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神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116
颗粒名称:
神话
分类号:
I277.5
页数:
50
页码:
1-48
摘要:
本文收录了宁德地区神话故事分类为天地开辟、自然及其变化、动植物、祖先、人类再繁衍、神和神性英雄等神话。
关键词:
宁德地区
神话
故事
内容
男造天 女造地
说是大千荒古那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后来两个人分头造天造地了。
天是男人造的。男人懒,做一气歇一气,不是抽烟就是喝茶,结果把天造小了,绷得紧紧的。地是女人造的。女人勤,没停没歇,一头埋进去掘。掘呀掘呀,男人大喊一声:“地造大了!”女人赶紧抓了几把,想把地缩小回来。这一缩不要紧,有的地方凸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皱憋糟(皱憋糟:皱巴巴的意思。)的。
从此,那凸的地方就变成了山岗,那凹的地方就变成了湖海,五个指头抓出了许多江河来。
畲族女人自古以来,就是那样的勤劳会做。
讲述者:钟瑞珠 女 35岁 畲族 初小
福安市溪柄镇金竹坪村农民
采录者:郑万生 男 55岁 汉族 高中
福安市文化馆干部
流传地区:福安市溪柄镇各畲族村
1987年5月20日采录故事员钟瑞珠小传
钟瑞珠,女,畲族,一九五二年出生于福安溪柄金竹坪村。金竹坪地处偏僻山区,往年只有十几户畲族人家,还分上中下三个村。世居这里的畲族人,从小未听锣鼓响,老大未见戏上台。男人吃罢饭,闭坐灶坑凳。女人吃罢饭,也是拧纃织布。好在畲族祖宗们给自己的子孙流传下许许多多聊天过日子的故事,每当闲坐歇工之时,这些故事便成了人们的精神食粮。钟瑞珠的祖父、曾祖父都是金竹坪讲故事的能手。钟瑞珠便从祖辈嘴里继承了这块“金宝碗”。《男造天女造地》、《石神保人种》、《田螺与土鳅》、《仙脚迹》……几十个故事,就是钟瑞珠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钟瑞珠不但能讲故事,还善于唱畲歌。许多自己熟悉的故事,她能随口编成歌唱出来。在金竹坪村,乡亲们管钟瑞珠叫“故事迷”。有一回,她坐在灶前拧纃麻,锅里在煮猪食,她请一位客人讲故事给她听。那客人给她讲《石神保人种》等篇故事,她听得入迷了,查了又查,问了又问,恨不得把每个字都装进心里,等到故事查到底了,站起来一看,猪食煮焦了……
本次普查,钟瑞珠能讲各类故事和笑话一百多篇。
(郑万生)天帝造人
现在世上的人,肤色怎么有黄的、白的、黑的呢?传说是天帝造人时候造成的。
很早很早的时候,地上没人。那一年,天帝下凡来,看到地这么大,没有灵性的生命,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就忖要造人。忖造就造。天帝先用白泥土捏成三个人,放在火里烧。他性急,头一个未烧透就拿出来了,放在掌心一看,还是白白的,不够绰(绰:畲语指美丽。),就把他丢到一边去了。等了一行风,天帝算时间正好了,就拿出第二个来,放在掌心一看,黄澄澄的,不晓得几多生得好,翻过来覆过去看,不舍得放下去。等他忖起火中还剩一个时,赶紧拿出来,一看,已经烧焦啦,全身黑溜溜的。
后来,这三个土人都变活了。头一个就是现在的白种人;第二个就是黄种人;打尾一个就是黑种人了。
口述者:吴立鸿 男 18岁 畲族 初中
柘荣县楮坪乡湾里畲村农民
搜集整理:吴红妹 女 28岁 畲族 初中
柘荣县湾里畲族文化站干事
采录时间:1989年3月于湾里
流传地区:柘荣楮坪乡畲族村皇天爷和皇天姆造人在上古上古的时候,天和地刚刚分开,天上面有天神住着,地上是一片阔茫茫,平铺铺的无边无界的五色土,看不到半个人种。天神皇天爷和皇天姆,看看世间没人做世界,这怎么行?就下凡到地上造人。怎么造呢?皇天爷和皇天姆商量又商量,就用地上的五色土来捏人。皇天爷专门捏男孩,皇天姆专门捏女孩。他俩就这样蹲在地上捏着捏着,捏得手都酸了,蹲得脚也麻了!皇天爷说:“这样捏,要捏到何时,才能够把天下人都捏满呢?”皇天姆说:“这样吧!拿个天筛来筛吧!我铲土,你筛!”只见皇天爷身子一伸直就顶天高,捧来一个湖面大的天筛;皇天姆也拿来一把大铲,一铲就是几百担泥土。俩人你筛我铲,筛呀筛!东边筛黄土,西边筛白土,南边筛红土,北边筛棕土,四方筛过中央筛;中央筛的是黑土。筛呀筛!天筛圈圈转,土粒纷纷扬,纷纷扬,随风长,落地变成人模样,有手有脚有五官,男男女女几万万。黄土筛的黄种人,黑土筛的变黑人,白土筛的变白人,还有棕色、红色人。可是这些人痴呆呆没灵性怎么办?皇天爷与皇天姆又商量着,鼓起大嘴吹出两大口象风一样的灵气,一股是阳气,一股是阴气,这么多男男女女全都手舞脚蹬,睁开眼睛看着皇天爷和皇天姆哇哇大哭。皇天爷和皇天姆一看,高兴得哈哈大笑,笑声震天动地,这么多的人也跟着笑个不停。
一阵笑声过后,皇天爷和皇天姆又忧头苦脸起来。皇天爷问皇天姆愁什么?皇天姆说:“我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子孙,只知道傻哭傻笑,不会说话象哑巴不行,应该教他们说话。”皇天姆也问皇天爷你愁什么?皇天爷说:“我俩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子孙,一个个都贪懒躺着不动,要教训教训他们站起来,勤勤恳恳做世界。”于是,皇天爷掏了一大把竹枝,噼啪!噼啪!抽打着这么多各色的男男女女,赶到原来各色泥土的地方去做世界。皇天姆也拗七根长短不同的竹管,竹哨吹,教人学讲话。每到一个地方吹一种调子,到许许多多地方,吹许许多多不同的调子,教会了许多许多地方的人讲许多许多不同腔调的话。从此,世间人不论什么地方,还是讲那一种话;哭声和笑声都是一样。这是老祖宗当初一起向皇天爷和皇天姆直接学来的。也因为皇天爷和皇天姆取土造人,世间平铺铺的地上,被挖得凸凹不平,高的变山,低的成江河湖海。
讲述者:蓝升兴 男 75岁 畲族 私塾
福鼎县桐山镇浮柳村裁缝
搜集整理:蓝俊德 男 46岁 畲族 大专
福鼎县民委干部
蓝清盛 男 38岁 畲族 大专
福鼎县双华文化站干部
采录时间:1988年12月
