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参加斗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66
专题名称: 师生参加斗争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1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浦城初、高中迁到水南。浦城一些警察恃势凌人,为非作歹,殴打群众,肆虐平民,学生每于街头巷尾目击此种情况,常抱不平态度。警察对学生由此怀恨在心,蓄意报复。警察故意向学生寻衅,屡屡藉故拘捕,以图泄恨。 民国35年3月29日,是国民党法定的青年节,晚,中学生参加火炬游行。游行完毕,各中、小学学生前往公共体育场观看演出,行经警察局门外,局内警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并恶言相骂,大呼开枪。学生气愤至极,向警察局投掷石块。县长李和涛等3人闻讯,前来制止。初级中学校长吴承宣双手托住两个警察的枪杆,高呼不要开枪。但另一警察竟以短枪向门首外学生连放两枪,初二和初三各有1名学生的左下腿和右下腿股骨受伤。学生怒不可遏,继续包围警察局,高呼“讨还血债!”。当晚,浦中学生自治会散发《为本校同学无故被警察局枪伤呼吁书》。次日,浦城初级中学、简易师范、农业职业学校及青年补习学校全体学生举行罢课。4月1日,浦中校长吴承宣率领学生代表20余人到县政府请愿,在县长作书面答复,基本答应学生提出的条件后,4月2日各学校先行“忍痛复课”。但是县政府一面敷衍学生,一面将警察无故开枪击伤学生向上报告说是“误会冲突”,“警察失慎”。学生得知后,要求县长答复,县长含糊其词。4月3日上午,学生再次罢课。全城商人纷纷响应,实行罢市以支持学生。县政府会同县党部书记长、三青团筹备员及第三休养院院长和专署因公来浦城的科长、参谋各1人及学校校长等召集全城各界代表暨各同业公会负责人紧急谈话会议,各同业公会理事长、城区三镇的镇长参加。会上,县长李和涛和县党部书记长章复心以“防不安定分子意图捣乱社会治安”的名义威胁在座人员,查究商店停业“动机”。李和涛称:“如果再有捣乱分子破坏社会秩序、地方治安的非法行为,本人当尽我职守,严厉取缔。”第三休养院院长则以“因商店停市,乃恐地痞流氓乘机轰动,扰乱治安”为名,派出纠察队上街“纠查”。各同业公会理事长即表示劝令商店迅速复业。随后县长李和涛又到浦中训示学生及学生家长,称4月3日学生、商人行为是“反复要胁”,同时县政府发出布告,一方面称枪伤浦中学生一案中犯法的有关各警已扣押移送司法从严惩办,受伤学生黄时望已借农业银行轿车送到南平省立医院诊治,子弹已取出。继而威胁说:“目前国事紧张,‘匪’氛未靖,诚恐不法分子乘机捣乱,造谣生事,影响治安”,并警告各界人民“慎毋以身试法”。由于当局威逼、安抚兼施,分化瓦解。4日,全城各商店开业,学生感到惩治凶手、救治受伤同学等基本条件已达到,4日以后陆续复课,至6日,各校均正常上课。 浦城高级中学自成立后,学校内部充满矛盾。浦城县党部书记长章复心控制学校的军训教官等一些教师,对校长多方掣制,把持校务,并派人到福州营钻,图任校长,引起一些年青教师的不满。民国37年9月,省派建瓯人方毓梓到浦城高中担任校长,即进行整理校务。不久与军训教官等人发生冲突,并越演越烈。是年12月8日上午8时升旗时,以旗杆绳丢失为导火线发生冲突,学生也参与,秩序纷乱。方毓梓恐有暴动之举,将学校钤印放入口袋,从后门离校进城,军训教官叶某及数十名学生紧追不舍,到南门后,方毓梓认为是学生暴动,向空鸣枪。事件发生后,引起轩然大波。方毓梓与叶某互相控告,方毓梓指责军训教官等少数人员“企图把持校务、勾结贪墨不遂,唆使学生包围”。军训教官亦指使浦城高级中学学生自治会反控方毓梓。12月10日,高级中学、浦城简易师范、农业职业学校、浦城初级中学等部分教员,以浦城县教育界主持正义同仁名义发出《告各界人士书》,又有12名教师署名发出《为维护地方教育,抢救浦高危机,敬告各界人士书》,指出这次事件性质是“在通衢闹市率领学生追殴校长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方毓梓住在教师严复圭家中。13日到校供职,但不久即去职。这次事件,表面虽是学校内部师生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青年教师反对县党部控制的斗争。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