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县人委会关于我县当前少数民族概况的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53
颗粒名称: 建瓯县人委会关于我县当前少数民族概况的报告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建瓯县人委会关于我县当前少数民族概况的报告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建瓯县 报告

内容

我县有苗族人口1002人,分布在房道、车由、小认等四个区,提垱坤口坪林张垱等17个乡,这些少数民族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都已加入农业高级社,生产有了发展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不管从政治上和经济以及风俗习惯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对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和上级以及党的民族政策表示衷心的感激,我们最近重点调查了东泽区坤口乡少数民族情况可作我县少数民族的代表性。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少数民族的特点是(指苗族)性情刚强,男女均有劳动习惯,生活朴素,能吃苦耐劳,勤俭治家,是我国优秀民族成员之一。在旧社会封建统治的摧残和压迫下,生活过得极为痛苦,受了当地汉族的歧视。解放后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和在党与政府的关怀,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了翻身。首先是政治地位的提高,如坤口乡的少数民族雷清婢(共产党员)当选为乡人民代表,雷长灿(共产党员)当选为副乡长,雷灼弟(女)当上坤口乡妇女主席,其他当社干和二层干部的就更多。因此他们在政治上已经能与汉族人民一道来共同管理国家的大事,在经济上来看,生活亦有显著的提高,如石梗村解放前只耕144亩(180斗)田,年产量2万斤,现在耕240亩(300斗),年产量达4万斤,不仅播种面积增加就原单位面积产量亦有提高。又如任后村解放前每年要向外乡挑进粮食2万斤,解放后1955年还卖了余粮1,2000斤,把缺粮村变成余粮村。由于生产不断发展,随之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如龙井村31户少数民族就有7户盖了新房。从穿戴方面过去是破烂的粗布衣,现在都喀吱布,冬天是毛绒衣呢裤等。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如龙井村31户少数民族就办1所民校,任后村少数民族17户也有1所民校,入学儿童计30人,还培养扫盲义务教师。这是党的领导下各方面发展和提高的成绩。但我们对少数民族的政治思想教育还做得不够深入,只是一般化没有加工,同时对保持和发扬少数民族的积极性还不够,并且对民族团结政策也宣传不够,再加当前在农业生产中及物质供应的方面还缺乏经验和办法,因此也引起少数民族同样和全国情况一样,在人民内部矛盾占着主要的方面,因此在大放大鸣中也放出正确和不正确的意见。其主要有几个问题:
  (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如兰福婢说:“过去我们少数民族的子弟不要想念书,现在有了共产党帮助我们兴办学校,才有书念。”69岁的兰辰寿、雷秀婢说:我活了几十年没有穿过棉衣,现在穿上第一件的棉衣,真是感谢共产党领导好。龙井村少数民族说:过去38户只有4户人够吃,6户过年要吃野菇,5户过年要吃二顿粥,有23户只够吃到次年正月,就要借高利贷谷子来吃。现在三顿吃饱,不怕没粮食,不要再受高利贷剥削。(下略)总的来说他们对我们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照顾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对政府和企业单位提出要求和意见,如兰福婢说“要求政府进一步关怀少数民族文化进步,适当拨款补助兴办学校,□垱少数民族要求政府照顾少数民族妇女习惯,另发每个妇女布票5尺以便制围身裙子,另要求政府拨款补助靛垱乡水尾水坝。雷全吉提要求政府加强对复员军人教育,要召开复员军人会议进行教育和学习。兰吓德提粮库駪谷有缺点,(下略)对农业社的经营管理和社干作风等了提出不少意见,同时也有不少错误的意见,根据上述放鸣情况我们作了认真慎重的研究和处理,同时也有不少错误的意见,根据上述放鸣情况我们作了认真慎重的研究和处理,对处理总的情况我们分四类进行:
  (1)有关政府企业工作人员作风及乡社干作风和农业社经营管理等这一类,我们就分别转给有关部门和个人认真改正和参考。
  (2)关于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只要是正确的政府又有力量办到的就认真去办,如要求为女增发5尺布票
  和修理水坝等都与商业局和水利部门作了研究已给予适当解决(有少数民族妇女600多人需要布票3000多尺)。
  (3)关于当前生活困难问题,已于11月9日发下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困难补助款950元帮助解决困难并在发放中结合宣传和解释。
  (4)对于放出的错误意见,已结合大辩论中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批判,总的通过以上辩论和处理,使少数民族政治觉悟更加提高,对党和政府更感满意,因而现在同样地积极热情地投放生产高潮。
  [138—2—78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