流传地区:福鼎县桐山镇各畲族村最初的人和后来的人如今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后来的人哩。古早的人本是男女同体的,就是讲一个人既是男人也是女人。一个人就能生仔,生的仔也是男女同体。那时候的人没有讨老婆,没拜堂入洞房的事。也没有男人争女人或女人争男人的事。 人类未撩大未撩细(指互相未打扰欺负的意思。),和睦安乐地过了好长好长的日子。有一巡天的凶神,看人活得美满,心间里大恼火,那是妒火。伊忖,贵为上界神仙、西土佛祖,还老老实实做单身,而你这下界尘埃里的人,倒男女合一身,这多喜乐。伊呒讲价地降落云头,拔毛折蕨一样把人全摄上云头,抽出宝剑将人身劈成男还男、女还女,直劈得两眼发青,还是气呼呼地骂不停口,将劈开的男女乱抄一气,然后随手抓起往东南西北乱扔乱抛。开头一抛抛得老远,后来,腹肚饿了,也就扔得近些。末了,索性不耐烦地用脚板胡乱踢或拨扫下云头。打发过下凡间的男女,他这才打道回府。
这一来,被生硬拆散的人这一半和那一半——也就是男和女可苦了。他们为了找回美满和乐,为了繁衍后代,便漫天底去找另一半,历尽千辛万苦。有些人这一半还能找到那一半,他们结成一对儿,他们的脾性、志趣相投,有时连音容笑貌都相象,就象一母所生同胞兄妹哩。有的这一半找呀找,找到一个又一个似是而非的另一半,可没几时又格格不入,离异了,甚至反目成仇。有的千里有缘来相会——这是巡天凶神最早,气力足,抛得远的一对男女;有的俏冤家就在隔壁厝——那是巡天凶神后来用脚板拨扫下云端的男女。男人和女人恩恩怨怨地在凡间上演了许多悲喜剧,想不到吧,全是天神一时妒心所至。在人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每个人注定了在天底下都有和你相适投合的另一半,你若耐心去寻找,总会找得到的。
讲述者:蓝石德 男 36岁 畲族 小学
寿宁县凤阳乡篾匠
搜集整理:郭忠积 男 32岁 汉族 高中
寿宁县后棋垅人
流传地区:寿宁县斜滩镇、凤阳乡畲族村
采录时间:1989年6月20日
附记:〔1〕据寿宁县凤阳乡莲花墩畲族村钟伏全口述,寿宁县文化馆郑锦明采录的同体故事,有这样不同的情节:古底世上阴阳同体的人,被巡天凶神砍碎撒到凡间后,碎片落土生长成树,树结出果,这果就是人。有男有女,又成双相配,一代传—代,才有二世的人类。
寿宁一带有句骂人话:“你这仔,是柴树窟窿裂出来的。”人·肤色·语言
听说古早时候,世上原来没有人,上界天皇就派两个阴阳神下凡来传人种。不知过了几多年,世上还是这两个人。天皇看看大气,骂这二神没用,下旨要把二人砍成四片,从东西南北天门丢落凡间去。众天神也很气,掏刀砍碎后,把身尸涂上乌七八糟许多颜色,就从四方抛落凡间去了。尸体抛落凡间后,又活起来变成了人,也有男也有女了。原来这两个阴阳,神各人都是一半阴一半阳,被刀这式一劈,变成了阴归阴、阳归阳、男归男、女归女了。男女相配对,正好在世上繁衍了很多很多人。因这些人原先被天神涂上乌七八糟颜色,故此世上就有了黄、白、棕、黑等各种肤色的人。天皇有天到云头一看,凡间旺了这么多人,很高兴。可是这些人不知道讲话,天皇就叫铁拐李下凡教话。铁拐李下凡后,看人肤色不同,住的地方不同,也教了许多不同的话。故此,不同语言也就在凡间产生了。
凡间人总是合不来,往往为一件小事而争吵不休。这是因为阴阳神被砍分四门丢落凡间,变成人,都很难找到原来搭配的一爿了。故此几多好的夫妻,几多好的兄弟姐妹,几多好的亲戚朋友,一辈子合好好的总是没有的。直到如今,不管黎民百姓,或皇帝朝臣,都有争、有吵,甚至结仇恨,打仗,互相打死了许多许多人哩!世界一直不平静,源头就是阴阳神被砍碎从四面八门丢落后变人,后来凡间人永远找不到自己的那一爿。
讲述者:李圣回 男 36岁 畲族 初小
福鼎县前岐镇罗唇村农民
搜集整理:蓝清盛 男 40岁 畲族 大专
福鼎县文化馆干部
故事员李圣回小传
[=此处为插图=]
畲族故事员、歌手李圣回同志,是福鼎县前岐镇罗唇村马度头自然村人。一九五三年九月,李圣回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畲族农民家庭。只读小学二年级,后放羊看牛,因勤学好问,现有初中文化水平,是民间故事员。李圣回从小跟随祖父生活,受其影响,经常为小朋友们讲故事!随着年龄增长,社会阅历丰富,讲故事、唱畲歌成了佼佼者。至今能讲上百个故事。他故事题材广泛,有神话,各种传说,也有鬼怪、生活故事以及寓言笑话等等,讲述故事有技巧,善于组织悬念,常讲得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的结局,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卷选刊了《“二世人”怎么来的》、《人·肤色·语言》、《孟姜女出世》、《彭祖与麻姑》等12篇。李圣回同志又是畲族优秀歌手。他可连续唱二个晚上而不唱回头歌。有即兴而歌的本领,且记忆力极强,平时歌本一过目基本能背。十五岁那年,与名歌手对歌,一张口童音浓重。人家笑他是细妮子。他马上唱道;“你莫讲我人仔细,人仔细细脚手快,插秧可比鸡啄米,薅草可比做风台”。听众哄堂大笑。他对谚语也熟悉,这一次就为三集成提供上百条畲族谚语。(蓝清盛)太阳和月亮
千万年千万年前,天上的太阳有十一个,千万年千万年前,地上的人有尾巴。你想,天上有十一个太阳,没日没夜地曝,有多么热呀!打猎的人,种田的人,大汗流,小汗滴,辛苦极了,就躲进树林里歇气。这一歇呀就睡去了,睡到尾巴给白蚁食净光净光都不晓得。大家醒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尾巴都没有了。从此,人就没尾巴啦。
你想,天上十一个太阳,没日没夜地晒,山怎么不干?田怎么不裂?禾苗枯,鸟兽死,大家没饭吃,天天几千几百人饿死。有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对英雄夫妻:老公打猎,老姐(老姐:畲语即妻子。)摘野果;老公高九丈九,老姐高六丈六。看看这样下去,大家都会饿死,世界不成世界。就跑到高高山头,老公拿起弓箭,对准天上太阳射去。“嗖”地一声就射落一个太阳。老姐在旁边数:“射落一个咯!”老公又“嗖”地一声,老姐数:“射落两个咯!”老公又“嗖”地一箭射出去,老姐数:“射落三个咯!”……。老公射法真准,一箭一个,一箭一个,连连射落九个太阳,山头热气退一大半。老姐想想差不多了,也得留两个太阳照世界。一看老公搭箭又要射太阳,赶紧拖一下老公手说:“莫射!莫射!留两个!”可是“嗖”地一声,老公的箭射出去了!好的老姐一拖,箭射歪了,只擦去第十个太阳边边一层皮。虽然没射落下来,这只太阳吓得全身都凉了,脸也吓白了。老公问老姐说:“你要留下两个太阳干什么?”老姐说:“世界要光也要暖,黑漫漫,冷冰冰怎么行?留两个太阳,一个晒日时,一个晒夜时。”
老公说:“那你就管这个变凉变白了的太阳,叫它夜间上山照世界,让人们夜间歇气、好困。”后来人就叫它“月亮”。
老姐就问:“那你呢?”
