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天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1123
作品名称: 九日登天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227.pdf
责任者: 朱熹 著
分类: 文学
创建时间: 乾道四年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此诗作于乾道四年重阳偕友人登天湖时作。《尤溪县志》转引《瀛奎律髓》云:“朱子九日登天湖,乃乾道四年戊子所作,文公去年访南轩于长沙,故有“去岁潇湘”之起句,此诗后四句,尤意气阔远。”诗文头两句,言上一年重九时,作者由范念德、林择之陪同,在长沙作客,当时满城寒雨,他非常想家。三、四两句写今年在家与友人共度重阳佳节,饮酒赏菊的情景。五、六两句诗人自述如今短发便衣装束,形同百姓,极为旷达潇酒,自由自在。结尾两句云,站在高山之颠,俯视人世,顿觉超然物外,飘飘欲仙,今后当终老此山矣!但意在言外,隐含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不满。此诗平易自然,但于平易中见真情。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