政科,凭票购买。
  省厅今年留的少数购买地区补助款很少汇拨给你县,冬令棉被所需经费不够部份,可从你县少数民族补助款中支出。
  今年冬令棉被补助是少量的,应重点照顾补助寒冷山区无棉被过冬的贫困户,严格要求做到专款、专物、专用、对象准确。不能作任何调剂办法,由社、队摸底,提出名单,经少数民族群众讨论通过,报县审查发放。
  上述工作完成后,应向省厅作书面会报。
  (二)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商业厅联合通知(12月31日)
  各专(市)商业局、民政局:
  为照顾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畲族成年妇女的民族服装特点,特从中央主管部门拨给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布票中拨出一部,现分配如下:
  福州市 1,598市尺 福安专区 66,408市尺
  闽侯专区 15,080市尺 南平专区 3,386 市尺
  晋江专区 673市尺 龙溪专区 158市尺
  龙岩专区 156市尺 三明专区 447市尺
  (共87906)
  此项布票请各专(市)商业局来省领取,由专(市)民政局向商业局领取,专门用于补助畲族成年妇女民族服装特殊需要,不得调剂作其他用途。发放的原则是:已没有穿着民族服装习惯的地区不补助;奖售布票多的地区可少补助或不补助;优先照顾贫下中农中的困难户;四类份子不予补助。发放对象在基层要经贫下中农代表开会民主评议,落实到户,切实防止平均分配和干部多占等偏向。结合发放,要向少数民族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热爱集体的教育,使他们进一步领会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坚决走集体化道路,搞好当前生产。要求在春节前发完完毕,并将情况总结报告省民政厅。发放后布票如有剩余,亦请将剩余数字报告民政厅,以便再统一安排使用。
  [138—1—1028]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追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预算指标的通知
  (1964年12月10日)
  (64)民财字第2327号
  福安、闽侯、南平、三明专署民政局:
  根据照顾少数民族寒冷地区困难户冬令缺被补助的需要和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使用情况,现追加福安专区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预算指标5,800元、闽侯专区2,900元、南平专区1,700元、三明专区100元(分县指标数见附表)列县市级预算“其他支出”款“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项。
  上述追加预算指标省财政厅已于1964年12月2日(64)财事字第3721号序通知追加给各地,希有关县市直接与当地财政部门联系办理拨款手续。
  这次追加预算指标除按(64)民族字第2284号序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寒冷山区贫困户补助棉被的通知发放使用外,(该批物资所需资金如有不足,可从今年前拨的少数民族补助费中调剂)没有分配少数民族专项补助棉花、棉布的县市,应按照规定的少数民族补助费使用原则、范围使用。
  附表
  畲族少女在少数民族专柜买花边
  [138—2—1509]
  1964年福建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情况和1965年预算建议报告
  (1965年1月4日)
  1964年,中央拨给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30万元。2月份,我厅召开了部份专、市、县参加的民族工作座谈会,在传达贯彻中央民委第三次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63年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布置了这批补助费的管理使用。十月份,大部份地区对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我厅也先后派出工作组到福安专区配合专、县作了两次检查。
  据福安、霞浦、罗源等21个县市不完全统计,至十一月底止,在拨给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282,100元中,已见效果的有198674.86元,占70%。其中,生产134754.95元;生活40706.41元,文教卫生21710.5元,其他1503元。其余83245.14元,有67219元已知正在使用或已落实安排使用,其中生产63739元(主要是冬令开垦茶园),生活2427元,文教卫生1053元。两者合计,用于生产补助的占74.3%;生活16.3%;文教卫生8.6%。
  从这些地区已使用见效的情况来看,补助费对支持少数民族贫困队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对帮助少数民族人民解决生活、文教卫生上的一些特殊问题,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1.补助了500多个畲族贫困队开垦茶园3273亩,油茶166亩,造林60亩,购置茶籽203担,茶苗21万株,制茶动力机一部,农、渔具1151件,船4条,化肥18404斤,牛133头、猪、羊种1063头,长毛兔种80头,蛏竹21万株,蛏苗700斤,修水利196处、仓库8座,补助开垦的茶园,预计:四年后,每年可增产茶叶1300担,产值160,000多元。此外,套种地瓜明年还可产粮食3000担。福安县上和安大队两个生产队,开垦160亩,今冬准备再扩大100亩,三、四年后,收入即可翻一番。这两个队都已成为全公社内集体经济最巩固的一类队。霞浦县南门山大队补助400元购茶籽20担,育苗40万株,除裁新茶园10万株外,还余下价值600元的30万株,支援邻队。这个大队已根本扭转了茶叶分户采的单干现象,并作出了三年内发展茶园300亩使茶叶年产总值达到三万元的规划。购置耕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收效也很突出,仅据3个队的了解,添牛3头,减去牛租谷2500斤,由于耕作及时,加上其他措施,粮食都增产一成五以上,宁德县雷东生产队过去向外租船运肥,补助200元,购一条船和34只羊,节省劳力720个工,减去船租244元,早季即增积海肥、羊肥1000多担,早稻增产了25.8%。福州市郊金山顶生产队全年粮食增产24%,补助兴修的一条水利在抗旱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队经过补助后,在搞集体生产、完成征购、冬种任务等方面都跃居先进。
  2.发放了生活救济款14708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口粮等临时特殊困难(其中7104元共买口粮80293斤)。另补助修建房屋101间,发放衣被2001件。
  3.支持修建了小学校舍19座,文化站1所,充实了二个民族俱乐部和文化站的设备。对福安民族中学作了特殊补助。治病721人。
  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发放,在政治上也起了很好的影响。如霞浦县平岭大队通过补助,发展了山区经济,社员编成畲歌歌唱:“平岭大队山连山,靠山养山发展山,有了党的好领导,生活平地登高山。”福州市上山下山的一些回、满族青年在家庭困难给帮助解决后,纷纷写信向党表示要“红在农村,专在农村”,好好锻炼改造自己。宁德县三元大队蓝维和全家住牛舍,雷言品一家宿破庙,帮助修建了房屋,都感动地说:“世代无厝住,现在建新房,进门出门不忘党”。
  1964年,一部份县市的管理使用工作,较63年也有一些改进,表现在:
  1.进一步贯彻集中使用的方针。罗源县63年社、社队平均分配,今年区、社先摸底,县人委根据摸底情况提出意见,县委审查后在区委书记会上讨论定案,生产补助款重点支持了14个大队,占全县纯畲族大队总数11.6%,其中,70%的款用于买牛,做到了对象集中,项目集中,效果显著。霞浦、宁德、福鼎、周宁等县大都是通过调查摸底,和区、社联系协商,或由社、队订计划报区、县审查,然后再县一竿子到底,将指标定到队,避免了底子不清,层层分配指标,逐级扩大补助面的缺点。
  2.力求投资少,收效大。63年开垦茶园,每亩投资多的达十几元,补助过多,反而增加了群众的单纯依赖思想。有的队原订计划倒不能实现。今年一般每亩投资7元左右,或者采取缺什么帮助解决什么的办法,纠正了包下来的偏向,事情办得并不少。这样做的关键在于发动和依靠贫、下中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宁德县八都区原规定贫困队开垦茶园每亩补助6元,漈头大队贫、下中农代表开会确定减为5元,由于进行了宣传教育,社员既认识到要做出更大成绩回答党和国家的关怀,又认识到多开茶园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有利,生产队按照原定标准每工补贴为4角,实际上又多只补贴3角多钱。福安县上和安大队专门组织了以贫下中农为骨干的茶叶生产委员会,开展了劳动竞赛,开垦160亩只用700元,每亩补助也不到5元。
  3.加强财务管理,注意款、物结合。一些县、区实行“指标到队,款存营业所、信用社、按计划办完一件事,凭发票、报销交易所领一笔款”,从而比较有力地堵塞了贪污、挪用等漏洞。罗源县委托供销社送货上门,古田县采用“两条线”即县人委下达指标后、款存银行监督支付、物资由商业、供销部门统筹拨发的办法,都保证了补助计划及时兑现。福安县穆洋区计划补助羊种492头,100多头队里自己领钱去买,出了不少问题,300多头由供销社组织供应时全部迅速落实。
  总的看来,凡是领导重视、有人管理,在订计划分配指标和组织落实兑现等阶段都抓得较紧的地区,使用效果大,问题少。1964年我省补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们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工作指导不够具体,有的县抓不够紧,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缺点和问题。目前,还有部份款使用效果不明。福安县共分配7万元,至十一月底止,只报销32000元,仅城关区即还有3,600元占拨款数48%未动用。有的地区已发现挪用,滥支和贪污。霞浦县沙塘等8个公社补助款7900元,被干部挪用748元,占9.59%,其中马洋、洋边两个公社还付办公费、退赔、补酒税等不合理地开支了122元,占补助款数4.6%,福安县穆洋区有5个生产队共队530元,挪用了338.9元,达63%,还有一个雷石理生产队发150元买羊,130多元七月半搞迷信花掉,另一个钟乃位生产队队长买羊不交发票,多报羊价20元。贪污、挪用、滥支所以产生,从财务管理上看,主要是制度松懈,随便把现金交到大、小队和个人手中,个别地区甚至任凭社队以领款手续代替报销手续,以计划使用的数字代替实际效果数字上报了事。此外,也有的补助对象和项目安排不当,如将补助款盲目发给了实际只搞单干的队;个别队去年挪用补助款未检查清理投入使用,今年又继续拨款补助;小农具补助过多。少数队将补助款无计划地用作一般生产资金等等。以上缺点问题仅是初步发现的,估计还不只这些,需作进一步检查。