老公说:“我来管这个发热的太阳,叫他日间上山照天下,让人们好打猎、种田。”
太阳是老公管的,后来人就叫太阳做“太阳公”;月亮是老姐管的,也就叫月亮做“月亮婆”“月亮奶”。
讲述者:李圣回 男 42岁 畲族 初小
福鼎县前岐镇罗唇村农民
搜集整理:蓝振河 男 62岁 畲族 简师
福鼎县文化馆离休干部
采录时间:1988年2月于罗唇村
流传地区:福鼎县前岐镇畲族村日头月亮和人祖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日头,把天地间照得光堂堂,没日间,也没暝间。那时,人的祖宗头,还长着毛葺葺的长尾巴。伊天性勤快,做田式总随意,精神足,就压着头掘,累极了,就放下倒头睡。那一回伊倒在大榕树下,荫凉爽快,一困眠不晓得多长久。等醒过来,哩,人好象轻快了点,一摸后庭,长尾巴没了,让白蚁群给啃掉了。人最难熬的就是顶门上曝晒的十个大日头。人的祖宗头也着实巧,伊抽来神牛的筋,砍来若木做成弓,磨利苍石簇做成箭,爬到昆仑山顶,弯弓搭箭,“嗖、嗖、嗖”一箭射裂一个日头,一口气射裂八个日头,碎片迸散苍天,就变成大大小小的星斗。人的祖宗头还要开弓搭箭,射第九个日头,伊老婆送饭来,叫唤:“吃事紧,做事宽,你歇歇吧。”老公把弓交给老婆,有滋有味填腹肚去了。老婆闲着,瞄着第九个日头,把强弓扯圆,只听“嗖”的一声弦响,一直战兢兢的第九个日头,吓一大跳,应弦翻了个跟斗,这就变得煞白的,浑身凉冰冰的月亮。 人的祖宗头吃饱,又要来射日头,老婆心软,见自家一声空弦,也把个光朗朗的日头吓成月亮,就劝老公放个软手,让第十个日头留在天上作个种。人的祖宗头,觉得老婆子说得有理,就依了。从此天上一个日头,一个月亮。
讲述:吴兰妃 女 71岁 畲族 寿宁大安人
采录:刘善林 男 26岁 汉族 寿宁一中教师十个太阳的传说传说从盘古分天地后,天空中有十个太阳,不分日夜从东边接连升起,照耀凡间大地。大地被晒得干燥燥的。东、西、南方向的太阳射照更加炎热,热得生灵都喘不出气来,水源断流,溪河干涸,百草枯死,树木不抽条,人群就睡在野外,尾巴都被白蚂蚁吃掉了,所以后来人就没有了尾巴。人们痛苦无边,祈求天帝保佑。天帝就命天神下凡,巡查。天神回到天廷禀报天帝,天帝晓得凡间生灵受苦受难,即命武弓神射杀太阳。有一首畲歌唱道:
天帝晓得凡间详,弓神拔箭射太阳,
十个太阳射落九,只剩一个照凡阳。武弓神随带神弓箭,屹立云雾之中,拔出神箭,瞄射太阳,拉得满弓,嗖、嗖……,连续射中了八个太阳,徐徐落地。第九个太阳转身正要跑走,武弓神的神箭早已发射,嗖的一声,正中背后,从此第九个太阳减少光芒形成了阴影,变为月亮。打那以后,在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太阳出来是白天,月亮出来是夜间,人们经过一天的劳动,晚上就能安安静静地睡到天亮了。
口述者:雷清泉 男 64岁 畲族 私塾三年
采录整理:雷珍琨 男 58岁 畲族 高中
宁德市民委退休干部
搜集时间:1988年9月2日
流传地区:宁德畲族村射日
远古时,天上排排出十二个日头,没暝,光堂堂,热烘烘,人象红锅壁上的蚂蚁,走投无路。神箭手后羿的细囝,活活被日头曝死。后羿大辣火,举起神弓,搭上神箭,嗖!嗖!嗖!一箭一个日头。要射最后一个日头时,有个李大仙大惊:如果日头通盘射落,世界就一片漆黑,那时又冷又暗,人虽生也同死差不多了。伊赶紧伸出一只脚板挡住日头。后羿的箭已离弦,只听“哎呀”一声,李大仙脚踝中箭,这个日头也惊够煞了呀。李大仙从此却拐了脚,后来人唤伊作“李铁拐”。后羿怪李大仙多事,又搭起一支长箭,要射最后这个日头。伊阿奶开口讲:“囝呀囝,你就留一个日头给我晒衣服吧。”后羿孝顺大人,这才放下神弓,饶了那最后的一颗日头。这日头日间朗朗光,夜间放下面罩,就迷里朦胧,人喊作月亮。
讲述者:钟伏波 男 64岁 畲族 中专
寿宁县斜滩镇水龙湾人
搜集整理:郑乃应 男 55岁 汉族 高中
寿宁县斜滩镇干部
流传地区:寿宁县斜滩镇畲族村
采录时间:1989年3月12日故事员钟伏波小传 钟伏波,男,畲族,一九二五年出生。寿宁斜滩镇水龙湾人。三岁失母,十五岁丧父,与叔叔相依为命。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当过副乡长,大队党支书,公社副书记。粮站站长、县民政局局长等职务。一九五八年到武汉中南民族学院进修一年。钟伏波同志自小酷爱民间文学,记忆力好,复述故事能力强。因他长期做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接触面大,尤其畲族群众,与他说起山哈话,对唱山哈歌,倍加亲切。为了配合工作,他常在作报告时引用民间的故事或歌谣、谚语,使各种报告特别生动,极有吸引力。他的故事绝大多数是畲族民间故事和传说,故事情节较完整,趣味性强,他能连说几天几夜故事不重复。钟伏波同志还是寿宁县畲族村人们公认的“歌王”。曾到福安、罗源等地赛歌。他出口成歌,歌成河。因工作需要,他还会创作各种新畲歌,新时政歌。这些歌谣,被县内外的畲胞广泛传唱哩。
本卷入选他讲述的故事有:《射日》、《金桔寨》、《鲁班的传说·柱基石和屋架》、《姑嫂复仇》等11篇。
(郑锦明)雷公与雷婆
古早时,有个细妮仔叫雷公,没爹没娘,性情象火烈,一条腹肠直直直;喉门大得很,喊一声天摇地动。十六岁那年,他上山砍柴,跌落深山沟,被茅山法主救活,带去做徒弟。一连在茅山住了三年,茅山法主没教他什么,只是天天叫他提水劈柴。一连三年过去了,提水水桶由小到大,不知提坏多少个;劈柴斧头由轻到重,不知用坏多少把。日子过得真快,这天,茅山法主忽然对雷公说:“徒儿,你跟我学艺三年,现在可以下山了。”雷公说:“我跟你三年,只是叫我提水劈柴,没学到什么,怎么就叫我下山呢?”法主说:“你三年提水、劈柴,已经练就一双好臂力,可以下山了!我现在送你一把斧头,千万要记住,只能使用斧背,莫用斧口。”雷公听了接过斧头,拜别下山。雷公一路上走呀走,走到一棵几十人揽的大树下歇气,拿着法主赠的斧头看了看,想试一试这斧头的威力和自己的功夫。不巧“卜”的一声,歇在树上的乌鸦,那乌鸦屎刚好屙在他肩头。他一生气,就抡起斧背,向大树打去。这一下好厉害,震得这棵几十人揽的大树摇摇动,老鸦窠全都震落下来,撒满一地。“哇呀!哇呀!”乌鸦惊得飞半天。他感到自己这三年没白学,这斧头好厉害,心里实在快乐,扛起斧头快快赶路。走呀走,走到日头快落山,忽然面前跳出一个手持一把大铁凿的女子。雷公看看这个女子,又高又大又粗壮,像一座金刚拦在路中。女子要他赔那棵被他用斧头打坏的大树。雷公说:“谁晓得半路上这棵树是你的?”女子说:“这树是我祖公种的,几千年了。你不赔,我这把铁凿也不肯!”雷公一听真气,就说:“你要我赔,我这把斧头也不肯。”说着就一斧头向那女子劈去,谁知道铁凿、斧头一来一去没几下,雷公就打败了,两个眼珠都被那个高大女子的铁凿凿得挂在眼皮下。这女子问雷公服不服。雷公说:“服是服了,可是我没钱赔!”这女子说:“没钱赔不要紧,只要答应我一个条件。”雷公问:“什么条件?”女子说:“你给我做老公!”雷公说:“你要我做老公,为什么把我眼珠凿了?”女子说:“眼珠凿坏了不要紧,我教你去一个地方可以医好。”雷公问道:“到哪位处去治呢?”女子指着南方说:“天上只有闾山法主才能治好你的双目。”雷公当下就应承了做她丈夫。那女子高兴地扶起雷公说:“等你治好双眼,我来接你。”说着在雷公背后拍一巴掌,一阵风就把雷公吹到闾山“彭”地一声跌落地上。雷公一骨碌爬起来,只听得面前有个老人家的声音问道:“你这个野孩子的眼睛,大概是给那个布女仔挖坏,又叫你来找我求医的吧!”闾山法主说:“好、好、好!总算我们有缘,我答应给你医,可是医好后,你可要留在我这里跟我做徒弟呀!”雷公听了非常高兴,连声说:“可以!可以!”雷公一答应,闾山法主就用双手捧起雷公两粒眼珠按入眼眶,搓搓几下就好了,只是眼珠凸出一点。这时雷公就向法主求艺,法主说:“你就给我舂米吧!”舂呀舂,一连舂了三年。这天闾山法主就和雷公说:“徒儿,你跟我三年,现在可以回去了。”雷公讲:“师父,这三年我没学什么艺,怎能叫我回去呢!”法主说:“你替我舂了三年米就是学艺。现在你的臂力比以前更好了,我再赠你一把舂臼槌,你要很好使用。你要记住:一是你的眼珠突出来,要保护好自己的双目,莫随便眨眼睛,不然,眼水不止;二是给你的这把舂槌,一定要一口气扛到家,莫在半路放下,不然会出事的。”