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爵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382
人物姓名: 苏天爵
人物异名: 字:伯修;滋溪先生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100.pdf
出生年: 1294年
卒年: 1352年

传略

苏天爵(1294—1352),字伯修,后人称滋溪先生。少从安熙游,后入国子学,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文集为《滋溪文稿》。因年轻时跟安熙学习过,苏天爵终生以师礼待之,在安熙死后,为其作《行状》《墓志铭》,并编辑《默庵文集》,“拳拳于其师之遗书”④。因安熙之故,对刘因也很敬仰,盛赞后者“以高明之资,躬圣贤之学,道德风采,耸动四方”⑤。苏天爵长于史学,曾三居史职,预修武宗、文宗《实录》,又自撰《元朝名臣事略》,辑《元文类》,被称为“身任一代文献之寄”。元末灾异屡现,他根据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向元廷发出警告:“盖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动人以行,不以言。此自昔国家消弭天变,感格人心之至计也。……迩者,日月薄食,星文示变。河北、山东旱蝗为灾,辽阳、江淮黎民乏食。方此春夏之始,农人播植之时,灾异若此,岁事何望?夫天之变异,盖不虚生,将恐人事有乖和气。当是之时,国家正宜访求直言,指切时政。”①苏天爵还有较强的疑经精神,如他在读朱子《诗集传》和吕祖谦《读诗记》时就产生了对《诗经》的一些疑问,他对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说法加以质疑:“由今观之,所正者独《豳》以下诗也,而《雅》《颂》何尝不得其所乎?若曰左氏后出,而作传者何独《豳》之下《雅》之上不得其次欤?”②他进而对孔子删《诗》的说法也表示怀疑:“当季札之聘鲁,请观周乐,于时夫子未删《诗》也,自《雅》《颂》之外,其十五国风尽歌之。考之今三百篇及鲁人所存,无加损也。其谓夫子删《诗》者,果可信乎?”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介绍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中册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下册着重介绍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