  近几年来,在中央的关怀、支持和各级党政的领导、扶持下,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进一步恢复,群众生活逐步改善。但由于绝大部份是偏僻山区,经济基础差,过去受灾重。目前粮食亩产一般多只200多斤,多数社、队社员一人一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还有不少特殊困难,需要继续给予扶植。生产方面:突出的是耕牛缺乏,全省不完全统计,明年春耕中迫切需要补助添置耕牛140头(7万元)。少数民族社队很多又属老区,受反动派严重摧残,有的茶园荒芜,至今未恢复或恢复较少;解放后新发展茶叶的地区,大部份社、队产量还未恢复到57年水平,各地要求在明年支持垦复茶园1万亩(7万元)。小型水利,中型家具、畜、肥、渔、林、副业等一些困难问题都需继续帮助解决一部份(8万元)。生活方面,缺被贫困户约占总户数5%(1900户),严重缺衣占总人数4.5%(6560人),其中三分之一需明年安排实物补助(2万7千元),无房及房屋严重破烂需补助解决的占总户数1.5%左右(570户),也要求在明年有计划地安排解决一部份(190户,3万8千元),春夏荒口粮和病灾等问题依靠一般社会救济不能完全解决的,还需要适当支持。文教方面:仅据福安、闽侯两专区报告,民族小学需修建校舍111所,充实设备250所,此项开支共67,500元,除主要由教育部门安排外,亦需给予重点支持。卫生方面:福安专区宁德县10月份派出医疗队在仁厚公社新楼、半山两个大队检查性病,发现廿一一卅占总人数49.36%,十一以上占90.96%,全专区初步了解畲族有性病的占其总人口30%,约3万人,约需医疗费五、六十万元。闽侯专区的罗源县西峰公社湖头生产队也检查发现92%的人感染梅毒。性病严重影响后代健康和当前生产,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分期批根治。我们考虑明年先在宁德县全面医治而选择其他几个县重点检查治疗,要求卫生部门安排。1965年度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财政部已拨给我省25万元,我们没有意见。
  [138—1—1030]
  霞浦县1964年少数民族补助款使用情况和1965年管理使用意见的发言稿
  (1965年)
  这次召开水门、盐田、城关、柏洋等四个区的畲族区、社、大队主干会议还是第一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检查64年民族补助款使用情况,交流经验,接受教训,改进工作。通过这次会议共同研究65年民族补助款如何加强管理使用。同时如何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依靠集体力量,开发山区经济,迅速改变山区面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贡献力量。
  三年来,党和政府为照顾畲族地区的特殊困难,特别是穷社穷队生产发展较慢,生活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扶持这些地区的生产发展,改善生活,迅速摆脱贫困。在认真贯彻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的同时,上级共拨少数民族补助专款152000元,布票106649尺,棉花6150斤。在各级党政重视领导下,基本上做到发放及时,使用适当,效果显著。据64年发放48000元的效果统计,用于生产的占86.3%,其中开垦茶园1069亩,油茶2199亩,购买耕牛29头,鱼网93张,修理船2只,还兴修中型水利4条;用于生活和文教卫生的13.7%,其中修理房屋27间,校舍新建3所,修理2所,临时生活特殊困难解决53人次,免费住院治疗67人次。这些款、物的发放,对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调动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增强民族团结,支持少数民族贫困社、队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帮助少数民族人民解决生活和文教卫生上的一些特殊问题,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4个区,37个公社,85个大队发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地区使用得好,成果显著。如盐田区洋边公社补助3900元,添置耕牛2头,补助新盖学校1所,新开茶园119亩,改造油茶园80亩,并且计划今年全部插上地瓜,预计可收茹米600担,为夺取65年粮、茶双丰收打下基础;柏洋区添岭大队补助250元,垦复油茶80亩,今年可收茶油960斤,产值741元,同时依靠自力更生发展茶园20亩,垦复毛竹80亩;水门区外斜大队大洋里生产队24户,63年火灾,被烧8座房屋,有20户,衣裳、棉被、口粮全部被烧,受灾极其严重。在党的亲切关怀下,认真贯彻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全村13户就修建起房屋7座21间、添置农具137件,棉被5床、衣服35件,使这个队社员生活很快得到解决,并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粮食生产64年比63年增长二成五,达到57年的最高水平。60多岁的贫农钟进木非常感动地说:“如果是过去受了这么严重的火灾,我们全村就要成群结队地出去做乞丐,到处流浪,不知有多少人饿死、冻死了,可是现在我们并没有饿死、冻死,而且生活得很好,当我晚上睡觉时,一拉起新被就想起了党和毛主席,新旧社会真是两个世界呀!”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呢?主要原因是:各级领导重视,层层有人抓,区有副区长,社有社长负责领导。区民政干部专责管理,公社有财粮具体办理,大队有大队长掌握执行,达到使用合理及时,充分发挥效用,因此,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城关区雷副区长经常深入畲族地区了解检查,并经常与科联系反映情况;西胜、洋边专门召开公社党委会议,研究补助款如何加强使用,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注意发动和依靠贫下中农群众监督用好补助款。大部分社、队干部对补助款的使用一致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是关系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问题,是支持发展山区经济和改善畲族群众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在教育和发动畲族社员群众进一步发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积极搞好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提高社员社会主义觉悟,密切党和畲族人民的关系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畲族地区发放一部分补助款,仅仅是促使发展生产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依靠集体力量,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这是我们畲族地区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的方向。有许多地区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崇儒区三箩洋生产队,一贯坚持走集体化道路,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社员生活越过越美满。从61年以来,都被县评为坚持集体,获得粮食连年增产的先进单位。三箩洋畲族人民是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好社员。他们懂得“路要自己走,业要自己创”,“拿锄头就是干革命”的道路。因而身居高山,胸怀全国,一心巩固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而终年辛勤劳动,积极发展生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1962年粮食总产295担,超过57年的最高水平,去年又获得大丰收,总产384担,比57年增产39%,每人平均口粮86斤,每户平均收了300多元,除留足口粮以外,并选择好粮食9850斤卖给国家。三箩洋不仅在粮食上连年增产,而且材、茶、副业等都相应得到发展。现有森林100多亩,茶园10多亩,油茶50多亩,真正做到吃饭用钱都靠集体。城关区的水坑公社岭头大队,几年来依靠集体力量,开垦茶园67亩,今年可收茶叶25担,并且64年又新栽40亩。大队干部和全体社员满怀信心,在三年后要实现亩产100斤茶。
  但由于我们在政治思想工作做得还不够,安排不尽妥善,工作指导不够具体,所以有个别地区依靠政府补助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也有部分地区虽然得到补助款,但在管理使用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特别是部分地区还存在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以为民族补助款队队有份,人人有份,造成补助面偏大,64年发放85个大队,占全县161个大队53%;基层挪用滥支较突出,据东安等八个公社检查,发放7900元,被大小队干部挪用748元,占9.59%(已予纠正)。
  (二)
  为了吸取以往经验教训,根据专署关于发放好1965年少数民族补助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对65年民族补助款的管理使用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款的发放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大讲特讲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管好、用好补助费,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开展,具有一定作用,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做到三公开,补助款公开;补助项目公开;补助账务公开,有计划、有重点使用,使有限补助款发挥最大效用。杜绝贪污、挪用、多占、积压、私分等不良现象发生。更主要的要教育畲族人民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山区多种经济,迅速改变贫困面貌。
  二、认真贯彻补助款的使用原则:补助款用于解决畲族生产、生活、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某些特殊困难问题,不得用于顶替正常经费。以打歼灭战的办法,做到地区集中、项目集中、拨一些款确确实实解决一些问题,巩固一批队。认真贯彻党的阶级路线和方针政策,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生产补助的对象,必须是积极走集体化道路的贫困队,单干队不给补助。对半单干、半集体的队必须通过进行主要的工作,使之完全走上集体化道路的轨道,然后再于补助。