听了法主这样交代,雷公只好接过舂槌,拜谢法主,离开闾山。一路上,他记着法主的吩咐,走了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眼睛皮合下来又睁开,合下来又睁开,实在辛苦,实在要困。这夜走呀走,眼睛皮一合就睁不开,人一跌倒,舂臼槌掉在地上。这一下,只听得“哗啦啦”响,天摇地动,原来平铺铺的大地,给舂槌震得裂成凹凸不平,变成高山深谷。雷公一看,天地全变了,眼睛一眨,只见一片火光,连眨几下,天地照得光亮亮,只听劈雳一声大响,树林劈倒的劈倒,起火的起火,连天廷都震动起来。玉皇大帝大惊,就派四大金刚带领天将捉拿雷公。雷公看见天兵天将来捉,拿起舂槌就打,天兵天将一个个都打不过雷公。玉皇大帝就叫女儿大公主,就是那个要雷公做老公的,又高又大又粗壮的女子去捉雷公。雷公见她来,才老老实实地跟她上天廷,给她做老公。这就是现在人间讲的雷公与雷婆。雷婆和雷公性情一样刚直,喉门一样大,两人在天上一看人间有不平事,雷公眼睛就禁不住一眨,火光一闪就是电闪一亮,两个人一个拿铁凿,一个拖舂臼槌,“哇啦啦,哇啦啦”大喊,要打坏人。雷声轰轰响,所以人间坏人都怕电闪雷响,都怕雷公雷婆。
讲述者:蓝俊德 男 45岁 畲族故事员
蓝开雅 男 68岁 畲族 农民 文盲
搜集整理:蓝振河 男 64岁 畲族 干部 简师
采录时间:1987年4月20日
流传地区:福鼎畲族乡村金蚕姑娘与牛金星弥勒佛管天下的时候,人世间男女老少都是赤身露体。地土肥,满山遍野出粮食,世间人吃饱困,困醒吃。这样过了很多年很多年,土质瘦了,不长庄稼了,世间人没吃没穿很可怜。灶君娘娘就上天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金蚕姑娘下凡教天下女子养蚕、织布、做衣裳穿;派牛金星下凡带几千萝几万萝草籽,教天下男人撒草籽,三步一撮,三步一撮地种好肥田草。可是牛金星偷懒,他没有教会人们怎么种草籽,人们不晓得怎么种,拿来草籽遍地乱撒。第二年,满山遍野草逢逢,没生一粒粮食,百姓又饿死许多。灶君娘娘看不过去,又上天奏一本。玉皇大帝听了,一鞭打倒牛金星,牛金星立刻现出两个角、四脚蹄的本相。玉皇大帝要把他贬落凡间替人犁田,牛金星耍无懒,倒在地上不起来。玉皇大帝就叫人把他捆起来,由金蚕姑娘背他一起去人间。牛金星不甘愿,一路上四脚蹄拼命踢金蚕姑娘后背,金蚕姑娘实在痛,背到半空中,就把牛金星丢落人间。这一丢呀,牛金星跌在地上,上唇的牙齿全部跌落了,肠胃也摔伤了。所以一直到现在,牛还在替人间犁田;牛的上唇还是没有牙齿;一吃草就翻胃。蚕背上也有四处伤痕。
讲述者:钟梅娟 女 73岁 畲族 农民 文盲
搜集整理:蓝俊德 男 46岁 畲族 干部 大专牛大王
很久很久以前,牛在天廷做司草官。每年春天,遵照玉帝的旨意,向人间施撒一次草种,长成肥草,让牲畜做食料。有一年春,遇上大旱,牛官撒到人间的草种都枯死,不少牲畜因为缺草,活活地饿死了。土地爷看到这情景,就上天向玉帝禀奏,恳请再给人间赐草。玉帝说:“一年向人间撒种一次,这是天规,不得有违。”土地爷见玉帝不肯开恩,只好失望地回到人间。牛官也好不自在,心想:不给下界撒草,牲畜都要活活饿死;给下界撒草吧,没得玉帝旨意,要违犯天条!它感到上下为难。这时,从下界传来一阵阵凄惨的叫声,它向下界一望,只见人间一片枯黄,许多飞禽走兽饿死在山野,有的饿得半死半活,倒在地上哀鸣悲叫。牛官见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到了晚上,牛官翻来复去地睡不着觉。想呀想呀,最后它什么也不顾了,爬起来,偷偷向人间撒下了新的草种。没多久,漫山遍野都长出了青草,牲畜又在林间山野活跃地欢跳起来,牛官心里十分快活。但是,它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夜里偷撒草种时,没看清哪是山野,哪是田园,结果把大量草种撒到田园里,连庄稼地里也都密密麻麻地长起了青草,害得农夫们怨声冲天。
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大发雷霆,责备牛官冒犯天条,违抗旨意,下诏把它贬谪人间,永远为人犁田翻土,除去杂草。牛官本是好心,不想闯出大祸,心里十分委屈,跪在金阶前面,苦苦哀求玉皇大帝开恩宽恕。同朝的天神,知道牛官一向勤恳,忠于职守,这次只是偶然犯错,很是同情,也都出殿为它保奏,请求留在天上立功赎罪。玉帝喝道:“此乃朕之天旨,谁敢违抗,皆与牛官同罪!”这时,灵霄殿上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再开口了。玉帝随即命二郎神,把牛官押走。来到南天门时,牛官请求二郎神让它回家探望一下老母再走。二郎神不依,把脸一沉,叫过哮天犬,直扑牛官。牛官急着躲闪,还没站稳脚跟,就被二郎神乘势推下了南天门。
当牛官在人间醒过来时,发现自己上巴的牙齿,全被磕掉了。据说,牛的上巴没有牙齿,就是那次被从天上推下时跌掉的,至今一直生不出来。
因为牛官在人间为种田人辛勤劳作,畲家人深受感动,特地为它盖起了“牛大王庙”,把它当作神来供奉。
蓝孝吉 讲迷 汤滔 整理
老鼠和谷种
很久以前天降烈火,地上的庄稼草木都被烧焦了。
人间的皇帝问:“谁还寻得出谷种,封赏不小。”
人,禽,兽全都无法开口。唯独一只老鼠吱吱叫:“我还有一小杯哩。”原来这老鼠打的洞在深土里,大火烧不到,它的藏粮也就保了下来。
果然老鼠献出无比珍贵的谷种。皇帝令人播到田里。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种。自此黎民百姓又过上好日子。人们为了报答老鼠,每到秋收时,都要在田角留下几兜稻子让老鼠度日。可是一代传一代,几代过后,人类的子孙竟忘了当年的规矩,不再在由头地角给老鼠留几蔸稻谷。老鼠饿得眼花,吱吱叫着,官司打到皇帝那儿,皇帝就赐了它一副利牙,不管它仓间、箱、柜,老鼠都可用皇帝赐的利牙齿凿进去。人说老鼠做贼,老鼠说是在收利息呀。
讲述:钟石富 男 71岁 畲族 寿宁江岔山人
搜集:郑锦明 男 40岁 汉族 寿宁文化馆干部
附记:
〔1〕据武曲蓝步勤讲述:古早稻谷一年四熟、收割不尽,人就不当一回事了。天上皇帝气了,叫天神用布袋全收了去。天下绝了稻种,人就求老鼠去偷谷种。老鼠上天苦苦等到天神“呼呼”大睡,它在黄泥浆里打个滚,咬开布袋。粘一身谷种溜回人间。从此凡间人,才又有了谷种。
人的尾巴被白蚂蚁吃了
荒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二个日头,日日都是朗朗光,有日无夜。做田人连日的做,乏了,就在山地上困困,这一困就不晓得多长多久了。
那时的人和现在的猴子差不多,都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因为连日的做,实在累,在山上困去醒不来,等醒来一摸屁股,尾巴没有了。原来一个个尾巴都被白蚂蚁吃掉了。所以现在的人只剩下一个梁骨尾。
人尾断了还可以做式(做式:干活。)。可这十二个日头轮来轮去的晒,实在叫做田人受不了。这时,出了个神人后羿,他用箭射日,射一个落一个,射一个落一个,做一气射掉十个日头。射第十一个日头时,正好上界李善仁想下凡,刚露个腿,被后羿射了一箭,正中腿上,他赶紧缩回去,把那日头翻过来,以后就变成了月亮。这样,天上只剩下了一个日头,一个月亮。从此就有了日夜。善仁的腿因这落下残疾,透世一拐一拐的,百姓就叫他铁拐仙。
讲述者:钟瑞珠 女 35岁 畲族 初小
福安市溪柄镇金竹坪村农民
采录者:郑万生 男 57岁 汉族 高中
福安市文化馆干部
人为什么要死
最早那个时候,人是不会死的。那时候,人老到牙齿落光了,就开始脱壳。一脱壳,人又后生起来。
单讲这脱壳,真惨!人到要脱壳的时候,都要薰火烟。等薰过七七四十九天,全身的皮才会皱起变成壳脱下。那真苦!都要炼几炉火,“皇天”都叫裂掉!
后来的人为什么会死了呢?就因出了个张果老(非八仙,尧时野老,曾助尧开尧山门。)。这个人活了二万八千岁。畲族有条歌“前世都从张果老,未曾生你先生我;千神我叫子,万仙我叫孙。”他不晓得脱了几次壳,受了几多苦。那一次,他又快要脱壳了。就忖这次不脱壳,看一看会怎样?
