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野”健笔写圣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936
颗粒名称: “狩野”健笔写圣贤
其他题名: 朱熹画像考之十
分类号: K879.49
页数: 17
页码: 106-122
摘要: 本文描述了朱子学在日本江户初期的传播情况,以及日本画家对朱子形象的描绘。其中提到林春斋的《朱文公赞》和狩野山雪的《历圣大儒像》等作品,表现了朱子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文中还介绍了狩野派画家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他们在传承中国绘画技艺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朱熹 画像 狩野派画家

内容

呜呼!文公生于宋之南渡,犹仲尼出于周之东迁,道不行于当时,而垂教于千万年。若微仲尼,则斯文将丧;自非文公,则遗不传。兖郕沂邹,可以同功;周程张邵,亦是比肩。响云之灿,景星之鲜,鹿洞院深,庐峰路悬。闽水之流,阿谁游泳?武夷之山,何人攀缘?世远域殊,幸拜遗容之宛然。
  学到圣处,仰称大贤。在官九考,遗教千年;洙泗之水,伊洛之渊;天地悠久,斯道永传。尊信孔孟,淑艾周程。洙水源远,建溪流清。扁庵曰晦,讲道而明;野服致仕,太师赠荣。
  四书六艺,金玉扬声;捧仲尼日,庚戌同生;传元公道,太极发明。《通鉴》折衷,《纲目》择精;《小学》编辑,《近思》录成;洙泗源远,伊洛流清;奎运不废,麟祥再呈。
  以上四则文字,题目均为《朱文公赞》,移录自日本江户初期的儒家学者林春斋的《鹅峰林学士文集》。①
  朱子学在12世纪末传入日本,朱子的画像也随着朱子的著作传入。此后,在尊崇朱子的学者和画家笔下,纷纷出现了描绘朱子的画像,在传播日本朱子学的和刻本中也经常出现朱子的形象。林春斋(1618—1680年),初名三郎春胜,字子和,后改名恕,字之道,号鹅峰、向阳轩,是著名朱子学者、大儒林罗山的第三子。他年少仕幕府,宽文三年(1663年),授予弘文院学士。在其所著的《鹅峰林学士文集》中,他应各界人士之请而撰写的《朱子像赞》、《朱文公赞》竟达13首之多,朱子学这一时期在日本的热播由此可见一斑。
  从现存的朱子画像来看,创作朱子画像最多的是被称为“狩野派”的日本画家。狩野派是日本的一个宗族画派,起源于室町时代(1338—1573年),称雄日本画坛约两三百年,狩野正信是该画派的开山鼻祖。这个画派借鉴中国宋明时期各种绘画技艺,结合日本传统的大和绘手法,形成了和汉融合的画风。重要画家有:狩野永德、狩野山乐、狩野山雪等。狩野画派既继承了日本本国的绘画艺术传统,又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现存的许多表现中国圣贤的画像,就出自这个画派的笔下。
  狩野山雪(1589—1651年),自号蛇足轩,又号桃源子、松柏山人。他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活跃在京都地区的狩野画派的代表性画家,善辨古画真伪。他本姓秦,千贺氏,幼名彦三,是狩野山乐之婿。因山乐之子光教先于其父而卒,故山乐以其婿为嗣。宽永七年(1630年),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赐大儒林罗山江户忍冈(今江户城上野忍冈,现上野公园)土地5353坪(17665平方米)和黄金200两,命其建造学校。林罗山建了讲堂、书舍和书库,并想仿朱子白鹿洞书院建孔子庙,但钱不够。尾张藩主德川义直(1600—1650年)听说后,捐钱助其建成了孔子庙。