  三、注意掌握使用范围。今年补助款以75%支持贫困队发展集体经济,补助面在112个生产队,占全县畲族纯生产队410个的27%,补助项目以新开茶园(购茶苗)、添购耕牛,中型农具为主,以解决集体生产中带根本性的问题着眼,把钱用在刀口上。这样做既能立竿见影,又能取得较长远的效果。其余25%作为生活和文教卫生方面的补助,郑重解决部分畲族贫下中农的寒衣,个别修理房屋和校舍,以及治疗贫困户劳力疾病的问题。
  四、使用意见和发放办法。今年全省少数民族补助款46,400元,用于生产34,957元,占总金额75%,主要解决水门、城关、盐田、柏洋等四个区的20个公社,44个大队,112个生产队。新开茶园1300亩,要求在今年8月前开完成,在今冬明春栽完。关于茶苗问题以大白茶、本地茶为主,直接由民政科与茶业科联系供给(只补助苗,不补助现金)。农具121件,主要是犁、耙、谷䇤,由民政科与供销部门购买发放实物到户。耕牛8头、每头按500元为标准,受补助队领取得卖主、买主双方区、社、队的证明和发票直接到县取款和办理报销手续。
  五、关于1964年没有结账的区、社、队应抓紧结账上报,对个别社、队64年所积余的民族补助款,应专款专用,按计划执行,不挪作他用,对已发现的贪污、挪用事件,必须严肃处理。
  [霞浦县档案馆1964年24全宗案卷7]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检送“福建省1964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情况表”等的报告
  (1965年4月3日)
  (65)民族字第2110号
  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
  一、送上“福建省1964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情况表”二份,请审核。
  二、1965年中央分配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25万元,已于一月份在省财政会议上分配指标给各专、市。二月下旬,我厅在福安地区召开了有福安、闽侯两个专区十个重点县民政、民族工作干部参加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受理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央民委召开的第四次受理工作会议精神,在检查64年使用情况、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布置了65年的受理使用工作,随后对其他有关专、市县的民政部门,也作了布置。目前,福鼎、霞浦、宁德、连江、罗源等一些重点县,已派工作组下乡做了一些调查摸底工作,订好了全年使用计划。但还有少数县未将最后落实分配到县的指标数报来,全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分县市指标分配数待各地报齐后即列表上报。
  [138—1—1030]
  [138—1—1076]
  宁德县人委会关于发放畲族成年妇女服装特殊用布的通知
  (1965年5月25日)
  (65)县民族字第0167号
  各区公所、蕉城镇人委:
  为了照顾少数民族成年妇女的服装特点,省、专特地拨给我县一批畲族妇女特殊用布之需的补助布票,并根据专署指示精神和我县具体情况,经研究分配你区尺。现将发放的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希按照办理。
  一、发放的原则:此项布票专门补助畲族成年妇女民族服装用于围裙、衣边、袖口、绑腿等特殊需要,不得移作他用。已没有穿着民族服装习惯的地区不补助。奖售布票多的地区可少补助或不补助;四类分子不予补助;在畲族人民中对家庭无妇女的或者只男人单身汉也不予补助;发放中应优先照顾贫下中农中困难户的妇女。本着困难大,多照顾,困难小,少补助,不困难不补助的精神;对少数民族妇女与汉族结婚后其装饰仍保持原装者如有困难也可以适当照顾。
  二、发放对象与发放办法:必须经过少数民族中的贫下中农代表和社队民主评议张榜公布,落实到户。切实防止平均分配和干部多占等偏向。物资发区,指标到社、队,由生产队评议后编报花名册送公社审查报区核准后,社队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到区领取。在发放时必须以集体发放办法召开领用户会议。一方面防止贪污、挪用、重发、多发或顶名冒领,一方面通过发放工作向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再一次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阶级教育以及民族政策的宣传,提高觉悟和热爱集体的思想,使他们更进一步领会党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坚决走集体化道路。搞好当前生产为今年大生产运动作出更大贡献。
  上述意见希各区认真进行研究,抓紧时间(布票使用期限于8月底止),于六月底发放完毕,并将发放效果及报销花名册报县民政科核销。
  [宁德地区档案馆65年长期1]
  福建省少数民族补助费使用情况的报告
  (1965年12月3日)
  (65)民族字第2125号
  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
  1963年以来,国家拨给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90万元。据已使用的763,614元统计,用于生产补助占72%,生活18.2%,文教卫生5.9%,其它3.9%。支持少数民族聚居的社、队,开垦茶园11,280亩,油茶林等5,762亩,兴建水利46处,购买耕牛391头,农具8027件,制茶动力机一台打谷机一台,商品肥料349,700斤,猪羊种1,903头,衣服4,608件,口粮54,092斤,补助治病4,000多人(次),修建房屋556间;支持修建少数民族招待所4所,小学校舍49座,文化站1所,保健站1所。对福安民族中学也作了特殊补助。其余款项正在使用。补助费的发放,在政治上起了很好的影响,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巩固集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突出的如霞浦县洋边公社,依靠自己努力,加上国家支持,两年共开垦茶园230多亩,油茶、油桐林700多亩,兴修水利84处,去年粮食增产34%,收入增加70%;出现了由单干变集体、由后进变先进、由荒山变宝山、由穷社走向富社的四大变化。福安县南坪大队,大搞科学实验,改造低产田,补助费又在耕牛、肥料等方面做了适当支持,粮食大幅度增产,并拨给一批茶苗,发动群众开垦茶园80亩,这个大队一跃而进入福安县畲族社、队的先进行列。
  补助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主要是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作风不深入,领导一般化。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克服和改进。
  根据两年多的实践,对发好用好补助费,我们有两点体会:
  一、突出政治。突出政治,就是突出毛泽东思想、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发放专款,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他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不能为补助而补助。大部分地区在发放中,都能广泛深入地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教育群众发扬大寨精神,使补助款物的发放使用过程,成为发动和组织群众搞好集体生产的过程,效果很好。有些地区见物不见人,很少抓政治思想工作,效果就差,甚至还会助长群众的特殊感和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霞浦县的南洋山大队,原来是明集体、暗单干,茶叶半采半荒,发放补助费前对社员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大家决心用好“毛主席拨给山客的专款专物”,把400元补助款买了茶籽,当年培育出茶苗,新开新栽了茶园100亩,还成立了专业队,新老茶园全部由集体管起来,彻底改变了单干私采现象。福鼎县佳阳大队,由于忽视政治思想工作,在开垦茶园中,社员依赖思想很严重,有的说:“国家叫我们开,有补助我就来”,因而开荒、育苗、插苗等都要发工资,连育苗用了本队的土地也要赔产,用了稻草也要折价补偿,甚至连尿桶、水桶、锄头、锄头柄等小农具,也要开支国家补助费,结果,花了2,900多元,原计划开500亩,只开了80亩,平均每亩补助达36.74元,而且质量很差。事实雄辩地证明,发放少数民族补助费,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反对单纯的物质照顾,只有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国家的补助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正确贯彻“集中使用,照顾一般”的原则,根本问题是要吃透两头,做到政策和实际相结合。福鼎县双华、华阳、华中三个大队,年年受旱,畜力严重缺乏,因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水利耕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业生产赶不上去,通过国家补助修水利3处,买耕牛50头,大大鼓舞了社员群众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信心、粮食获得连年增产,气象一新;宁德县雷东生产队,劳力不足,肥料缺乏,支持添置运输船一只,一年之内运回牛草700多担,海肥1,000多担,促使当年粮食增产25.8%;霞浦县下岐山大队,搞副业没有资金,影响集体收入,补助2,200元,买船置网,组织集体讨小海,不到三个月收入5,000多元,投资少、收益快,立竿见影;大部分少数民族社、队地处山区,有种茶习惯,重点支持开垦茶园,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霞浦县平岭大队社员满意地歌唱:“平岭大队山连山,靠山养山发展山,有了党的好领导,生活平地登高山。”在重点支持生产的同时,各地还对生活、文教、卫生的一些特殊问题也作了适当照顾,凡是突出政治,因地制宜,重点明确,补助得当,成绩就显著。否则,国家补助款、物发放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做好补助费的发放使用工作,我们努力方向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主席思想改造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蹲点调查,从根本上总结出一套使用管理办法,大抓典型,大树标兵,一抓到底,大力推广,不断提高。工作中紧紧依靠党政领导,主动汇报请示,当好参谋,使领导上能及时给工作指出方向,使补助费更好地为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服务。
