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岛兰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30006513
人物姓名: 增岛兰园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57/001
起始页: 048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769
卒年: 1839

传略

增岛兰园(1769—1839)。最后我们以日本朱子学者为例,来了解他们的看法与上述三位学者有何异同。增岛兰园是江户后期的朱子学者,曾师从号称“宽政三博士”之一的朱子学者古贺精里(1750—1817),后来出任昌平黉教授,成为幕府的儒官。他广泛涉及经史百家而归宗朱子学。著有《大学章句参辨》和《中庸章句诸说参辨》等重要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他首先列举后人对于朱熹章句的疏释,例如明代蔡清《四书蒙引》和清代李沛霖、李祯《四书朱子异同条辨》等,其次以朱熹章句为准,来判断疏释的得失,最后对各章宗旨进行综述。 兰园的思想立场完全忠实于朱子学,他对“鬼神”章的宗旨进行了这样的总结:“此章言鬼神,以明费隐,见道不可离之义,非明鬼神也。”③“费隐”出自第12章:“君子之道,费而隐。”意思与“显隐”相同。“道不可离”则见第1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朱熹在第12章的总结中指出:“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④“其下八章”当然包括第16“鬼神”章,即第13章至第20章为止(第20章之后,是有关“诚”的讨论)。毫无疑问,兰园不仅对12章至20章的这一“局部”进行了整合,而且还试图对《中庸》文本的整体构造进行整合。对于《中庸》的这一解释立场,可以说与朱熹的立场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认定“鬼神”章“非明鬼神也”,在这一点上,其立场却又与东条一堂、大田锦城和海保渔村等人如出一辙。由此可见,不论是朱子学者还是考证学派,他们的思想已有趋于接近的一面,有关《中庸》鬼神问题的诠释便是一个明证。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上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这部《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全书共由四篇三十七章组成,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本书的四篇结构是:一、“东亚儒学与中国朱子学”;二、“日本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三、“韩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比较研究与回顾综述”;后是两篇“附录”,分别是“近十年来日本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近十年来韩国朱子学研究论著简目”。本书进一步拓展了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认为,通过本书的出版,“东亚朱子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有充分理由得以成立(如同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东亚儒学”或“东亚哲学”已渐形成一般),进而,本书的出版也得以重新展现了中国哲学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