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唯一号: 130830020230005034
人物姓名: 朱在
人物异名: 字:敬之;又字:叔敬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37/001
起始页: 0145.pdf
性别: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169
卒年: 1239
亲属: 朱熹;朱铉;朱钦;朱铸;朱铅

传略

朱在(1169—1239年),字敬之,又字叔敬,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出生于崇安五夫里。在朱熹的三个儿子中,朱在年纪最小,也最长寿,享年71岁。朱在也最有才华,他受朱熹影响最大,跟随朱熹时间最长,最得父亲的宠爱和真传,功名业绩也在二位兄长之上。朱在又最生逢其时,就在朱熹去世不久,韩侂胄东窗事发,轰然倒台。统治者们突然发现朱熹的学说对巩固他们的统治大有可用,于是在开禧三年(1207年)为朱熹平反赐谥,诸如赐谥“文”,赠朱熹为“太师”,追封为信国公,后又改为徽国公,并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列为国学等,这一系列对朱熹的追封彻底改变了朱在的命运。 在此之前,朱在26岁时,以父荫补承务郎。1200年经铨选后调到福州海口镇任地方小官,因为父守丧而没有赴任,直到1202年守丧期满后改调到安庆府山中镇任职,从此步入仕途。此后朱在因受父影响,一直未能升职。 正如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样,幸运也如此。1207年朝廷为朱熹平反赐谥,朱在的境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竟然连升数级:由从八品下的承务郎升为从八品上的承奉郎,第二年又升为正八品的承事郎。1209年朱熹“伪学”开禁前后,朱在升任为耕田令。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御笔签发委任状,任命朱在为工部侍郎,并亲自接见朱在,让他“奏对陈说家学”。朱在的奏对得到了理宗的嘉许,被赐予衣带鞍马。第二年,朱在因父恩受封为建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转朝议大夫,并又得到皇帝亲笔委任为吏部右侍郎,再赐衣带鞍马的殊荣,并除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朱熹改封徽国公之后,1230年,作为朱子嫡嗣的朱在更是青云直上,不但受封为焕章阁待制,还转为中奉大夫,封开国子,加食邑二百户,接着又恩授中大夫转太中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朱在以焕章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加封建安郡开国侯,食邑三千户,赐紫金鱼袋。至此,朱在头上的光环甚至超过了父亲当年的荣耀。嘉熙三年(1239年),朱在因病去世,享年71岁,葬于福建建安县永安寺后黄华山。 朱在共有四子朱铉、朱钦、朱铸、朱铅。其中次子朱钦和四子朱铅都不幸夭折,所以只传了朱铉、朱铸两支。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

相关专题

侍郎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