  福建省民政厅
  [138—1—1076]
  福安县人委会关于民族工作情况报告
  (1966年1月12日)
  福安专署民族科:
  几年来,我县民族工作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成绩很大。特别近一年来,通过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干部思想大兴革命化,领导方法也随之改进,民族工作又获得了许多新成就。
  一、民族补助的发放情况
  三年来,我县共发放少数民族地区补助款284400元(详见附表),其中今年5万元,帮助重点畲族穷队建立了比较长期自力更生的初步物质基础,发展了农业生产,解决了某些生活特殊困难问题。在发放过程中,我们有下面四点体会。
  1.突出政治。在发放款物的过程中,必须大讲特讲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讲勤俭创业和《愚公移山》。如穆阳区南坪大队,63年受补助800元,由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未跟上,人人争名份,后来给了第一生产队,大部份也被社员借支了。64年以来,这个队开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两条道路斗争,干部、社员进行回忆对比,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大伙深感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畲山面貌,党支书雷伏增一有空,就抱着毛著选读,他说:“开会前讲一段,社员很爱听。”因而现在社员生活虽也困难,但却没有人伸手要救济。65年给补助3742元,耕牛折价为队10头,购买山羊30头(其中湖羊10头),小猪18头,开荒植茶100亩(其中高标准20亩,种大白茶10万株),培育茶苗23万5千株、修水利1条,打粪池4个。在那滴水成冰的天气里,社员还赤脚下田犁田翻土去。溪柄区前埕大队雷银弟说:“解放前,国民党抓丁派款要我们命,解放后共产党送钱帮助我们拔穷根。我们还不努力生产,怎能对的起共产党呢?”前埕大队去年开茶山31亩,播种茶籽63担,今年又新辟茶园20亩,播种茶籽40亩,只给补助600元,雷银弟在那赤日炎炎的六月天,连续出勤52天都不休息。67岁的钟石生也参加了12工,他说:“以前我们光说不做,今年真的象样了。”
  2.重点使用,照顾一般。今年我县补助地区是穆阳、溪柄。而这两个区又选择重点社队,树立样板。如前埕大队,既给茶叶补助600元,又给耕牛补助700元。因为,现阶段牛是畲族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又可积肥,茶是“摇钱树”不但能使国家增加外汇,而且可以换来化肥、布匹、粮食。所以,今年60%的补助款都用在这方面。城郊区官洋岗生产队17户很穷,从来都是把人当牛。去年给补助一头耕牛,社员高兴得跳起来说:“有共产党,我们穷山沟才有这四只脚!有了耕牛,生产也有奔头了。”通过补助,穆阳的南坪、溪亭、溪柄的后洋,前埕生产又前进了一步。
  3.与银行贷款和其他方面的力量相结合。穆阳区洋坪大队第一生产队受补助150元,不够办。后来银行贷款200元,社员自筹70元,购买了1头母牛。现在又生了一头小牛。社口区牛山弯大队自力更生开辟一条7里长的水利,水利部门只供给炸药、雷管。青黄不接的时候,社员准备挖鲜甘茹吃。我们得知后,给补助300元,买了40担粮食。保住了正在长大的甘茹,水利又继续开下去。畲族社员说:“县里这一帮助真带劲。起码今年我们能多做20担甘茹米。”南坪大队今年生产所以那样出色,是与区委、农技站、茶站长期在这里蹲点分不开的。因此,发放补助款的同时,一定要把领导、技术跟上去,及时检查督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采取不订计划不拨款。指标到大队,现金存银行。按计划办一件事,发一笔款的办法。具体由区与业务部门挂钩,牲畜由供销社采购,茶苗由茶站统一调配。因而,尚未发现贪污、挪用。
  二、贯彻地专民族工作会议情况:(略)
  [福安市档案馆福安县民政科66年卷号1]
  福安县人委会关于少数民族生产补助款使用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
  (1966年11月17日)
  (66)县民字第432号
  省民政厅(3):
  省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穷队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今年拨给我县少数民族补助款5万元。六月初县委开了二次有关部门会议研究款的使用问题,并由有关单位组成了领导小组,县召开了全县六个畲族重点队的主干和有关区社的主干会议,传达贯彻了省补助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出使用计划。十月中旬,我们又召集了这些队的主干会,进行小结,落实,提出今后奋斗目标。该两次会议均在牛德义同志(副县长)亲自主持下召开的。到会的还有后楼等5个老区重点队主干和县农办、供销、民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县委武、牛书记也亲自到会作了指示。会议除互相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生产经验之外,并确定在年内互相参观三次,互相鼓舞,互相促进。
  一、几点收获:
  初步统计,红坪、凤洋、金斗洋、东山、铁湖、华安这六个点已动用补助款40085元。购买耕牛18头10570元,山羊112头1120元,母猪和仔猪104头1800元,打谷机13架585元,修建仓库9座1830元,灰楼15座1370元,粪池34个1260元,晒谷埕12个450元,中型水利4条4900元,购买果苗1200元,订购茶苗150万株15000元。目前他们已开辟茶山350亩。粮食产量预计能比去年增产两成。
  今年,补助款的使用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政治,学习毛主席著作,使精神变物质,户户有“三有”(有毛主席像、有毛主席语录、有毛主席著作),“老三篇”已基本普及。华安大队开茶山,成立了贫农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妇女耕山队。做到毛选上山、红旗上山,会议上山。每日出勤280多人,据会报现在已开出茶山140多亩。67岁的五保户雷妹弟学习了“老三篇”后说:“愚公移山,我们人多力量更大。你们尽管开茶山我就包看稻田的水。”红坪大队家家挂毛主席象,户户贴毛主席语录,逢五逢十就为干部、社员学习毛著时间。社员孙石林说:“以往天天开会不耐烦,现在读毛主席的书,读了越爱读”。人人都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作榜样,做起事来手快脚轻,干劲倍增。
  (二)学大寨赶大寨,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华安大队前一段自筹资金500元,连同国家补助的1400元买了三头耕牛;又自筹135元买了三架打谷机;又自己动手新盖了4座灰楼和3个羊舍。铁湖生产队依靠自己力量购买打谷机1架、新建仓库两座。红坪大队采取以短养长的办法,在茶园里间作金针、药材、花生、甘茹,今年光扁豆花(药材)一项就值700多元。
  (三)抓革命促生产。通过社教、三大革命一起抓。溪柄后洋大队通过科学实验,今年种植农垦58.72亩,新种花等甘茹42亩,稻谷亩产达700斤,甘茹米亩产千斤以上。粮食产量预计比去年增产五成五,实现了亩产500斤,人有5担粮,人收50元的三五计划。最近,福安、霞浦就有4000余人到后洋大队取经。红坪大队由于今年受旱,粮食增产不显著。干部社员找了差距之后,目前正在紧张地兴修南坪岗的两条水利。大抓肥料、留种。秋后,要把南坪岗的百来亩农地改良成大寨式梯田。今冬明春实现“三三四四”即300亩紫云英,300亩小麦,400亩红萍,400亩早稻。
  二、今后措施:(略)
  [福安市档案馆福安县人委1966年永久]
  福安专署少数民族救济款、救济物资统计表
  (1962—1967年)
  [宁德地区档案馆民委全宗66年卷号1]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下达1967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预算指标的联合通知
  (1967年5月5日)
  (67)民族字第2105号
  (67)财事字第3611号
  各专署、福州市民政局、财政局:
  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亲自领导下,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更深入,更广阔地向前发展。当前广大革命群众,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掀起春耕生产大高潮。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进一步促进思想革命化,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迅速改变贫困经济面貌。党中央和毛主席历年来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恢复发展,极为关怀。今年中央为照顾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又拨给我省一笔补助款。这笔款项是解决正常经费不能解决的,属于一定范围内补助性质的经费。因此,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挪为他用,坚持重点使用,照顾一般的原则,着重解决一些社、队生产上的特殊困难,如一些穷队缺乏耕牛、农具、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牧、渔等。现将1967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预算指标(附表)下达,请分别列入各专、市级1967年度预算内,并请认真研究分配重点县、市掌握使用,转分配数请抄报民、财两厅各一份。关于1966年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发放使用情况,请及时报告民政厅。
  [138—2—1731]
  福建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关于发放1967年度少数民族补助布票的通知
  (1967年10月21日)
  (67)省军产民字175号
  各专、市军管会、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各军分区:
  1967年度中央分配给我省少数民族补助布票10万公尺,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要积极地组织革命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革命的大批判进行到底,促进思想革命化,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掀起生产新高潮,夺取“革命生产”双丰收,才能不辜负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
