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554
人物姓名: 杨道夫
人物异名: 字:仲思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8/001
起始页: 0128.pdf
籍贯: 建宁府浦城县

传略

杨道夫 杨道夫,字仲思,建宁府浦城县人。《道南源委》卷三:“与从兄与立、子昂,同时受学于朱子。”《文集》卷五八有《答杨仲思》书四通,探讨“仁”、“敬”之义。《别集》卷五《答郑景明》书四云:“杨生道夫乡居托庇,甚幸。闻其懦弱,颇为人侵侮,或有不得已之恳,幸稍左右。”此书约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郑景明中进士,官浦城主簿之时。《朱子语录姓氏》录其己酉(淳熙十六年即1189)以后所闻(为《池录》十八、十九两卷),略晚于此时间,以此论之,则杨道夫从学于武夷精舍,当不晚于郑景明。 《语类》卷一一五《训门人三》有训道夫19条。其中第二条“请问为学之要”,朱熹举例说:“且如公自浦城来崇安,亦须遍历崇安境界,方是到崇安。”(P2774)下文中又有杨骧(子昂)的发言。由此可知上文所引《道南源委》称“与从兄与立、子昂,同时受学于朱子”为不诬。而文中所谓“崇安”,具体言之,就是武夷精舍。 杨道夫也是建阳考亭的门人。《语类》卷一一五《训门人三》,训道夫第十五条“于今为学之道”,为其子杨若海录,而杨若海乃绍熙三年(1192)竹林精舍门人,此必为父子两人同时就学之时所录(参本书“杨若海”条)。《语类》中有杨道夫录“行夫问”七条,所记为行夫(蔡?)对《大学》、《孟子》中有关问题的疑问,分别见载卷十六(P332)、十七(P385)、十八(P394、P398、P405)、五八(P1363)、一〇三(P2601)。而蔡行夫从学也在绍熙三年(1192),《语录姓氏》录其为本年所闻,此亦可作为杨道夫于本年从学于考亭之旁证。卷四则有潘时举癸丑(绍熙四年即1193)录“道夫问‘气质之说,始于何人’”(P70)一条。另据卷二二陈淳录“童问:上蔡云‘礼乐异用而同礼’”(P519-P520)条中记载,在场者有杨道夫,时在庆元五年(1199)。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