“不脱壳了做什么呢?对,环天下去!”他记起有人讲,天是四条柱撑着的,也不晓得是真是假,就去环天下。环到天边一看,真的,有柱子撑着。这样,他圈了三个所在看到三条天柱,剩下最后一条未看到,因没脱壳死了。
张果老这样一死,天下人都跟他不脱壳死了。一代一代下来,人也不记得自己会脱壳,老了就会死了。
口述:吴德明 男 82岁 畲族 柘荣县故事员
搜集:吴红妹 女 28岁 畲族 湾里文化站干事
故事员吴德明小传
吴德明、男,畲族,1908年生于柘荣县楮坪乡湾里畲村。靠近湾里畲村的还有王家山、茶湾、八埞、楼岗等畲族村连成一片,居住着吴、蓝、雷、钟四姓畲民。她们几代来爱唱畲歌,爱讲故事,吴德明自幼就是在这样的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长。
他年轻时做长年、打短工,也经常到霞浦、福鼎等地挑盐,走南闯北的,也在霞浦畲村住过多年。他见识广,不论到那里,常与同族人对山歌、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有较浓郁的畲族特色,运用畲族语言艺术准确生动,富有民族感情。因此,他在当地畲族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
他常在村中大樟树下凉坪讲故事,听者总在三、四十人以上。他讲的故事面广,尤其讲神话、人物传说、神仙鬼狐、生活故事,绘声绘色!这次普查,他共讲一百多篇故事。本书辑录他讲的故事有:《人为什么要死》、《鲁班的传说·房屋与雨伞》、《状师钟九公》、《鬼太守》、《拜!拜!莫见怪!》等12篇。
(吴红妹)
高辛皇帝的两个印
畲族女人家做衣衫,衣领、衣袖绣花边,这是我们畲家世代留传的民族装束,高贵好看。最珍贵的,一定要在衣衫的右边腰间结带的位处,缝上一块三角形红布,在替肩内层钉一块四方角红布。这是前朝高辛皇帝盖的两个御印的标志。
传说高辛皇帝管天下时,番邦大乱。我们祖公盘匏王平番立了大功,回朝后,高辛帝把第三公主许配他为妻,招他做驸马。
盘匏王为了子孙后代发达,不愿在京城居住,要去另位开山做田。高辛帝留他不住,就封他去广东凤凰山,还派了大臣、将士一路护送盘匏王、三公主一家人往凤凰山去。
高辛帝最爱三公主。当三公主拜别父王时,高辛皇帝拿出御印,将自己的衣衫和女儿的衣衫对在一起,盖上一个印。这式,印的一半留在女儿衫上,另一半留在皇帝自己衣衫上。高辛帝还不放心,又在女儿衣肩内再印一个大印,作为自家人永久的印记。这就是畲族女人衫里有两个皇帝印的原故。
讲述者:钟爱石 男 61岁 畲族 不识宁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风洋村农民
采录者:钟伏龙 男 31岁 畲族 高中
福安市康厝乡凤洋文化站干部
畲族姓氏及世居山脚的传说
畲族始祖盘瓠王,有三男一女,分盘、蓝、雷、钟四姓人,世世代代多是依山建房居住的。
传说在尧帝之前,高辛帝的时候,朝廷遭到了番邦的侵略,朝中文武百官都无能抵敌。高辛帝出皇榜告急,始祖盘瓠,一举平定了番邦,立了大功后,高辛帝封他为“忠勇王”,并将三公主许配成亲。盘瓠王与三公主相亲相爱,生了三男一女,一一上朝奏请高辛帝赐姓。因长子是用珍贵的宝盘托奉上朝的,高辛帝见外孙后非常欢喜,就赐姓盘,名自能,后来封南阳郡“武骑侯”;次子是用珍贵的宝篮托奉上朝的,那日是万里晴空一片蓝天,高辛帝见二外孙后非常欢喜,就赐姓蓝,名光辉,后来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是用巨幅的彩绸包裹着抱上朝的,高辛帝见三外孙后非常欢喜,这时,天空正响着一声雷,就赐姓雷,名巨佑,后来封冯翌郡“立国侯”;女儿赐名淑玉,后来招女婿赐姓钟,名志清,封颖川郡“国勇侯”。畲族盘、蓝、雷、钟四姓氏,传说是这样来的。
相传那时,盘瓠王一家人赤胆忠心,并且勤劳勇敢,在安邦定国后,不愿在帝都王府里过那安闲的生活,他们经常在盘瓠王带领下,进山狩猎,消除兽害。
盘瓠王父子每次出外狩猎,短则半月一月,长则一季半年,这山进那山出,翻过一山又一山地围歼野兽,深受百姓爱戴。三公主也非常钦佩丈夫、儿子为民除兽害的精神,她
也过厌了王府里的安闲日子,便提出把家搬到山里去,全家人一起去种地狩猎,发展生产,兴旺家族。三公主的想法,全家人都很赞同。
高辛帝知道了这事以后,便宣召盘瓠王进殿,劝说他留在京城住,并说要给他加封官爵。可是,当盘瓠王再三申明他一家人要搬去山地的决心后,高辛帝也同意了,问盘瓠王搬家进山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盘瓠王说,他家搬到山里去,是为了开山种地,发展生产,并方便狩猎,为民除兽害,什么都不要。高辛帝又问他:“那天下四方角,你要去哪角呢?”盘瓠王心想:三个儿子都要繁衍后代,三公主又很爱独女,那就叫女婿跟自己吧,让三个儿子分三个方向去狩猎耕山。就回答说:“要上山狩猎,向三角发展。”因“三角”与“山脚”同音,高辛帝听后便说:“好,你们就向山脚发展吧。南方凤凰山是天下四只凤凰栖息的好地方,就到那里山脚下住吧!”于是,盘瓠王和三公主一家就迁到广东的凤凰山、会稽山和七贤洞一带居住下来。高辛帝恩赐盘瓠王子王孙开山免徭的御书卷牒宝印,又派大臣和三千将士,龙伞王驾,骑马坐轿,旗锣开道,一路护送到凤凰山。后来,盘瓠王过世了,祖墓也做在凤凰山中。
以后,盘瓠王的子孙大发展,在一次大迁移中,大部分到了福建,在福州、连江、罗源上岸,迁移到现今宁德地区各县定居下来。随后,又有部分向浙江、江西、安徽山区迁移定居。因长子盘姓一房人在坐船航行中,遇风漂泊海外去了,所以今天畲族,主要是蓝、雷、钟三姓人。在几经迁徙和繁衍后代中,盘、蓝、雷、钟四姓人,有招女婿吴、李等姓的,世代同居,生活语言风俗习惯一样,就是不改姓,所以至今畲族中,少数有吴、李等姓氏的。他们世世代代总是
依山搭棚建房,在山脚或山腰居住,有利于开荒耕山或狩猎。直到现在,还是住在这些地方。
雷维积、蓝维太等口述 肖孝正搜集整理
(流传于闽东畲乡)
(转载《畲族传说故事》)
石神保人种
太久古的事了。有姐弟俩,阿弟看鸭,日日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气,阿姐天天给他送饭吃。每次吃饭时,这块大石头就张开嘴,嘴一开,阿弟就捏一团饭喂它。
有一天,这块石头开嘴讲起话:“弟啊弟,天快末煞(末煞:毁灭的意思。)了,你和你阿姐赶紧钻我嘴里来,要不就没命了!”石头刚说完,天一下子乌暗下来,姐弟俩就慌忙钻进石头嘴里去了。
真的,天火放下来,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天下被烧成黑黑的一片。山烧尽了,海烧干了,姐弟俩藏在里面的这块大石头也被烧得热烫热烫的,从山崖落下,一直滚到海土堆里。火停时,“彭”的一声响。石头裂成两爿,姐弟俩从石中迸出来。
命是保住了,但吃什么呢?望山山成炭,望地地成灰,到处是黑龊龊的焦土,真把姐弟俩愁煞了。噢!有救啦!满海都是烧熟的鱼虾,他俩就靠这吃了三年,三年还未吃掉大海屁股大一块地的鱼虾哩!