  少数民族补助布票主要用于高寒、贫瘠山区少数民族贫下中农缺衣、缺被的困难户;对畲族妇女服装特殊用布,各地可根据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少数民族补助布票不能挪为他用,也不能顶替和扣发给少数民族地区正常应发的布票。
  为了发好用好少数民族布票,民政部门必须深入了解摸底排队,落实情况,将指标一次分完,不得留机动,不能平均分配。对补助对象,必须经过群众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并要严密领报手续,防止贪污。现将1967年少数民族补助布票分配如下(附后),各专、市商业局速派员到省纺织品公司领取。俟后应将发放使用情况报民政厅。各地区对此项补助用布应节约安排,专项专用,不得移作他用,如有节余全部缴省。
  附:1967年少数民族补助布票分配指标
  福安 7.20万公尺 三明 0.12万公尺
  南平 1.02万公尺 龙岩 0.07万公尺
  闽侯 1.10万公尺 龙溪 0.03万公尺
  晋江 0.30万公尺 福州 0.15万公尺
  厦门 0.01万公尺
  [138—2—1731]
  福建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追加1967年度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联合通知
  (1967年10月31日)
  (67)民族字第2112号
  (67)财事字第3647号
  福安、闽侯、龙岩、南平、晋江专署民政局、财政局,福州市民政、财政局: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革命群众,正在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把文化大革命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用于生产上去,掀起生产大高潮,形势大好。但有些少数民族贫困社、队在生产、生活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为了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生产,特再追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16万元,请列入各有关县、市1967年度总预算“其他支出”款科目内,现作如下通知:
  一、各级领导必须突出政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广泛宣传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积极地、认真地组织少数民族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关于“斗私,批修”的最新指示,以及有关“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勤俭建国”等方面的语录,以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化,鼓舞少数民族人民不断发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革命精神。少数民族贫困社、队的一些生产生活困难,同样主要应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为主,辅以国家必要的补助来解决。
  二、这批补助费重点用于支持少数民族贫困社、队发展集体生产。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帮助他们解决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添置耕牛和中型农具以及开垦茶园、山林方面的资金困难。对贫瘠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户缺衣缺被等生活上的特殊困难,在确实必要的范围内,可酌情帮助解决,以补充社会救济的不足,至于文教、卫生方面某些特殊问题,依靠正常经费确实还不能解决的,也可适当给予支持。但不得以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顶替正常经费;不得用于修建招待所,解决一般住房困难问题,或挪作其他用途。同时,也不能因为有了这些补助费,而削减本来应该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正常拨款。
  三、补助费的发放,必须及时、准确,要掌握“重点发放照顾一般”的原则,深入了解情况,有领导地搞好民主评议,将指标迅速落实到基层,落实使用,防止产生积压、平均分配和分配、使用不当的现象。在组织发放、使用中,都要注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做好财务监督工作。
  四、分配给各专、市的补助费指标如下、福安专区10万元,闽侯专区2.5万元,南平专区2.5万元,晋江专区0.40万元,龙岩专区0.20万元,福州市0.40万元。专区分配给各有关县的指标数字,请转告我们两厅。各地使用情况并请及时告诉民政厅。
  [138—2—1731]
  福建省革委会政治部民政组、财政局关于少数民族补助费的使用范围的意见的通知
  (1973年7月10日)
  闽革政民[1973]037号
  闽革财预[1973]044号
  地、市、县革委会民事组(局)、财政局:
  根据1964年2月23日财政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管理、使用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少数民族补助费使用范围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党和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某些特殊困难,每年都安排了少数民族补助费。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于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爱国主义热忱,提高生产积极性,巩固集体经济,解决群众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管好用好这笔专款,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用,不仅在经济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大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补助费用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国家拨给的正常经费内无法解决的某些特殊困难的补助。少数民族补助费,必须按专款专用和重点安排、照顾一般的原则使用;不得挪用于顶替正常经费和应该在顶算中安排而未安排的经费。当前使用的重点,一般应当放在发展农业集体生产方面。
  三、使用范围:
  (1)农业集体生产方面:
  1.农业(渔业、副业)生产中添购必要的耕畜、中小型农具和运输工具并畜牧兽医中的药械、肥料、农药、良种、饲料以及整修小型水利、架接近距离的小型动力电源的补助、渔业及副业中的生产资料的补助。
  2.垦复茶园、桑园、油茶林、油桐林和其他经济林木上添购必要的生产工具、肥料、树种苗的补助。
  3.直接为农、渔、副业生产服务的小型简易的机具修配厂和直接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小型加工厂、作坊添购必要的设备、修理厂房(作坊)的补助。
  (2)文化教育方面:
  1.中小学添置少量而又必要的教具、课桌椅、简易校舍的修缮补助以及政治夜校的灯油、纸张、粉笔费用。
  2.由生产队负担而又无力负担的民办小学教员的生活补助费部份。
  3.队办文化站购置图书、报刊费用、以及电影队放映电影的必要经费的少量补助。
  (3)卫生医疗方面:
  1.合作医疗站添购必要的药品、材料、器械的补助费。
  2.按规定减免范围内无法解决而又必须照顾的困难的少数民族的少量医疗补助费。
  (4)生活方面:
  按规定在社会救济费中开支而又无法解决的困难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购买口粮、被服、生活用具的补助费用。
  (5)交通方面:
  按规定在农业税附加中开支而无力解决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间大道、便桥、渡船的整修、材料补助费。
  (6)其他:
  经过财政、民政部门审查同意的特殊补助费。但不准用于会餐等铺张浪费的开支。
  四、财务管理:
  (1)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在安排和使用少数民族补助费时,要贯彻党的阶级政策;要加强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要分别轻重缓急,防止盲目、平均分配;要注意钱、物结合。在发放少数民族补助费时,应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进行奋发图强、勤俭建国、勤俭建社、勤俭办一切事业和勤俭持家的思想教育,以扩大少数民族补助费的政治影响。
  (2)少数民族补助费,应专款专用、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检查使用情况,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对贪污、挪用、铺张浪费的,应追查责任。
  (3)少数民族补助费不得与优抚、救济经费和上山下乡动员安置费混同使用。
  (4)各地、市、县财政部门应根据民政部门的计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少数民族补助费纳入本级年度预算,列“其他支出”~少数民族补助费科目。
  五、各地市县,不得因为预算中有拨给少数民族补助费,而削减、压缩、扣留应该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田水利费、支援人民公社支出经费、农林水事业费、文教卫生事业费、优抚和社会救济等项经费和其他临时性的经费。
  [138—4—69]
  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关于分配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3年9月17日)
  宁地革政民(1973)13号
  宁地革财预(1973)241号
  各县民事组、财政局:
  党和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方面的某些特殊困难,省拨给我区一批少数民族补助费,经研究分配如下:(附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深切关怀;对于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县应严格遵照省民事组闽革政民[73]037号、省财政局[73]闽革财预044号:关于少数民族补助费的使用范围的意见的通知办理。主要用于集体农业生产,添置农业机械,照顾其他。要贯彻党的阶级政策,要加强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分别轻重缓急,重点使用,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附表:
