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建省民政厅送“关于几个畲族大队生产情况的报告”的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727
颗粒名称:
福建省民政厅送“关于几个畲族大队生产情况的报告”的函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335-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民政厅送“关于几个畲族大队生产情况的报告”的函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民政厅
生产情况
内容
(63)民族字第0708号
省农业厅、水利电力厅、省人民银行:
我厅民族事务处“关于几个畲族大队生产情况的报告”送请你们参考。
关于几个畲族大队生产情况的报告
根据厅的指示,我处派人配合福安专署及有关县民族工作干部到宁德、霞浦、福鼎三个县了解了猴盾、炭由头、大坪、草岗、南洋山和牛埕下等6个畲族生产大队的生产情况,这6个大队除南洋山外,57年都一度划属民族乡;也都是老区。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畲族人民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翻了身,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当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现将初步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6个大队的一般特点是:
1.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小队小的只有三、四户,村与村一般都相距三、二里,下山赶集一般要走一、二十里,如宁德县的大坪大队社员砍一担柴挑到八都卖,将近要花一天工,同公社的汉族闽坑大队砍好柴堆到公路上,一个劳力一天就可赚上12担的钱。
2.山高水冷、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花工较大;自然灾害较多;粮食产量较低。农地平均占34%,80%是梯田,酸性较大的粘质黄土占70%,水稻复种面积仅9.8%。季节一般较山下平原地区迟十来天,每亩耕地平均要多花10多个工,由于靠天田多,没有什么大型水利,天旱田干,山洪暴发又首当其冲,有些队旱灾、水灾且较平原地区严重,山林围绕,虫灾兽害也较多。每亩耕地产粮平均比山下平原地区少100—150斤左右。
3.农业以外的多种经济占总收入比重较大。57年以前,一般都占40%左右,主要是茶叶、山林和畜牧业。有的队多种经济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如福鼎县的牛埕下大队57年茶粮产值对比为6:4。
4.由于居住分散,距离公社领导中心较远,文化较落后以及部份社员不通汉话等原因,领导管理上也比较不便。
解放后,贯彻了民族政策,实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党和国家多方面给予关怀和扶持,这6个大队普遍的人口增长,粮食增加,多种经济大量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很大的改善。生产生活显著提高,以霞浦县的草岗大队为例: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下,这些地区也和汉族地区一样,战胜了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从灾后生产恢复、发展的速度来看,6个大队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1.草岗恢复发展最快。(这类畲族地区人民约有1万1千人,占三个县畲族总人口20%)
2.霞浦县的南洋山大队恢复速度居中(这类畲族地区人口约有2万7千5百人,占三个县畲族人口的50%)
3.福鼎县的牛埕下和宁德县的猴盾、炭由头、大坪等四个大队,恢复较慢(这类畲族地区人口约有1万6千5百人,占三个县畲族人口30%)
恢复较慢的这四个大队最困难的时期也已渡过。今年,6个大队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干部群众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集体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巩固了。春耕生产的进度和质量比去年快和好,猪只增加了20%,新垦复和发展了茶园256亩。形势一年比一年好。
二、当前问题
6个大队总计,粮食达到57年的75.4%,茶叶40%,猪42.3%,牛60%,羊63.8%,山林面积缩小到只达57年的29.2%,其中牛埕下、猴盾、炭由头、大坪等4大队还有荒掉的茶园336亩未垦复,占原有茶园面积54.5%,猴盾、炭由头、大坪等3个大队还有荒掉的耕地246.60亩未垦复,占原有耕地面积15.2%。这3个大队,60年死亡109人,外流未归19人,死亡和外流中全半劳力占80%,劳力一时也不能完全恢复。总的来看,这些畲族山区生产大队由于原有经济基础较差,受灾较深,困难较多,恢复较慢,粮、茶、山林、畜牧等全面恢复发展,项目多一些,担子也重一些。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
1.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缺乏的情况还很突出。62年度6个大队社员每人平均现金收入(包括个人小自由收入)为35.7元(最高的草岗71元,低于35元的4个大队,最低的队只有20元),每人平均口粮(包括个人小自由收入)为297斤。(最高的草岗465斤,低于320斤的4个大队,最低的队只有200来斤)。共有超支户350户,占总户数72.5%,(收入较高的草岗也有53%的户超支)共超支26220元,平均每户超支74元,春夏荒缺粮户113户,占总户数22.7%,另4个大队的统计,欠国家贷款及其他公款20143元,平均每户欠70.4元。收入较低,负欠累年增加,大小队公积金、公益金都只是帐上有数,一方面缺乏资金,另一方面资金的需要量很大。4月份调查,各项生产资金,可以自筹的不计在内,当前尚缺21897元,平均每个大队缺3649元,(属于集体部份60%,个人部份占40%),具体数字如下表。