①孔庙建成,林罗山“欲图历圣大儒像以纳于圣堂文库”,名僧昭乘善画,但“以身老不能自笔,故推举山雪”为之。狩野山雪于宽永九年(1632年)奉命创作了孔子、帝尧、帝舜、孟子、周公、伏羲、神农、黄帝、大禹、成汤、武王、文王、颜子、子思子、曾子、周子、张子、程伯子(颢)、程叔子(颐)、朱子和邵子,共21幅中国儒学圣贤的画像,总其名曰《历圣大儒像》。这些作品,是狩野山雪人物画的代表作。《历圣大儒像》最早均收存于忍冈文库,“每有释菜,陈设于圣堂之两庑”。①现珍藏于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的,有周子(敦颐)、程伯子(颢)、程叔子(颐)、张子(载)、邵子(雍)和朱子六幅。据馆藏介绍,各画面纵130厘米,横44.5厘米,纸本着色,花鸟文锦表装,牙轴。②
  与其他大儒像相同,朱子像也是立式画像,右上方有元儒吴澄的像赞:“义理精微,茧丝牛毛;心胸恢廓,海阔天高;豪杰之才,圣贤之学;景星庆云,泰山乔岳。”(图10-1)在现存的日本古代画家笔下的朱子像,这可能是最早的一幅,也可以说是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幅。狩野山雪绘画的特点,据说是“擅长在作品中融入垂直水平这样几何性较强的绘画技巧进行描绘”。这个特点,在这幅作品中同样也得到很好的表现。画面中的朱子,目光坚定而深邃,脸颊右上方七星痣隐隐可辨。端然拱手的姿态,使其略带夸张的宽大衣袖直线下垂,从而与下身的裳直线相衔。其衣袖内和下裳的落地曲线则流畅而细致,使朱子怡然恬淡,“从容乎礼法之场”的表情得到极好的衬托。
  为狩野山雪创作的《历圣大儒像》21幅画像书写像赞的“后学金世濂”(1593—1646年),号东溟,是一位朝鲜儒学者,著作有《东溟集》、《海槎录》。宽永十三年(1636年),他作为通信副使出访日本,为狩野山雪的画作书写像赞即在本次出使日本之时。由此可见,包括朱子像在内的这21幅描绘中国历代大儒的画像,是日本和朝鲜两国儒者和书画家通力合作的结晶。
  大儒林罗山为此作有记文,专记此盛事。文曰:
  圣贤像轴,宽永十三年作
  宽永丙子季冬,朝鲜信使通政大夫白麓任絖、通训大夫东溟金世濂,通训大夫青丘黄扆来聘,叩之,则佥云:东溟者,儒者也。故以吾家所藏《圣贤图像》二十一幅,请书于图上,于是表出古语及旧赞,幅其轴以遣之。金世濂遂书而返之,足以为家珍。聊记焉,为他后之证矣。①
  狩野元俊(1588—1672年)是另一位作有朱子画像的日本画家。陈荣捷先生《朱子画像》说:
  一九八三年九州大学教授日本理学权威冈田武彦博士赐赠影片两张。上片为朱子半身像。右颊有七黑子。上六点两行相对,一点在下,与七斗异。年岁约五十,而威仪气象,别觉英明。像为狩野元俊所绘。狩野通称隼人,乃江户画家。下片为大儒林罗山(1583—1657年)赞。诗云:“圣学继开朱遁翁,成功养正启童蒙。千年理义一方寸,收集诸儒为折中。”下款为“夕颜巷穸谨书”。夕颜巷穸乃林罗山之别号。诗所赞朱子之《易学启蒙》。《启蒙》成于淳熙十三年丙午(一一八六)。是年朱子五十七岁,岂此像乃朱子五十七岁之照耶?然冈田教授指出,诗中有遁翁之名。朱子庆元元年乙卯(一一九五),方更号遁翁。是时已六十六岁。则罗山之诗,可以广义解之,盖赞朱子之集大成以开后学也。冈田教授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得此帧于京都。实为一幅,上半为像,下半为赞。以帧太长,故分影两片赐寄耳。①
  陈先生文中所说的这幅由狩野元俊所绘朱子画像,笔者迄今无缘得见,故将陈先生原文录上,以减遗珠之憾。
  狩野安信(1614—1685年)是江户前期的画家,日本绘画世家狩野家族狩野孝信第三子,狩野探幽、狩野尚信的弟弟,号永真,牧心斋。曾任宽永年间(1624—1644年)幕府画师,所作《朱子像》也是立轴,图像上方文字为大儒林罗山写赞,是一首七律:
  天下一人承二程,文章道德有谁争?