  宁德 22000元(包括民族招待所修缮费8000元)
  连江 10000元
  罗源 14000元
  福鼎 20000元
  福安 46000元(包括民族招待所修缮费3000元)
  霞浦 30000元
  古田 3000元
  寿宁 3000元
  周宁 2000元
  合计 150000元
  福安县革委会关于分配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3年10月24日)
  (73)安革字第207号
  各公社革委会: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解决目前生活困难和疾病医疗方面的困难,地区拨给我县一批少数民族补助费。经研究分配你社元,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对于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各公社结合发放救济款时,进行一次深入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激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发放中要贯彻党的阶级政策,加强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重点使用,要专款专用,不得挪它用。
  款发放完后立即向县民事组报销。
  [福安市档案馆福安县人民政府73年卷号2]
  罗源县革委会民政组关于少数民族补助费使用情况的报告
  (1973年11月13日)
  两年来,宁德地区分配我县少数民族补助费26000元(七二年省拨专款7000元,七三年改列地方财政“其他支出”~少数民族补助费19000元)。根据省革委会民事组、财政局关于少数民族补助费使用意见的通知精神,我们在发放工作中,以批林整风为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严格掌握专款专用和重点使用的原则,较好地发挥了此项经费的作用。
  据11个公社、65个大队、77个生产队统计:这笔经费用于扶助发展农业集体生产的24030元(包括购买耕牛、猪苗、农机及其配件、建猪牛栏等),占74.24%;扶助合作医疗站1200元,占3.16%;扶助少数民族文化站50元占0.2%;作为少数民族群众临时特殊困难补助720元,占2.4%。(按:用于扶助发展农业集体生产的,掌握在75%左右较为适宜;其他补助,尤其是临时特殊困难补助,可比这里所提的百分比略高些。)
  在发放过程中,我们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社员群众的政治觉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正确对待国家的补助。我们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采取指标到队、转账支付的办法,并做到发放之前有调查、发放之中有检查、发放之后有复查,确保这笔经费切实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需要。
  发放这批补助费,对我县14000多畲族人民群众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加强畲、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巩固集体经济,发展生产,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如:霍口公社东元亭大队自力更生建设水电站,由于缺乏资金购置设备,工程已经推了三年。这次国家补助他们2800元,买了一台十千瓦发电机和一些配件零件,使工程迅速完成。松山公社竹里大队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耕牛,影响春耕生产。我们发现后,及时拨给他们一些补助款,扶助他们购买一头耕牛,少数民族社员群众十分感激,干劲更大,春耕生产很快地就上去了。洪洋公社石塘大队溪门生产队“双抢”季节劳力紧张,生产资金也有困难,我们及时发放补助款,扶助他们买了一台打谷机,加速了“双抢”的进度。田管时,我们还扶助34个生产队各买一部喷雾器,及时消灭了病虫害。今年这些生产队粮食生产都取得了好收成。
  我们对于少数民族贫下中农在治病期间的生活困难,也给以适当的补助。如洪洋公社体溪大队女社员×××,怀孕期间子宫大量出血,我们补助她20元,及时送医院抢救脱险,挽救了母子两条生命。松山公社竹里大队女社员×××,子宫脱垂,三年未愈,行动不便,影响生产劳动,我们了解她家里经济有困难,因此补助她40元,住院动了手术,根治病患,使她的身体很快恢复健康。她激动地说:“我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出贡献,报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
  我们认为管好、用好少数民族补助费,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得更好。
  [138—4—90]
  福安县革委会关于下达少数民族生产补助款的通知
  (1973年11月20日)
  (73)安革字第228号
  公社:为了体现党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巩固集体,发展生产,为响应毛主席的“农业学大赛”,“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号召,作出新的成绩。经研究,拨给你社—大队—村少数民族生产补助费元,以资助。此款由公社统一掌握,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检查使用效果。没有筹办的此款暂不下达大队。
  [福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福建省革委会民政局、财政局关于追加1975年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5年7月14日)
  地区(市)革委会民政局、财政局:
  经研究,追加给你地区(市)1975年少数民族补助费元,列其他支出科目。希按照1973年7月10日《关于少数民族补助费使用范围的意见的通知》发放使用。少数民族补助费是毛主席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对这项经费各地一定要管好、用好,很好地发挥补助费的作用。上半年已过,各地应抓紧安排使用,并将安排使用的情况分别告知我们。
  [138—4—111]
  福建省革委会商业局、民政局关于补助畲族妇女服装用布的通知
  (1975年7月26日)
  各有关地、市、县革委会商业局、民政局(组):
  根据《国务院批转轻工部、商业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和供应工作的通知》和最近召开的全省民族事务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我省畲族妇女服装多用布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对畲族妇女服装用布作如下补助:
  一、补助范围与原则:按畲族妇女现有人数,每人平均补助布票3市尺计算指标,发到公社一级,由公社根据畲族妇女服装的实际需要情况进行掌握,在畲族妇女中经社员评议,大队、公社审定,指标内给予补助布票,应掌握大人服装用布多的多补助、小孩服装用布少的少补助的原则,不要平均分摊,严禁私分、虚报冒领和挪作他用等现象发生。
  二、补助办法:逐级下达控制布票的指标;由公社一级将审查补助畲族妇女的生产队、姓名、数量造册,报县(市)民政局(组)审核后,向县(市)商业局领票发放;然后逐级上报地(市)、省商业局、民政局审查。要求在十月底前结账完毕。
  三、发放时应向群众说明清楚:这是为了照顾畲族妇女服装的特殊需要,省从临时调剂布票中提取适当数量的补助额,不是增加布票定量,今后也不可能每年都有补助。
  附件:补助畲族妇女用布控制指标
  [138—4—114]
  宁德地区革委会民事组、财政局关于分配1976年少数民族补助款指标的通知
  (1976年6月7日)
  宁地革政民(76)19号
  宁地革财预(76)94号
  福安各县民事组、财政局: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部分社队解决集体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困难,今年省拨给我区一批少数民族补助款,经研究分配你县伍万元(具体附表),请列入正常经费——其他支出款处理。
  这笔经费的发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各地在发放此款过程中,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普及大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为了使这笔经费发挥更好的作用,各地应严格按核定计划项目开支。民事、财政、银行应加强检查督促,逐项落实,及时办理,防止贪污、挪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对补助买实物的,一般不付现金,由县民事组直接转帐付款。
  这笔经费是属正常支出指标,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部分社队的特殊补助,各地应注意不得因拨有此项经费,而削减压缩应拨给这些社队的其他各项正常经费。
  补助费发放完毕,各地对发放经验和使用效果要进行一次检查总结上报。
  补助单位 项目 金额(元)
  湾坞公社梅洋大队柘边 仓库 400
  湾坞公社下塘大队四队 仓库 500
  甘棠公社山头庄大队小岭村 茶叶加工设备 1500
  坂中公社岩林大队 发电设备 2000
  坂中公社亭兜大队 发电设备 1500
  坂中公社华安大队 发电设备 2000
  坂中公社仙元里大队大洋生产队 灌溉设备 1000
  社口公社山里大队谢岭下 发电加工 1000
  社口公社上山大队牛山湾村 发电加工 1500
  社口公社坑里坑大队坑里坑村 队办茶场 500
  溪尾公社石合大队沃里 开山造田器材补助 1000
  溪尾公社林洋大队少数民族 开山造田器材补助 1000
  松罗公社柳溪满洋墩 拖拉机 2100
  上白石公社南山头 水电站 1500
  康厝公社东山大队 发电设备 1300
  康厝公社红坪大坪 发电设备 2000(已办)
  康厝公社金潭大队 发电设备 2000
  康厝公社洋坪大队 架设电线 2000
  溪柄公社长洋少数民族 水电站 1000
  溪柄公社龙港大队潭面 水电站 1000
  溪柄公社东斗上坪 仓库 400
  溪柄公社武桥大队黾武 仓库 400
  县民事组机动 1000
  合计 50000
  [福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关于安排我省1976年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工作的通知
  (1976年7月24日)
