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伯羽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580
人物姓名: 童伯羽
人物异名: 字:蜚卿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144.pdf
出生年: 1144年
卒年:
籍贯: 建宁府瓯宁县

传略

童伯羽(1144—?) 童伯羽,字蜚卿,建宁府瓯宁县人。一生不仕,潜心理学。《宋元学案》卷六九载:其“师事朱文公。文公尝造访之,名其堂曰‘敬义’。先生以道自任,化行乡里,时人以敬义先生称之,著有《四书训解》。”明宋端仪《考亭渊源录》卷十四称其:“诣云谷,师事朱文公。公常造其庐,为匾其楼曰醉经,堂曰敬义。四书诸经,皆有训解。”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所载略同,亦认为童氏乃乾道间从学于建阳云谷晦庵草堂的门人,不确。 据童氏同门学友詹体仁撰《童伯羽四书集成序》云:“予友童蜚卿纂《四书集成》三十卷,子朱子称其阐发奥义不遗余力。……夫予与蜚卿年相若,居相近,长而负笈从师在武夷精舍中请业。”(嘉庆三年即1798,《增修浦城詹氏族谱》卷十五)则童伯羽为武夷精舍诸生甚明。 《文集》中无书信往来,《朱子语录姓氏》录其为庚戌(绍熙元年即1190)所闻,为饶录第十五卷。所录底本原名《晦庵语录》,其后人改名为《玉溪师传录》一卷,另有《附录》一卷。《四库存目》卷九五著录云:“伯羽字蜚卿,瓯宁人,朱子之门人也。是编所录朱子语,在饶本语录内系以庚戌,庚戌为绍熙元年,伯羽时年四十七也。本名《晦庵语录》,明成化中,其九世孙训以《语类》诸本参校补订,改题今名。” 童伯羽所录虽系以绍熙元年,但童伯羽从学并不始于本年。《语类》中可考者,有杨道夫所录数条,一为“蜚卿问气质之性”(卷四P67);二为道夫“问《遗书》”,在场参与讨论者有童伯羽;三为卷一一五“先生(指朱熹)一日谓蜚卿与道夫曰:‘某老矣。公辈欲理会义理,好著紧用工。……’”卷一一八《训门人六》有十四条为“训伯羽”,其中杨道夫记两条,蜚卿欲弃举业而“为心不定”,“欲谋于先生”,朱熹认为此事须自酌量”(P2837)。此数条均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道夫录于武夷精舍。同年一起在此的杨骧也有所录“(朱熹)问蜚卿:‘《近思录》看得如何?’”一条(卷一〇五P2630)。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