资金缺乏,很大程度影响了生产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如6个大队有155户家庭有条件养猪,但无钱买猪苗,占总户数31%,畜牧业因此不能很快赶上去。又如牛埕下大队,准备再垦复茶园150亩连过去已垦复的茶园套种地瓜共250亩,需花7500个工,全队男女劳力突击15天可以完成,做得到,年内即可增产茶叶15担,地瓜4至5万斤,再过两年,茶叶可增产100担,立竿见影,一举两得,是一项对全面恢复生产带关键性的措施,但因社员口粮,现金有困难,农忙前后要搞零星副业,劳力集中不起来,做不到。4个大队共缺此项垦复资金(即在集中垦复时期给社员预支的现金)3066元,因此老茶园不能动手进一步垦复。
2.部份社员对走集体化道路思想还不够坚定。62年除草岗完全坚持了集体生产以外,其余5个大队都不同程度地田集体、农单干,或者“多分自由地”,有的小队完全单干、茶叶、山林也是集体管的少。这5个大队社员现金收入,小自由部分平均占50.6%,口粮45.9%,今年虽普遍回到集体生产的轨道,但一部份人单干的心还没有死。牛埕下有的人要求继续保持田集体,农单干,“恢复元气以后,再搞集体化”,南洋山有的社员把过去已经折价入社的农具藏在家里,不肯交队使用,有些人议论:“集体好是好,就怕人心不齐,减产吃不饱”。部份队干特别是小队一级干部不敢大胆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由于存在某些观望情绪或者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对如何依靠集体,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生产,还缺乏全面的规划,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比较慢,没有像汉族地区那样大张旗鼓。我们走过的霞浦县山坪畲族大队,有的小队下地瓜苗还是各户各户的暗中排好,准备可能的时候再单干,这5个大队,如果领导抓的不紧,部份偏远分散的生产队再来明集体,暗单干,或者粮食集体搞,山林茶叶等放任自流,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3.山区的领导力量还比较薄弱:过去属民族乡的5个大队,原来都有本民族的半脱产干部直接掌握领导,58年民族乡并掉后,这批干部抽走了,目前,公社一级,畲族干部一般较少,公社的领导力量也主要放在汉族大队,如猴盾、炭由头、大坪所在的闽坑公社,共5个大队(汉族2个)公社4个干部,只分配一个畲族社长包干山上比较边僻分散的这三个畲族大队,其他3个汉族干部则包干下面比较集中的二个汉族大队。除了草岗,工作组和公社的汉族主要干部一般时期去的少,有的去了,也多只是吃一餐中午饭就走了,工作上具体帮助较差。草岗大队是华东农业先进集体单位,至今没有建立党的支部。牛埕下大队原支部书记因大队无钱支给补贴工分,辞了职,现任支部书记也因同样原因,想不干。大队干部工作上的困难比较多。会计水平低,38个小队会计,14个称职或勉强称职,24个记账记不清,(没有达到扫盲水平),这也影响了进一步管好集体经济。
三、几点意见
根据在6个大队调查了解的情况,对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畲族山区的生产,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过去两年刮单干风中,凡是坚持了集体化道路的单位,生产恢复发展较快。牛埕下有两个生产队较好地坚持了集体生产,粮食和现金收入高于其它生产队,草岗依靠集体,开展多种经营,粮、茶、副业全面发展,更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巩固集体经济,是当前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首要关键。要提请有关地区党委,进一步加强对畲族山区的领导,适当多派工作组到畲族大队去,并尽可能长期驻队,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到山区的每一角落,以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畲族人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更快地改变山区面貌。对畲族干部要多培养多帮助,畲汉聚居的公社,要尽可能配备适当比率的畲族干部,畲族会计要注意通过组织轮训辅导,培养提高。
2.山区生产有许多特点,例如,酸性较大的粘质黄土居多,过去习惯使用牛骨肥,几年来供应很少;水利,一般投资较多,受益面积较小,较难列入水利部门的计划,但需要又很迫切;农具损耗量较大,造价较高;农副产品,挑运出售,花工也较多;山林经济的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等等,粮、茶、畜牧、山林等各方面的特殊问题和具体困难,都得要求各有关部门共同关心,帮助解决。必须结合各方面的力量,继续对畲族山区生产大队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对一些困难多,恢复慢的大队要予以重点扶植。几年来,银行贷款和穷队投资对支持畲族人民克服困难起了很大作用。要建议银行在拨发贷款中,继续对畲族山区予以照顾,在畲汉什居地区,对同一公社内的畲族队和汉族队,贷款数额,注意合理分配。贷款和少数民族补助款,今后都应进一步贯彻“重点使用”的原则,以更有效地帮助困难大的队,集中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茶叶是山区的一项重要收入,畜牧业提供肥源,也能较快地为社员增加收入(如南洋山大队去年畜牧业收入每户平均48.40元)。发展茶叶(特别是垦复茶园)和畜牧业对积累资金,促进粮食过关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也符合山区经济以短养长的方针,畲族山区在当前恢复和发展生产中,一般应以粮为纲,以茶叶和畜牧业为重点,同时照顾长远利益,搞好山林。茶叶和畜牧业需要进一步抓起来。要建议茶叶部门对垦复茶园、发展茶叶,在资金、技术以及初制茶厂和收购点的设置等各方面给更多支持,并根据原有基础,多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畲族大队作为茶叶工作的重点。发展畜牧业中的猪苗资金问题,应作为经济扶助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注意帮助解决。
[138—6—97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