  轻工部(75)轻二字第156号、(76)轻艺字第20号、商业部(75)商日联字第104号、(76)商日联字第29号、中国人民银行(75)银货字第158号、(76)银会字第45号文先后两次联合通知,共计拨给我省七六年生产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原材料白银20万克正(即6400小两)。经研究确定,在宁德地区福安、罗源两县定点生产供应。为了切实安排好生产和销售,省手管局、商业局、民政局已于六月下旬在福安县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进行研究,对于这一任务做了初步的分工。福安点负责生产供应本县、霞浦、福鼎、周宁、寿宁、柘荣、屏南及其他地区有关县,罗源点负责生产供应本县、连江、宁德、古田、福州、闽侯等市县。现将计划安排如表。生产所需白银,直接由福安和罗源县支行根据分配指标拨给当地工业部门(纯银供应单位每市斤70元),工、商、民政三单位衔接品种数量共同安排好生产供应工作。
  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着毛主席、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作好这项工作,对加强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意义。因此,要求你们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承担,并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学习,深入批邓,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生产部门要认真贯彻“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要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倾向及其经营作风,要大力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和价格,产品要以小件,实用为主,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造型上,要以毛主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艺方针为指导,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并且要保质保量,保证接多少原材料交出多少产品(剔除合理生产消耗),产品必须打上厂号、重量和含银量等标志,以示对消费者和国家负责到底的精神。
  商业部门一定要努力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在供应上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尽量满足少数民族之特需。要求在县、社百货公司(供销社)门市部设立专柜凭证供应。供应证以县为单位由商业局百货公司和民政局联合印发。供应办法:结婚凭大队证明,公社审批,定量配套供应。一般的由大队评议发给重量证,由消费者自由选购小件、实用的品种。价格问题,由当地工商部门协商报计委批准后执行。
  总之,做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工作,政策性很强,请工、商、民政部门接通知后,联合向当地党委汇报,并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工、商和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有利于生产和无损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原则,组织生产和供应。对使用习惯已经改变或被新产品代替了的品种,就不再恢复生产和供应。样品经省审查,对重量或造型纹样上提出改进意见的,要先通过试销,征求意见向上反映后再大批投产。投产后,选出三套产品,分送省百货公司、省工艺美术公司和省民政局存档用。
  福建省手工业管理局
  福建省商业局
  福建省民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分行
  [138—4—140]
  罗源县革委会关于少数民族银饰品供应工作的通知
  (1977年5月15日)
  各公社革委会、各公社供销社,各供应点门市部专柜、县百货公司、罗源工艺厂:
  (上略)根据中央轻工部(75)轻二字第156号、(76)轻艺字第20号、中央商业部(75)商日联字第104号、(76)商日联字第29号、中国人民银行(75)银货字第158号、(76)银会字第45号文先后两次联合通知,共拨给我省七六年生产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原材料白银20万克正(即6400小两)。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闽银出(76)053号文“关于供应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用银价格问题的函”文中,应根据国家计委(73)计生字392号转发财政部《关于调查白银价格的报告》中规定,供应少数民族饰品的白银,含银不到99.9%的每市斤为55元(每克0.11元),含银达到99.9%的每市斤为60元(每克0.12元)。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宁地革计综(76)419号文“关于核定少数民族银饰品价格的通知”和闽手艺(76)232号、(76)闽商百字第013号、闽民(76)045号、(76)闽银出字第40号“关于安排我省七六年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工作的联合通知”。确定在福安、罗源两县定点生产供应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女银饰品,现已加工成品,定于八月一日开始供应。现将有关问题作如下通知:
  1.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和供应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体现着毛主席民族政策光辉思想和华主席、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作好这项工作,对加强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承担,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把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
  2.产品调拨和价格问题。根据宁德地区革委会计划委员会宁地革计综(76)491号文通知精神,手工业(罗源工艺厂)生产免征工商税,免交联社(罗源手管局)管理费。产品均带内外包装,生产企业仓库交货。产品由县百货公司向罗源工艺厂按规定出厂价格收购,收购检验时要按品种、规格、重量,和有否打上含银量%和厂号等标志,以示对消费者和国家负责到底精神,产品不合上级规定标准,百货公司一律不予收购。本县调拨给基层供销社按零售价倒扣7%。罗源百货公司调拨给兄弟县(按省规定)按出厂价加3%。零售价为宁德地区城乡统一价(详见附表)。
  3.定点设专柜,按户发证供应。为了方便少数民族妇女群众,全县定为6个供应点:县百货公司东风门市部点负责供应城镇、松山、碧里、鉴江、红塔公社所属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起步供销社点负责供应。本社和中房公社所属少数民族地区妇女,霍口、飞竹、西兰、洪洋供销社点负责本社所属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以上各点要设“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供应专柜”。各供应点每半年或一年向县百货公司凭三联单据结算产品销售供应量情况一次,以便向县银行金库报告。“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供应证”由县商业局、供销社、民事组联合印发。对发面供应办法,凭结婚证和大队证明,由各供应点给予定量配套供应,一般产品按供应证定量标准,由消费者自由选购实用的品种。消费者以旧产品需兑换新产品,价格按省、地通知规定含银量不到99.9%的每市斤为55元(每克0.11元),含银量达到99.9%的每市斤为60元(每克0.12元)予以兑换。
  以上通知请遵照执行。
  根据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宁地革计综(76)491号文“关于核定少数民族银饰品价格的通知”。
  [罗源县档案馆32—1—44]
  宁德地区民政局、财政局关于分配1978年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8年4月11日)
  宁地民(78)009号
  宁地财予(78)065号
  各县民政局、财政局: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和党的十一大路线指引下,在全国五届人大精神鼓舞下,我区少数民族社队和全国各地一样,形势大好。为了“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迅速改变穷队面貌,今年省拨给我区一笔少数民族补助费,经研究分配你县53000元(具体附表)请列入正常经费其他支出款处理。
  在发放补助费过程中,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大力宣传华主席、党中央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深切关怀;要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反革命罪行,清除“四人帮”在民族工作中的流毒和影响;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这笔经费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部分社队的特殊困难补助,要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贪污、盗窃、任意变更款目。各地也不得挪用于顶替正常经费和应该在预算中安排而未安排的经费,不能削减压缩应拨给这些社队的其它各项正常经费。各地应严格按照核定项目开支,对补助购买实物的一律不付现金,由县民政局直接转帐付款。并请各县结合“一批二打”对历年发放的经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将结果告诉我们。
  福安县革委会关于追加1978年少数民族基建补助费通知
  (1978年9月20日)
  安革(1978)272号
  各公社革委会:
  最近有个别社、队工程扫尾存在特殊困难,迫切要求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地区近日追加我县一些少数民族补助款,现根据宁地民(73)033号,宁地财予(78)175号通知精神,经我们研究将这笔少数民族补助费拨给你社元请列入正常经费支出处理。
