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695
人物姓名: 林学蒙
人物异名: 一名:羽;字:正卿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213.pdf
籍贯: 福州永福县(今永泰县)

传略

林学蒙 林学蒙,一名羽,字正卿,福州永福县(今永泰县)人。传载:“初从朱子游,后卒业于黄勉斋。伪学禁起,筑室龙门庵下,讲明性命之旨。陈师复守延平,作道南书院,聘为堂长。朔望设讲席,执经帖然。座下者常百余人。及师复去任,公亦浩然引归,诸生挽留之,不可。生平识趣高明,文足以发义理,行足以激贪懦,凡所讲论易说,朱子皆然之。著《梅坞集》。弟学履,字安卿,亦朱子门人。”(《道南源委》卷三) 《文集》卷五九有《答林正卿》书四通,书二、书三论《易》,书一提到蔡元定谪居,书四提到元定逝世,“凡在同志,无不痛伤”,则数书往来,均在庆元三至四年之间(1197—1198)。据《语录姓氏》,林学蒙录为甲寅(绍熙五年即1194)所闻,为《饶录》第三二卷,从学地点在建阳考亭。 但从《语类》考察,林学蒙应始学于绍熙四年(1193),证据是同学于本年的林恪、潘时举、甘节均录有林氏问疑若干条。林恪录有“正卿问‘《大学》传正心修身’”(卷十六P350)、“正卿问‘记六尺之孤’一章”(卷三五P924)、“正卿问‘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卷三五P943)、“林正卿问‘曾点’”(卷四十P1030)、“林正卿问‘吕与叔’”(卷四一P1068)计五条。潘时举录有“正卿问‘志道、据德、依仁’”(卷三四P865)、“林正卿问‘天下归仁’”(卷四一P1068)两条。甘节则录有“林正卿问‘焉有所倚’”(卷六四P1597)、“谓林正卿曰”(卷一一八P2857)两条。此外,叶贺孙录林氏问疑九条,其中可定于绍熙四年(1193)者,有“致道谓‘心为太极’”条下,林正卿就此表达自己的看法(卷五P84)。文中所言“致道”(赵师夏),亦于本年从学于考亭,与林氏以及林恪、潘时举、甘节均为同学。 庆元年间,林正卿曾再至考亭。《语类》卷一〇七载叶贺孙录:“正卿问:‘命江陵之命,将止于三辞。’”(P2669)《语类》系于“丙辰后”,即庆元二年(1196)之后。朱熹《续集》卷一《答黄直卿》书四七云:“林正卿归自湖外,少留两夕,亦颇长进,但恐将来流成释老耳。其弟学履安卿中间到此,亦看得好。”据《语录姓氏》,林学履为己未(庆元五年即1199)所录,则上文所谓“丙辰后”,实际上是林正卿于庆元五年以归途之便,曾又一次拜访朱熹于考亭。故《语类》卷七六林学履录“问‘非所困而困焉’”条下,有小字注云“学蒙录详”,说明兄弟两人对朱熹同一条语录出现了详略不同的两个“版本”。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两人于本年曾同时在考亭问学。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