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失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77
专题名称: 工作失误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2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58年1月开始,中共浦城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党整社运动,目的是改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组织农村“大跃进”。2月22日,制定跃进计划,提出提前五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任务,各行各业都提出各自跃进计划。4月,成立县工业委员会。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浦城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向地方工业进军,提出“小型为主,遍地开花,面向农村,先易后难,先土后洋,依靠群众,多快好省发展地方工业”的方针,规划1958年新建厂矿1448个。接着进行全民战略思想转变的教育,组织2万人深入社队宣传,运用形势逼人,树立对立面的方法,批判“条件论”、“习惯论”。随着不断地反右倾、反保守,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一场遍及全县各条战线的“大跃进”运动很快地发动起来。6月16日,中共浦城县委又不切实际提出,粮食生产要在1957年亩产138.5公斤的基础上,1958年要保证亩产400公斤,争取500公斤。6月28日中共浦城县委在永平召开全县炼铁现场会,提出年炼铁从1957年62.4吨提高到8000吨。7月1日发出“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土法上马,全面开花”的口号,计划全年炼铁7500吨。全县利用庙宇、民房、草棚做工场,以土碓的水车做动力,用锄头、土箕等做工具,到8月27日办“厂”11087个。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浦城农村开展人民公社运动。9月初,中共浦城县委发出“苦战半个月,实现全县人民公社化”的号召,组织5万人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性的大宣传、大发动。接着,在石陂、梦笔进行试点。9月12~13日分别成立红专人民公社和东风人民公社。并将试点经验推广全县各地,于9月25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42个乡22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9个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运动中,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商业合并。国营、供销合作、农村集市贸易三条商业渠道变成一条。公私合营企业、小商贩过渡到国营企业,手工业生产社组升级并厂,撤网并点,转为县办厂、合作工厂或社办厂。这些做法违反经济规律,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伴随着人民公社运动,全县农村大批“资本主义”,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自留地、家庭副业、农村小商小贩、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而被取消。9月25日,制定更加“跃进”的《关于第二个五年工农业生产概要规划(草案)》,要求到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46倍多。11月上旬,全县办起1350个公共食堂,食堂实行供给制,参加食堂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0%。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把贫队富队拉平,社员的一些财产无偿收归社有,社员实行供给制或工资制,进行平均分配,抑制社员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1月24日开始,不顾农业秋收的大忙,10万劳力投入炼钢铁战线,建成炼铁炉2900多个,全年炼出质量低劣的土铁5070吨。这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5.35%,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40.51%。对粮食采取高征购,1958年实际产量只增加5205吨,而征购量却比上年增加6546吨。由于“以钢为纲”,造成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基本建设战线拉大,信贷、金融、物资供应打乱正常的计划,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紧张和浪费。加之在实现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中生产关系急于过渡和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是财政经济状况困难的一年。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