  这笔经费拨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应对少数民族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深入揭批“四人帮”在民族工作中的流毒和影响,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将有限补助款一定要把工程尾结束,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这笔经费是补助工程扫尾有特殊困难的社、队,要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贪污盗窃,任意变更款目。也不得挪用于顶替正常经费和应该在预算中安排的经费,不能消减压缩应拨给这些社、队的其它各项正常经费。应严格按照核定项目开支。对补助购买实物的一律不付现金,由民政局直接转账付款。
  [福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民政局、财政局关于分配1979年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9年3月31日)
  宁署民政(79)019号
  宁署财预(79)020号
  各县民政局、财政局:
  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大好形势下,党和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某些特殊困难,今年又拨给我区一笔少数民族补助费,经研究分配你县62500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于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四个现代化建设步伐,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管好用好这笔专款,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具体开支项目由地区民政局审定,对补助购买实物的一律不付现金,由县民政局直接转帐付款,以少钱办大事,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并将使用情况,随时告诉我们。附:
  [宁德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福安县革委会民政局、财政局关于分配1979年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9年5月3日)
  安民(1979)008号
  安财(1979)000号
  各公社革委会:
  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大好形势下,党和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某些特殊困难,接宁署财予(79)020号、民政(79)019号通知,今年拨给我县一笔少数民族补助费,经研究分配下达(见附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于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四个现代化建设步伐都有重要的作用。这批少数民族补助费是党和国家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困难补助,各地不得因拨给少数民族补助费而削减、压缩应该拨给这些地方的各项经费。在使用这批经费时,应逐项落实,严格检查,防止贪污、挪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对补助购买实物的一律不付现金,由县民政局直接转帐付款。
  各有关公社应派人到受支援的队进行落实,确实地把指定的项目搞好,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福安市档案馆福安县人民政府79年长期卷号3]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民政局、财政局关于追加少数民族补助费的通知
  (1979年9月21日)
  宁署民政(79)46号
  宁署财预(79)72号
  福安县民政局、财政局,地区民族中学:
  接省民政局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三日闽民族[1979]135号和财政局闽财事179号通知,追加我区一笔少数民族补助费,经研究分配你县13.5万元。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应按地区审批项目,专款专用,对今年发放和这次追加的补助费,年终时,应专题向我们报告使用效果。
  [宁德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福安县革委会民政局、商业局关于补助畲族妇女服装用布的通知
  (1979年12月4日)
  (79)安民政字第033号
  (79)安商业字第213号
  各公社(镇)革委会:
  接宁署民(79)059号、宁地商(79)283号文通知,根据省民政局(79)157号、省商业局(79)闽商纺字第068号文通知,为了照顾畲族妇女服装多用布实际困难,今年每人补助布票三市尺。补助范围原则、办法及注意事项均按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县(75)民字第05号、(75)字革商字第222号《关于补助畲族妇女服装用布通知》执行。现将一九七九年补助畲族妇女服装用布发放指标,安排如下(见附表):布票由各社(镇)按分配指标先向县商业局领取发放后,再造发放花名册经县民政局审核盖章报县商业局结算。剩余部分如数上缴;不能挪作他用。时间限于12月25日前办理完毕。
  [福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福安县商业局关于1979年度畲族妇女补助布票发放结算的报告
  (1980年3月28日)
  (80)安商业字第054号
  宁德地区商业局:
  我县一九七九年度畲族妇女补助布票发放工作已告结束,根据宁署民(79)059号,宁地商(79)283号文按26050人计算,每人补助3尺,预拨布票78150市尺,实际发放24850人实发布票74550市尺,应上缴1200人,布票3600市尺,特上报结算。
  [福安县人民政府80年卷号1]
  福建省民政局、财政局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范围和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1980年4月15日)
  (80)闽财事字第070号
  (80)闽民族字第071号
  各地、市、县财政局、民政局:
  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79)民财字第268号、(79)财预字第77号《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现对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使用范围和财务管理重新修订,通知如下:
  (一)国家预算中每年安排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是在正常经费以外用于解决有关少数民族一些特殊开支的专款。补助费的分配使用,应照顾少数民族的特点,体现党的民族政策,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四化建设。
  (二)使用范围:重点用于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方面某些特殊困难的补助开支。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其他一些特殊困难的补助开支,作一般照顾。
  (1)发展集体生产方面:主要是补助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生产中必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机具添置,发展畜牧业和营造林木,整修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水电站和架设近距离的小型动力电源的补助,科学种田中添购必要的实验器材的补助,直接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小型加工厂的装配和维修的补助。
  垦复茶园、果林园、油茶林、油桐林等其他经济林木上添购必要的生产资料、树种苗的补助。
  (2)文化教育方面:用于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队办文化站购买图卡、报刊等费用补助,以及民族中、小学添置少量必要的教具、课桌椅等补助。
  (3)医疗卫生方面:主要补助合作医疗站添置必要的药品、器械。
  (4)交通方面:按规定在农业税附加中开支而无力解决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间大道、便桥、渡船的整修、材料等必要的补助。
  (三)财务管理:
  (1)每年的预算指标,由省民政局提出具体方案,经与省财政局协商确定后,共同下达。
  各地、市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按照使用范围,把需要补助的建设项目,在注意发挥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逐项进行落实,在第一季度前汇总,逐级把计划(包括使用县(市)、单位、项目、款数)上报,省民政局和省财政局在省确定的指标内进行普查并办理对各地、市分配预算。
  由于特殊原因补助费当年使用不完的,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2)补助费要专款专用。各地、市、县不得因有补助费而削减或顶替正常经费。要经常检查使用情况,对贪污、挪用、铺张浪费的应追查责任,分别情节,严肃处理。
  (3)各地、市、县民政、财政部门在安排使用少数民族补助费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作用,防止盲目分配、平均使用、积压不用和浪费等现象发生。既要抓好计划,也要抓好检查,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
  (4)使用补助的地、市、县应将使用的情况(包括项目、款数、效果、好的典型、存在的问题、主要经验等)于下年度二月底以前报省民政局和省财政局汇总转报国家民委和财政部。
  (5)该项补助费预算,列“其他支出”类“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款科目。
  (四)以上规定自一九八〇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福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福安县人民政府80年卷号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