天底下就剩他们姐弟两个人了。这是人种,可惜一个是姐,一个是弟,姐弟怎么好配呢?不配合,后代又怎得做呢?真难死他们了。这时候,那块石头又讲活了:“弟呀弟,妹啊妹,你们一个人背上我的一爿石,爬到山顶,把石滚下来,若是两爿石能合到一堆,你们就成亲吧;合不到一
堆,天下人就绝种了,凭天意吧!”他两个听石神的话,各背着一爿石爬上山,两爿石同时滚落下来,正好合到一处。这式,姐弟就成亲了。
阿姐总觉得不好意思,惊没样人(惊没样人:怕没脸见人。)。阿弟就掏一支柴枝给她遮脸面,这才拜天地结成夫妻。没多久,他们生男育女,以后一代传一代,仔生孙,孙生仔,发成今天的世界。
直至今日,畲族人家结婚,女的面颜上都要蒙一块遮羞布,这风俗就是那时阿姐留下的。还有,石头神保住了人种,畲族子孙感恩不尽,一代又一代都把石头敬为神明。到如今,有的还把石头叫石爹石奶。给孩子讨名,要到岐头姆(岐头姆:大石头。)面前问卜,取名用“石”字头的特别多,如石弟、石妹、石成、石福、石贵……
讲述者:钟瑞珠 女 35岁 畲族 初小
福安市溪柄镇金竹坪村农民
采录者:郑万生 男 57岁 汉族 高中
福安市文化馆干部
流传地区:福安市溪柄镇畲族村
1787年5月20日采录
“二世人”怎么来的
在闽东浙南这一带,丈夫死了,妻子为什么一声声哭:“兄弟啊兄弟……”呢?这有个传说。
畲家人有一句老话:“下天油,灭人种。”据讲,古早天上有次下天油,把世间草木、房屋和人兽,都烧得精光精光。有两个兄妹躲在一个大石边大哭大叫。忽然石头张开嘴,两哥妹一钻进去,石头就把嘴合起来。滚呀滚,滚呀滚,从山上滚落海底,沉在海底七天七夜,石头才浮到岸边,把嘴一张,裂做两爿。哥妹俩钻出来一看,世间静悄悄,一个人也没有。
“笃!笃!笃”有个土地公,拿着拐杖来了。说:“小哥妹!你们两个都长大了,现在世界只有你两哥妹了,你们就成亲吧!不然就没人种了。”哥妹一起回答说:“我们是亲哥妹,怎么能成亲?”土地公说:“这样吧!你们避难的这个石头,现在裂成两爿。你们就一人抱一爿,把它滚到山下去,如果两爿石头合在一起,你们就成亲吧!”哥妹俩听土地公的话,就各人把一爿石片推下山去。滚呀滚,两爿石头真的合在一起。哥妹两就成了亲。后来生儿育女,一代一代传到世间这么多人。
讲述:李圣回 男 36岁 畲族
福鼎罗唇村故事员
采录:蓝清盛 男 40岁 畲族 大专
福鼎文化馆干部
神农氏与羊仙
很早很早以前,人不晓得草药,生了病也不晓得医。那一年发了瘟病,人死掉几多几多,差点就要绝种了。
天帝知道后,忖着人是自己造的,凡间人生病生痛自己要管,就派草仙神农氏下凡来,替人寻草药治病。
神农氏来到凡间,爬山过岭,一样一样的草都尝过。尝一样,记一样。尝得多了,就分成一类一类的,教人哪类草医哪种病。从此,人才晓得用草医病。
可惜草还未尝尽,他就给司葛(司葛:畲语,即断肠草。)毒死掉了。天帝又派羊仙下凡来接下去尝草。羊仙发誓要吃尽天下草,不然死不瞑目。他下凡后变成羊,专门吃草,连司葛都吃了。吃到最后,只剩下月里的沙罗树未吃到。他不甘心,全天吊着眼睛看。最后还是没法吃到,自己便死了。故此,至今羊死了,总是不闭眼。
口述者:吴庆波 男 68岁 畲族 私塾三年
柘荣县楮坪乡湾里畲村农民
搜集整理:吴红妹 女 28岁 畲族 初中
柘荣县湾里畲族文化站干事
采录时间:1989年3月于湾里
流传地点:柘荣楮坪畲村
鲁班的传说
一、雨伞和房屋
做木师傅去给人起厝,头个晚上在东家供桌上都要放一把伞,请一请鲁班祖师。这是做什么呢?原来这伞也是鲁班做的,会逐虎驱邪。这还要从头说起哩。
传说古早没厝,人都住在崖壁下或山洞里。鲁班祖师看到了,想办法起了厝让人住。可是人们都不去住,怎么劝都没用。鲁班就用木材茅管和泥巴做了头老虎,想把人惊到厝里去住。人呢,看到虎来了,就避;虎走了,还是回到原处。有的人避不开,就给老虎衔到厝里去。日子一长,谁都晓得虎只会叼人,不会伤人,都不惊了。鲁班无奈,只好用凿插到老虎口中,做牙齿。他怕这样会伤人,就交待老虎讲:“凡是有厝宅的人,你就不准咬,莫管这厝是用茅草造的,还是用木板造的。”
老虎听了鲁班的吩咐,专门捡无去厝宅住的人咬。人们这下怕了,纷纷搬到厝里去。他们怕老虎来,就去问鲁班:“老虎还来怎么办?”鲁班说:“它不会进厝的,我已经吩咐过了。”“那我们要出门去,怎么办?”“出门去碰着就打呗,虎的背脊梁是门杠做的,腰骨是茅草杆做的,鼻头呢是土捏的。故此,虎的腰和鼻最不经打,一打就不会动了。”人们还是不放心,鲁班说:“那我就做件家俬给你们吧。”说完,就做了雨伞分给他们说:“这伞就是我的化身,日间
可以遮阳遮雨,夜间可以逐虎驱邪”。
这下,人人都放心了。凡是出门都带伞;做木的呢,也把伞看做是祖师的化身来供了。
口述:吴德明 搜集:吴红妹
二、凉亭和雨伞
古时候,不是日头曝人乌暗痧,就是雨泼得人闭过气,故此,那时人都没长命。鲁班师就没日没夜去修造长亭短亭,好让人抵日、避雨歇气。可是一个亭子一做就十天半月,鲁班师命再长也做不尽天底的亭子呀。哑巴鲁班嫂苦苦想,要做出一个人人能自己做,又可随身带的“亭”。哑巴鲁班嫂偏有七窍心,她跑到莲塘里,折来一片荷叶,翻过来,用荷梗顶着撑在头上,笑眯眯向鲁班师走来。鲁班师瞄一眼,全明白了。他照自己造圆顶凉亭的八卦式,砍来细竹做成荷叶形圆架,然后把棕榈叶用细藤缝连了披在圆架上。圆盖下则顶着一条竹竿。哑巴鲁班嫂手更巧,她在竹竿上又用竹筒和竹枝做了往上顶的荷叶纹圆架,撑住覆着的圆盖。好!最初的“伞”造成了,撑起来可遮日挡雨,收起来可夹在腋窝下或挂扁担头。从此,天底下不仅有亭,还有了伞。
讲述:蓝明芝 女 45岁 畲族 寿宁竹管垅人
搜集:叶允芳 女 38岁 汉族 寿宁实小教师
三、柱基石和屋架
畲家起新厝,上梁吉时都要设祭。祭桌上放绿竹,猪头、红布、镜、头梳、水粉、线和花针。祭得是木匠祖师鲁班和巧计夫人。巧计夫人是哑巴,可伊比鲁班心更活。
鲁班总是盖大厝。厝大柱也大,落地的柱脚没几年便烂
了。鲁班头胀得钵大,硬是想不出好法子。
