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建设金涵新畲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021
颗粒名称:
建设金涵新畲乡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8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闵东金涵新畲乡地理位置、民族政策、产业布局调整、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闵东
金涵新畲乡
内容
金涵畲族乡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北部郊区,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其中少数民族村7个,总人口1.8万人,其中畲族人口6000多人,地域面积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96万亩,林地面积3.92万亩。
近年来,金涵畲族乡党委、政府把“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在省农业厅、南安市政府的积极帮扶下,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据统计,全乡培养壮大各级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10个,其中蔬菜村2个、水果村2个、食用菌村1个、畜牧养殖村1个、茶叶村4个。这些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猪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2000多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因此获得的纯收入占其家庭年经营收入的60%以上。同时,依靠民族政策的推动,使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村直接受益。2007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7100多万元,比增7.3%;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元,比增7.6%。
一、用活民族政策,推进产业布局调整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我乡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和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省农业厅积极落实挂钩帮扶政策,积极开展项目资金扶持和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我乡农业产业发展。2007年以来,合计投入资金40多万元,扶持了茶叶加工、蜜柚专业协会和精细蔬菜标准基地等多个项目建设。此外,还组织农业专家对我乡农业产业进行规划,帮助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市、区农业部门也充分发挥专长,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落实。南安市政府投入扶持资金50多万元,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设施,解决瓶颈制约问题。在省农业厅和南安市政府的全力扶持下,全乡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为纽带,重新整合产业布局,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一是蔬菜业。在金涵、亭坪等民族村发展蔬菜基地0.3万亩,在种植结构上,突出发展无公害蔬菜新品种,提高品质,不断满足城区市场的需求。二是畜牧业。重点发展生猪、肉羊、福建黄兔等,2007年全乡生猪年出栏3万头,肉羊0.4万只,黄兔0.5万只。三是食用菌业。主要发展珍稀菌类,进一步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形成多菌类开发的局面,现已发展平菇3万筒、凤尾菇12万筒、蘑菇80万平方尺。四是水果产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商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上金贝琯溪蜜柚、晚熟龙眼等基地建设,全乡共发展琯溪蜜柚1600亩、晚熟龙眼800亩、柑橘3000亩。五是茶业。积极完成新茶园开发和改造低产园任务,全乡茶园种植面积3500亩,其中新开茶园750亩,低产园改造600亩。六是竹木业。加快发展山区速生丰产林,共发展速生林面积0.5万亩,着力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两项载体,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1.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针对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2007年在省农业厅经管处的指导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规范运作,有效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工程健康快速发展。如金涵畲族乡蜜柚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63名,会员基本以上金贝畲族村蜜柚种植大户为主,通过合作社开展市场营销和规范管理。仅2007年就组织开展了4期的蜜柚栽培管理培训班,并印发蜜柚栽培技术手册100多本。统一使用包装袋和“金贝蜜柚”商标。2007年共采摘柚子3000多担,按市场价24元/公斤出售,实现户均增收1500多元,有力推进了上金贝蜜柚基地的产业化发展。
2.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近年来,我乡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乡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企业+基地+农户”框架已初步形成。如生猪产业,依托培育、扶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阳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联系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公司重点为困难农户提供无息启动资金3000—10000元、猪苗及养猪技术指导;农户或养猪场的商品猪由南阳公司按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在南阳实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防疫措施和销售力度的辐射影响下,农民养猪规模迅速扩大,全乡现有存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17家。双方实现互惠互利,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如观光农业,由上金贝民族村集体投资创办农业开发公司,通过采取“统一批租、分户管理、分类受益”方式,收储土地进行现代农业观光园开发。在省农科院的指导帮助下,由各专业农科所引种了新优葡萄、莲子、甜玉米等10多个新品种,并鼓励村民参与投资,按公司运营收益分成,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有力推进了上金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
三、强化四项服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实行部门挂钩服务。良好的机制是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农村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内容,制定乡直有关部门挂钩服务农村的工作机制。形成乡、村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如乡茶技站挂钩服务地处边远山区的后溪村。针对该村原有茶叶品种老化、经济效益偏低等问题,积极帮助后溪村引种丹桂、金观音等茶叶优质新品种,仅2007年就推广面积300亩,并在无公害茶叶栽培和乌龙茶生产技术上进行指导,举办了多场的茶技培训班。同时,联系引进加工厂1家,使茶农采摘的茶叶实现就地出售,减少运输成本和防止外地市场压价,提高经济效益。
2.培养经济带头人。农村经济带头人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培养经济带头人一直是我乡农业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利用省农业厅对我乡新型农民培训任务的倾斜,突出开展各项农村培训,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成为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的经济带头人。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民技术员、种植能手等进行集中培训,每年定期举办两期,重点培训特色产业、市场营销、品牌战略等方面知识,着力提高技能和增强责任意识。如金峰民族村党支部书记陈孝登,在获得种植早熟梨品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信息后,主动学习栽培技术,及时发动本村农民开发种植,今年年初就有4户种植大户合伙连片种植早熟梨110亩,预计3年后就可全面投产。这种善于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已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路人、贴心人。
3.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优品种和主要技术的推广应用始终是农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内容。为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加快本乡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除了在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外,还着力于在技术层面上的提升,即多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如在濂坑村,请省农科院指导试种优航2号超级稻(晚稻)新品种120亩,经实地验收最高亩单产达830多公斤,产量比常规杂交水稻品种翻一番。如上金贝民族村,对高龄的琯溪蜜柚,在实施更新复壮的同时,今年还试点引进红心蜜柚300多株,进行高位嫁接,通过新优品种改良,确保蜜柚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4.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资农业资金有限等实际问题,一直是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近年来我乡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7年,上金贝民族村通过实施310亩的小规模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总投资62万元,修建田间道2400米,灌溉水渠2800米,实施后将有效解决上金贝村农田防洪灌溉问题,改善耕作条件。此外,以“争取上级补助一点,乡村两级自筹一点,农户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完成金涵民族村蔬菜专业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排灌管道2000米,机耕路1000米,有力促进了金涵蔬菜基地的标准化建设。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本书从概况、乡村今夕、红色历程、经济变迁、文化传承、人物春秋等6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闽东畲民百年间前行不息的坚实步履。
阅读
相关地名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