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469
人物姓名: 游酢
人物异名: 字:定夫;号:豸山先生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017.pdf
时代: 宋代
出生年: 1053年
卒年: 1123年
籍贯: 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

传略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宋代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号豸山先生。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游酢受理学大师程颢之聘,赴河南扶沟县任县学教职,跟随程颢学习理学,成为程门入室弟子,时年20岁。九年后,游酢29岁,携杨时在颍昌(今河南许昌)向程颢行正式拜师礼。名师出高徒,拜师程颢后,游酢问学更是日益精进,并录有《明道先生语》(明道先生,即程颢),深得程颢、程颐兄弟的赏识。程颢每每与其弟子谈及游酢时,总称道他禀性醇厚、理解力强、勤思笃学,对洛学理喻最为透彻,视之为弟子中佼佼者;程颐也称赞他“灵利高才”。因此,时人及后人都称誉他为“程门四杰之首”。程颢得游、杨之高徒,甚是欣慰并曰:“吾明道遇汝等南方之高足,道南有望矣,吾心甚慰!”因此,当游酢与杨时归闽时,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后因程颢兄弟陷入党争之祸,程颢被罢去扶沟知县之职,程颐也倍受打压。眼看刚建立不久的新儒学——洛学就要被废,在这紧急关头,游酢挺身而出,接受师托,主持扶沟县学和扶沟书院的工作,亲自为学子主讲,传授师学(即洛学),并坚持3年之久,使洛学的传播没有因老师的遭难而停止。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游酢30岁,登状元黄裳榜进士,调越州萧山(今浙江萧山)尉,而官萧山。元丰八年(1085年),游酢33岁,用侍臣荐,召为太学录。后“闻明道先生讣,设灵位哭于寝门,作行状”。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游酢41岁,“官博士。偕友中立(即杨时)离河清,以师礼见伊川(即程颐)先生于洛,录有伊川先生语”。亦是说,游酢41岁时,又携杨时去洛阳拜程颐为师,继续攻读洛学。

知识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游酢新论 续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游酢新论》(续编)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南”源头活水、“道南首”、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语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