巧计夫人穿起木屐“托,托”地走过来。这木屐底部钉着一粒硬木丁圆跟。鲁班听到“托托”声,心里一动。嗨!这不告诉自己可以在柱脚上也垫一块吗?鲁班找来青石,打出圆形的柱基石。柱脚垫上这基石,从此安稳不烂了。那时,厝的顶是平的,厝象四方匣子,顶上积水容易渗漏。鲁班又作难了。巧计夫人并不作声,只是天一光,就对着鲁班梳头。伊左边一梳,右边一梳,反复地梳个不停。鲁班心里一亮,受到启发,立即将厝宇改建:屋顶一左一右向两边倾斜成“人”字式,中间为栋梁,椽条盖上瓦片后,正像梳齿一凸一凹的。
四、船舵
人在山岗、平原可猎到野味,可是江、海绿水滔滔,鱼、虾更鲜。人想捕捞,却不会去水。鲁班就帮人造起木船。船在溪、河里行驶,一条长篙便可以撑着来去。可是到大江,大海竹篙撑不到底,船就走不动了。鲁班绞尽脑汁,造出了浆安在左、右船舷。浆能划船前进、后退,却没法左右转或倒头。鲁班七想八想,一双手比来划去。
巧计夫人抿嘴一笑,黎明就起洒扫庭院,见鲁班坐在门槛上发呆,伊将扫帚夹在胯下,拖着扫帚柄,象小时骑马一样奔过当家人面前。鲁班“卜哧笑了,豁然开朗。拿起斧头劈出一条扫帚一样的“舵”。木船安了这舵向左向右或向后转,要多灵活有多灵活。
讲述:钟伏波 男 64岁 畲族 寿宁退休干部
搜集:叶允芳 女 38岁 汉族 寿宁实小教师
五、柱基石与屋梁升斗
鲁班名声大出后,有一个叫鬼仔的同行煞是妒忌。他假惺惺拜在鲁班门下为徒。一回,鲁班带众徒弟为人盖大厝。师徒将全部厝桂、枋、檩,横梁都做齐了,鲁班说:“放假一天,后日吉辰上梁时,一个不许缺。”鬼仔自告奋勇留下看料。等众师兄弟散去,鬼仔锯了枋榫和柱头,逃走了。
吉辰,竖柱,东家的亲朋故旧来帮助抱柱头。鲁班指挥竖柱。上横梁之时才发现横梁头的枋榫给锯了,步柱柱头也被锯去一尺,这下师徒全失愕了。
满堂乱嘈嘈之际,巧计夫人穿着木屐“托托”过来。伊顿顿木屐跟,走到竖柱边,一手勾着柱子、一手平直伸开。
鲁班一忖,顿悟过来,他搬来石块垫在柱头,又劈出两块木片敲进柱同、木片长出部分正好托住横梁,鲁班把这叫作“升斗”把那垫在柱头的圆石名为柱石。鲁班朝巧什夫人长揖,众人齐声称赞。巧计夫人真神、伊使自己男人免了当堂出彩,一座新厝,准准在吉日良辰竖起在天地中。
讲述:雷瑞禄 男 54岁 畲族 寿宁武曲乡农民
搜集:张武典 男 40岁 汉族 寿宁清源乡瓦匠
六、田螺的来历
鲁班是木匠祖师爷,他年青时做木就出名。一天,他挑着工具路过田洋听见,一个老农民唱:插田师父真内行,兜兜插落八枝秧,横直八寸随手插,不用做木墨斗量。
鲁班听了不服。赌气说:“你插一手给我看,真有这么准,我挖掉这只眼睛。”
老农民说:“好吧!”果然没一筒烟的工夫,就插好一
手秧。
鲁班顺着田头转了一圈,数数秧枝,瞄瞄横直,果然兜兜八枝,横直八寸。二话不讲,“噗”地一声挖下左眼,丢在田里走了!
从此鲁班虚心学习,用单只眼苦练技术,成为木匠祖师爷。据说鲁班丢在田里的左眼,后来变成田螺。因此,后代木匠都不肯吃田螺。并且学干活时,都用单只眼睛瞄料。
口述:蓝成永 男 62岁 畲族 文盲
采录:蓝清盛 男 40岁 畲族 大专
福鼎县文化馆干部
火种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是住山洞,穿树叶,吃生的。
一日森林被野火烧得火光冲天,人们十分恐慌,都躲在深洞内里不敢出来。大火连烧三天才停,人们又渴又饿,走出山洞见水就喝,见着烧死的野兽就吃。咦!这火烧过的兽肉比生的好吃得多。
但是,火种在那儿?人们就请土地公公去取。土地公公走了九年九个月,走了九百九十九个地盆,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山川,也没找到火种。那天他坐在一个大石头上越忖越气,用手中拐棍狠狠地敲,石头火星喷喷出来。啊!火种在这里,火种在石头上。
土地公公告诉人们:火种就在石头上。从此,人们用石头敲出火来烧乇吃,也用火取暖。这种能敲出火星的石头,就叫“燧”石。
讲述者:李圣回 男 34岁 畲族 农民 初小
搜集整理:蓝清盛 男 38岁 畲族 干部 大专
采录时间:1988年12月
流传地区:福鼎畲族村
八仙教话
自从盘古开天地和女娲造人后,不知又过了几多年,人还是不晓得讲话,也不会笑不会哭。做一天式,就用草藤打一个结。后来王母娘娘就叫八仙一起下凡,去教人讲话,教人算数。
八仙来到凡间,四面八方分头去教话。一个仙到一个地方就教一种话,八个仙到的地方多了,教的话也多了。当八仙汇齐云头时,听凡间人“咿哩嗷喳”的讲着各种各样的话,就哈哈大笑,凡间人也学着他们笑。王母娘娘知道了,就大骂八仙:“凡人的话,被你们教坏了。”叫天神天将来打八仙。“铁拐李”跑得慢,一个脚被打伤了,一拐一拐的。大家心里怪难过,都流下眼水哭。凡间人看见也跟着八仙哭。从此,各地方人讲的话就不一样了,笑和哭是一样的。
讲述者:钟石顺 男 34岁 畲族 小学
寿宁县斜滩镇外洋村上粗坑人
记录整理:肖孝正 男 56岁 汉族 大学
宁德地区群艺馆副研究馆员
采录时间:1989年3月12日于斜滩
流传地区:寿宁县斜滩镇畲族村
火与水
有句老话:“魔王管世界,不会做好,只会败坏。”这句话,也有个故事呢。
相传古早,是魔王管天下的,他专门做败坏的事,放水放火害人。他先放火烧天下,火舌伸到哪里,树被烧成炭,草被烧成灰,土地被烧得乌溜溜。人无处躲,死的死得惨,活的也没法活。
那时,西方有个村子也着火了。有个叫释伽牟尼的后生仔,逃了出来。他看全天下被烧得乌七八糟的,心里很急,决意去学法术来治火。他听说天边神仙有法,就头也不回地去了。他奔呀,行呀!行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爬过九九八十一座大山,走得脚酸背痛,头昏眼花。一天,累得不能走了,就倒在溪边草坪上睡去。等他醒来的时候,有个老头子坐在他身边。老头子看他睡醒了,就问:“阿弟,你忖学法治火是不是?”释伽牟尼觉得奇怪:他怎么知道我是忖学法治火呢?连忙说:“是!是!”
老头子说:“我教你,用水泼火,火就会灭了。”
释伽牟尼记住老头子的话,回来就用水去泼火,果然,火一下就灭了。这治火法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用水泼火,不久,火都泼灭了。连火种都没有啦!这下又坏了。没有火种,怎么过日子呢?
