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苗族情况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50
颗粒名称: 长泰苗族情况报告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87-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长泰苗族情况报告,苗族分布于我县北部高峰地带,居于山头崙上,至今已有数百年,生活于解放前是受剥削受欺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度生,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逐步地改变了风俗习惯,打破了旧有风俗,加强了族间关系,特别是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更加强了汉族与苗族之间的密切关系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长泰苗族 情况报告

内容

一、苗族情况:苗族分布于我县北部高峰地带,居于山头崙上,至今已有数百年,生活于解放前是受剥削受欺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度生,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逐步地改变了风俗习惯,打破了旧有风俗,加强了族间关系,特别是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更加强了汉族与苗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人口分布情况:苗族人口分布在我县岩溪区坂里基点高层乡的4个自然村中,即总计23户,94人,其中,蔗头自然村全村15户,59人,东山自然村6户27人,下龟自然村1户4人,高层自然村1户,4人。
  另外分布到别县有华安县娥山1人,安溪县白泉2人,总计97人。
  风俗习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少数苗是严密的不流通汉族习惯,有某些地方与汉族习惯大有不同,通过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逐步取消旧风俗。
  解放前:
  1.苗族最喜欢在年关时候组织大家歌唱苗歌;
  2.喜欢说苗族话,不喜欢说汉族话;
  3.穿衣服方面;老习惯是男女一律穿女衣,只有区别一个缝花边;
  4.结婚不与汉族往来,只是同族嫁娶来往;
  5.老家长死了,才有孝节日,其他死了没有,只有扛出去,其他都没有。
  解放以后:通过党和政府不断的领导和教育下,旧习惯大大不同,大大转变了。
  1.一般的有流通汉族话了,但内部还是说苗话;
  2.衣服方面:取消了男人穿女衣,女人多缝花边;
  3.结婚与汉族也打开关系了,养成有来往习惯;
  4.人死也都一样看待,没有其他区别。
  解放前后在苗族中有威望的人,当然在国民党时候是甲长为头,如蓝水源,蓝子庭二甲长,在国民党时候每户都要给做工,不然大祸就来,这二个都已死了。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领导苗族群众进行各种运动,在运动中出现能为他们办事的最有威望人的有是能为人民服务的人:如蓝香,蓝祥等二人。解放以来参加县乡政权活动有如下:
  蓝香:男30岁,贫农,文盲,共产党员,1955年入党。曾任县人民委员,人民代表,乡副乡长,民兵,调解委员,生产委员,社务委员,初级社社长,护林主任,水利主任,于1953年5月到省参加会议。现任副乡长,社务委员,县人代表等。
  蓝祥:男35岁,初小程度,贫农、非党劳动人民,曾任县供销社社员代表,社务委员,高级社副社长,现任副社长。
  蓝豆:女,现年21岁,贫农,文盲,青年团员,调解委员,出席县团代表,现任团高层乡副支书等。
  蓝南山:男20岁,中农,曾任乡民政委员,民兵,现任民政委员;
  钟火:男32岁,中农,曾任乡民兵,现任民兵;
  蓝春龙:男30岁,贫农,曾任乡委员,现任乡委员;
  总计6人,乡政权主干2人。
  二、苗族与汉族关系:
  解放前:最大区别是人的称号及壮丁,如在国民党时,每期壮丁都叫苗族1名,或其他剥削手段,苗族人如路上碰到汉族人,或在某些场所,经受骂耻笑为“南雷犬”。特别是反革命分子×××(已镇压了),他公开的说,你们苗族是住我的山下,所做的田地是我们祖宗的,叫苗族每年做米糕60个,鸡1只去他祖宗墓前敬拜,并要每年每户给交1担木柴,田地每冬要按他所说数量交租。
  在汉族群众中最坏影响是看不起苗族人,并说:“南雷狗上山砍柴头……”等话,这样流传出去。
  解放后,在党政积极正确领导下,逐步取消封建残余思想,关系上也好转了,来往关系也进一步巩固起来了。
  三、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是在政治待遇上少有所区别,如在1955年挂军属光荣牌时,别的地区用罗鼓,干部悉去,苗族军属是叫通讯员用加志背去,另外是光荣榜寄人送去,等好几天才收到,这样对群众中产生了不好影响,如慰问时也无人去。
  长泰县委统战部
  [漳州市档案馆13—1—2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