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可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561
人物姓名: 郑可学
人物异名: 字:子上;号:持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133.pdf
出生年: 1152年
卒年: 1212年
籍贯: 兴化军莆田县

传略

郑可学(1152—1212) 郑可学,字子上,号持斋,兴化军莆田县人。清蒋垣《八闽理学源流》、董天工《武夷山志》均载其“过武夷,从朱熹学”。“自知性下,用力惩忿。久之,得其精要。四方来学,文公多使质焉。文公知漳州,延置西塾。其后删定《大学》一编,曰:‘此书惟子上可记之。’前后三奉大对,晚以特科授惠州文学,调衡州司户。著《春秋博议》十卷、《三朝北盟举要》一卷、《师说》十卷。”(《闽书》卷一〇六) 《文集》卷五六有《答郑子上》书十七通,内容以答问为主。《朱子语录姓氏》记其所录为辛亥(绍熙二年即1191)所闻,但据田中谦二考证,郑可学始事朱熹于淳熙十四年(1187)春至十五年(1188)春,则为武夷精舍诸生甚明。郑可学于淳熙十四年(1187)从学,《语类》中从其自录中已可得到佐证。卷一二六郑可学录“问德粹”条(P3030—3031),即录于本年,因文中提到朱熹自言“今年往莆中吊陈魏公”,事在本年春正月,见《朱子年谱》卷三(参“滕璘”条)。 《语类》卷一一八又载郑可学自录云:“一日晚,同王春、魏才仲请见。问:‘吾友年几何?’对云:‘三十七。’……”(P2840)时在淳熙十五年(1188)。 郑可学也是朱熹考亭沧洲精舍的门人。陈荣捷《朱子门人》引日本田中谦二《朱门弟子师事年考》,称“可学归事朱子四次。一为1187春至1188春。二为1190至1191年。三为1192至1193年。四则在1198年秋冬之间”(见该书第341页)。笔者因田中原文未见,未详其考之所据。《语类》卷一一八郑可学录“蜚卿问‘致知后,须持养’”一条(P2836),卷五九有滕璘录“子上问‘操则存,舍则亡’”(P1401),卷八三又有“子上问‘郑伯以女乐赂晋悼公’”(P2169),因童蜚卿从学在绍熙元年(1190),滕璘录在次年(1191),此或为田中氏认为郑可学第二次从学之据。 《文集》中朱熹于庆元间与郑可学的书信,有卷五六《答郑子上》书十六:“近修何业?因来幸语及也。此间夏间精舍有数朋友,自熹避地入山,遂皆散去。今则其室久虚,盖火色如此,想彼自不敢来,此亦不敢愿其来也。”书十七:“病中不敢劳心看经书,闲取《楚词》遮眼,亦便有无限合整理处。……病中不敢出门已累月,精舍亦鞠为茂草。块坐无晤语,偶便附此,临风依然。”此外,《朱子语类》卷一一八载郭友仁录云:“郑子上因赴省经过,问《左传》数事。先生曰:‘数年不见公,将谓有异问相发明,却问这般不紧要者,何益?’”(P2843)据《语录姓氏》,郭友仁录在戊午(庆元四年即1198),则此或为田中氏认为郑可学第四次从学之据。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