释伽牟尼又去找火种了。他找了一天又一天,还是找不到火种。他又累又急。有一天,正慌慌张张地走着,被路上
的石头绊倒了。他气愤极了,拿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下去解气,只见那石头“啪”一声,发出火花。呀!这不是火吗?他连忙捡起那块石头就打,打一下,火花发一次,越打火花越多。他寻些干茅草和松枝,围在石头边,再打几下石头,火苗跳出来了。这法又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天下又有了火种。人们把那能起火的石头,叫“火石”。
魔王晓得释伽牟尼能治火了。又掏起点雨棒,向天一指,天就下起大雨,做大水灾啦!大水冲走了村庄,淹没了田园。天下人咷的咷,叫的叫,怕被水冲走,拼命地向高山上爬。释伽牟尼看大家被水灾害得无家可归,就知道这又是魔王害人了,又想去学法术来治水。象治火那样,要用时就有水,不用时就没水。释伽牟尼忖起前次遇见的那个神仙,又去寻神仙教法术了。也不知道寻了多久。
一天,在半路上,看见头前一位老头子,他就拼命赶。赶到老头子跟前,伸手拖住老头子的长衫,跪下说:“仙公,请等等,我求你教我治水的法术。”仙公说:“我知道你要学法治水的。不过治水没有治火那么容易了。水灾是魔王的点雨棒点的,那点雨棒是件宝物,点一下,就做大雨;点两下,水就退去;点三下,点雨棒就不灵了。魔王在水底王宫里,我送你一件避水衣,你泅到水底,能打败魔王,拿来点雨棒,就能治水啦。”神仙说完就不见了。
释伽牟尼穿上避水衣,就泅进水底。到了魔王的宫殿里,他看见魔王在宫里陪魔王婆吃酒,听到魔王婆说:“释伽牟尼一定会来偷点雨棒的,你藏好没有?”魔王说:“藏在水底,谁也偷不去。”释伽牟尼听见后,就在水底寻来寻去,寻了九九八十一天,还没有寻到。
魔王得知释伽牟尼在水底找点雨棒,就把他母亲害死,
又变个村人在水面上大喊:“释伽牟尼,你母亲死了!”释伽牟尼应:“母死脚手酸啦!”还是躲在水底寻点雨棒。
魔王见释伽牟尼母亲死了还在水底,又把他的妻子害死,然后在水面上大喊:“释伽牟尼,你妻子死了,赶快回去!”释伽牟尼应:“妻死割心肠啊!”还是忍着悲痛,在水底寻找点雨棒。
魔王看释伽牟尼还在水里寻找点雨棒,就钻到水底去,在一个石缝中把点雨棒拿出来。刚好,被释伽牟尼看见了,上前去夺,两个就大打起来了。释伽牟尼功夫也很好,打了很久,魔王脚一滑,头栽到石缝中,释伽牟尼用力一压,魔王的头被卡在石缝中憋死了。释伽牟尼拿出来点雨棒,点一下,水又大了;再点一下,水退了一半。释伽牟尼忖把水退完,忘记了神仙交代的话,又点了一下,这一点,坏了,点雨棒不灵了,不知不觉地没了。从此,水就不能由人心意:忖水就有水,不要水就没水了。
释伽牟尼成佛后,头上粘着的海螺,就是他在水底寻“点雨棒”时留下的呢。
讲述者:蓝徐金 男 42岁 畲族 初中
周宁县咸村乡云门村农民
搜集整理:陈凤禧 男 39岁 汉族 大专
周宁县李墩乡文化站干部
祝文秋 男 57岁 汉族 高中
周宁县图书馆干部
采录时间:1987年12月10日于云门村
流传地区:周宁县咸村乡畲族村
故事员蓝徐金小传
蓝徐金,男,畲族,1945年出生在周宁县咸村乡云门村。先后在本村小学、福安民族中学、周宁二中读书,毕业后回乡务农。现在是村民委员会会计,又是乡村医生,还是个种田能手。
蓝徐金从小喜欢看小说、听故事、唱山歌。每逢节日,福安、宁德及周宁的畲族男女青年,聚集在本县畲村对歌讲故事,他总是积极参予。长此以往,民族民间文艺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故事山歌他听得多,懂得多,讲得也多,唱得也多,逐渐成为畲村民间故事、歌谣的搜集者和传播者。1986年,他曾作为周宁县畲族歌手代表,参加福建省首届畲族歌会。
蓝徐金记忆力强,讲故事时绘声绘色,生动有趣。他讲述的故事,大多是生活故事和幻想故事,情节曲折,内容神奇,爱憎分明,反映了畲族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他讲述的故事有:《火与水》、《西瓜精点倒长城》、《梁祝衫竹缘》,《蓝佃玉与番乌蛋》、《前夫与后夫》、《孝女斗妖婆》、《张公做墓》、《三家福》、《拾银记》、《苦兄弟》、《九登科》、《忘恩负义》等五十多篇,本书选入前六篇。
(文秋、晓云)
彭祖与麻姑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水每隔一千年都会澄清一次。后来被彭祖的心血搅浑了,黄河水再也不会澄清了。
有个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人叫彭祖,他八百大寿时,子孙们为他大办寿筵寿酒祝寿,讲不尽热闹。这天,更长寿的麻姑,从这地方经过,就问这人家为何如此热闹?有人应:“是彭府彭祖太太太公作八百大寿。”麻姑听了冷笑说:“是个细妮仔(畲语指小孩子。),作什么寿。”彭祖子子孙孙听了不服,就和麻姑争吵起来。彭祖听讲有人叫他是“细妮仔”,觉得来人不寻常,就叫家里人赶快开大门迎接。素斋相请后,彭祖开口问麻姑:“我今年八百岁,你讲我是‘细妮仔’,做什么寿,这话从何讲起?”
麻姑反问:“你看我多少岁?”彭祖应:“不知。”麻姑说:“我多少岁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了!我只见过一次黄河水清。”彭祖又问:“现在离黄河水清还要几多久?”麻姑说:“大约还要一二百年吧!”彭祖说:“到了那一天,您带我去黄河睇睇水清如何?”麻姑回答:“可以,到时我来叫你就是了。”
我们畲族有这样两句畲歌:“颜回命短三十二,彭祖命长八百零。”彭祖八百大寿后,不久就死了。到了黄河水再澄清那天,麻姑特地来找彭祖,一问才知道彭祖已经死了。
但麻姑讲:“彭祖人死心没死,你们开棺见分明。”棺木开了,果然彭祖身尸都烂了,就是心不烂,心还呒死。麻姑就把彭祖的心带到黄河边,让它看看黄河水清。当麻姑捧着彭祖的心,站在黄河岸边叫声:“彭祖!黄河水清了,看到了吧!”这一叫,彭祖的心就化作滴滴鲜血滴入黄河,黄河水就漫漫浑浊起来。
从那以后,黄河水再也没澄清过,传说是彭祖心肝的血搅浑的。畲族群众有句口头话:“未见黄河心未死,见了黄河正死心。”就是这样来的。
讲述者:李圣回 男 36岁 畲族 初小
福鼎县前岐镇罗唇村故事员
搜集整理:蓝清盛 男 40岁 畲族 大专
福鼎县文化馆干部
采录时间:1986年8月
流传地区:福鼎县前岐镇畲族村
不到黄河心不死
传说古早有个彭祖王活八百岁,他的子孙不计其数。万事足了,他便骑马云游天下。来到玉门关,关前一人横倒地上,拦住去路。彭祖王勒马吆喝:“细妮仔,快让开!马来罗!”拦路人说:“你怎敢叫我细妮仔?”“我年高八百,怎么叫不得你细妮仔?”那人冷笑:“八百岁,还不及我一困眠哩。我问你,黄河烧干的火烧鱼,你吃过几回了?”彭祖应:“一回也未吃过。”“那你等黄河烧干日,我来带你去吃火烧鱼。”彭祖想起“麻姑一〓八百年”。这人是麻姑。
却说阎王叫判官《生死簿》查一查,找不见彭祖。判官记得,彭祖因是人王,当时写在扉页上,偏这页被谁扯去了?阎王将拆散的《生死簿》一页页捻,咦!竟在这里,当年造簿册时搓纸绳装钉了。阎王抓起朱笔慢慢在彭祖名打了个圈,阳间彭祖王就病啦。彭祖晓得大限到,嘱咐孙孙:“在玉门关,麻姑说要带我去尝黄河的火烧鱼,现在怕尝不到啦。死后要将身尸晾在最高的山峰上。”孙孙照办了。
一年年过去,他那心不腐烂。又过了八百年,麻姑来到峰巅,见彭祖心好端端的,便喊来他孙孙,捧起彭祖的心,腾云驾雾飞到黄河滨。只见南方大火冲天,黄河水干,鲤鱼大火一烤,香味扑鼻。彭祖心化云飘上青天。从此有“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才心甘。”这句话了。
讲述:蓝允智 男 47岁 畲族 寿宁竹管垅人
搜集:叶明诚 男 25岁 汉族 寿宁职教办干部
和寅活了七千二百岁
这事不晓得出在哪位处哪年间。有一个叫和寅的人,活了七千二百岁,他见过的事不晓得有多少。
尖耳鬼听到这件事,就回阴司去报给阎王听。阎王觉得奇怪:呃呀!我掌管人间生死簿,放过百岁也不多,极有阴功的人,也没让过二百岁。这和寅怎的能活七千二百岁呢?阎王仔细地查了一遍七千二百年前的生死簿。查来查去,该划的都划了,划过的名字中也没和寅。打算亲自到凡间看看和寅。
这日和寅正在犁田,阎王变一只怪状小鸟停在田边树上叫:“水浸石烂,风打山摇”“水浸石烂,风打山摇”……
和寅抬头看这只小鸟,有点稀奇,就自言自语说:“怪事!我和寅活了七千二百岁,见过的东西也不少,怎么就没见过这种鸟叫声这样特别?”阎王一听,果真有和寅这个人,真的活了七千二百岁,就拍翅飞回阴府。
他又从头一一的细细查生死簿,一页一页地翻,一字一字地看,最后发现和寅这个名字,原来被钉在簿缝里。
阎王提起铁笔一勾,和寅就跌倒田里——死了。
讲述:钟桂兴 男 45岁 畲族 初小
福安坂中畲族乡仙岩村农民
采录:钟耀荣 男 16岁 畲族 初中学生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故事》
本卷收入福建省的民间故事分为“神话”、“传说”、“故事”三部分,涉及开天辟地、自然神话、动植物神话、、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