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093
人物姓名: 赵汝愚
人物异名: 子直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143.pdf
出生年: 1140年
卒年: 1196年
籍贯: 饶州余干
非亲属: 朱熹;林用

传略

赵汝愚(1140—1196年),字子直,宋宗室,居饶州余干。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及第,授宣义郎,知信州、台州、江西转运判官,升敷文阁侍制。淳熙七年为吏部侍郎。淳熙九年正月劾罢王抃,七月因得罪皇帝而以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府、充福建路安抚使,与朱熹交流甚洽,朱熹荐门人林用中入其幕府,赵汝愚则请朱熹为其父作墓志铭。淳熙十年,朱熹有《与赵帅书》致之,与之论政,谋划闽中附籍、盐法诸事,谢绝动用官帑营建武夷精舍。同年八月,朱熹南下泉州吊唁傅自得,十一月中旬,到福州与其论政,同游近两个月,共谋西湖开浚、闽中盐法、《国朝名臣奏议》编辑等事宜。福州城西古湖疏浚后,陈俊卿等名流作有游记。淳熙十二年十二月加直学士、任四川制置使,次年春三月北上经武夷山,与讲学于武夷精舍的朱熹见面论政,盘桓相处。绍熙元年十一月以敷文阁学士、中奉大夫再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朱熹致书与论举子仓、盐法诸事。次年五月,在福州会见卸漳州任北归的朱熹,十月入朝任吏部尚书,过建阳考亭,与朱熹见面论政。绍熙四年三月为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次年,兼权参知政事,举荐朱熹入朝,与左相留正大量提拔道学名士,形成道学朝党。因定策立赵扩为宋宁宗有功,晋升宰相,再荐朱熹。庆元元年二月,被韩侂胄授意右正言李沐以其宗姓,谋危社稷加以弹劾,二十二日罢相,改授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再遭弹劾,降职为提举临安洞霄宫。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因监察御史胡纮奏,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谪永州安置。次年正月二十日被守臣钱鍪所窘,服药而卒于衡州。卒后,朱熹作《祭赵丞相文》,刘光祖为作墓志铭。 赵汝愚为人清正廉洁,品格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尊崇儒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与张栻、朱熹、吕祖谦、汪应辰、胡铨等正派官员或学者名流交厚,能仔细倾听他们抗敌、施政方面的主张和建议,以资政鉴。曾主编《太祖实录举要》、《笃行事实》、《国朝名臣奏议》,著有诗文集。就中兴诸相而言,朱熹认为其晓事,有才,好贤乐善,处置得好,而大义不甚分明,以致被小人所害。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专题

侍制
职位
侍郎
职位
知福州府
职位
安抚使
职位
制置使
职位
学士
职位
大夫
职位
安抚使
职位
知福州府
职位
尚书
职位
学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