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308
人物姓名: 何镐
人物异名: 字:叔京;号:台溪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15.pdf
出生年: 1128年
卒年: 1175年
籍贯: 邵武县
亲属: 何兑

传略

何镐(1128—1175),字叔京,号台溪,邵武县人。以父何兑致仕恩补官,历任汀州上杭丞、善化县令。乾道二年(1166)问学于朱子。后为朱子寒泉精舍门人,录有《语录》一卷。 乾道、淳熙间,何镐曾多次造访寒泉精舍,与朱子论学。期间,又与朱子书信往来不断。今存朱子《答何叔京》书三十二通。其所涉内容,论学之外,间及时政。主要有,论中和之说,助朱子修订《孟子集解》,帮助朱子联系《论语要义》在邵武县学的刻印,为朱子《杂学辨》作跋等。朱子则为何镐作《味道堂记》。 何镐逝世后,朱子奔邵武为之理丧,并作《何叔京墓碣铭》《祭何叔京知县文》等。文中评价何叔京云:“君为人清夷怡旷,廉直惠和,谈经论事简易条畅。所著书有《易》《论语说》《史论》《诗文》数十卷。”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