  发踪先圣悟微旨,隐括诸儒集大成。
  衮銊执权纲目手,图书满袖卦爻情。
  千年秋月照寒水,写出武夷欸乃声。原诗载《罗山林先生诗集》①卷六七。画像原件现存日本德川纪念财团。(图10-2)
  狩野常信(1636—1713年),狩野尚信之子,号养朴、古川叟、潜屋等。初从父学,后得伯父狩野探幽教益。善临摹,精鉴定,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无不精妙。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的《贤哲肖像》分为东卷和西卷两卷,收孔门弟子和汉唐儒者,下及宋明理学家共95人。其中,宋明理学家有杨时、胡安国、吕祖谦、张栻、陆九渊、蔡沈、真德秀、许衡、胡居仁、陈献章、王守仁等,却唯独不见朱子画像,再加上孔门的主要弟子颜、孟、思、曾四配,和十二哲等均不见踪影,故颇疑狩野常信此圣贤系列图应作于其晚年,时间可能在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诏升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之后。包括朱熹在内的十二哲和孔圣画像,或来不及创作?或已不存?情况不明,录此以俟知情者。
  田中讷言(1767?—1823年)是日本江户后期著名画家。他所画的《朱文公像》同样也是全身立式画像,绢本淡彩挂轴,长98.7厘米,宽31.8厘米。人物上方的像赞,采用的也是元代吴澄的像赞。(图10-3)
  此画原件现存日本玉川大学教育博物馆。该馆有一段文字介绍这幅作品的源流,我专程邀请日本学者福满正博教授翻译成中文,在此谨向他表示感谢。译文如下:
  朱文公是中国宋代的儒学者朱熹的尊称。他的思想成为朱子学,成了后来儒学的主流。在日本的江户幕府(政府)导入朱子学,教育普及朱子学,所以在日本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图像的作者是田中讷言(1767?—1823年)。他出生在名古屋,年轻时在京都学土佐派(大和绘画派的一个流派)的画法,后来回复到大和绘(日本平安时代以来古老的传统画法),在京都、名古屋活跃在第一线了。图像的上部有画赞,这是江户幕府时代的昌平坂学问所(当时的大学)的老师柴野栗山(1736—1807年)写的。这个图像没有记载什么时候制作的。所以我们推测这个画是柴野栗山逝世的文化四年(1807年)以前画的。这个画的裱褙不是崇拜上帝或者释迦的样式,可是这是某一个学者或者学校让田中讷言画六百年前的大学者(朱子)的肖像画。他们肯定像神像一样崇拜这个肖像画。
  田中之后,日本画家创作的朱子像,还有著名画家狩野友信创作的《朱子像》。狩野友信(1843—1912年)是日本明治时期的画家,是江户时代著名的狩野画派的传人。这是一幅立轴朱子全身像。画面中的朱子,头戴学士帽,身着深衣,端然拱手。与此前的朱子画像最大的不同,是朱子的下颏蓄有长长的胡须,俨然一位美髯公!(图10-4)此图原载朱茂男、杨儒宾主编《东亚朱子学者暨朱氏前贤墨迹》一书。①人物上方,是日本朱子学者木下顺庵的题赞。其文曰:
  遗经千载决群疑,义理精微抽茧丝。
  仰止鹅湖论旧学,确乎鹿洞定新规。
  百王耆鉴编纲目,四子阶梯录近思。
  顿悟金溪何足道,泗源嫡派舍君谁?
  顺庵木贞幹拜赞。
  木下顺庵(1621—1698年),名贞幹,字直夫,京都人,日本江户中期著名的朱子学者,从学藤原惺窝门下高弟松永尺五。但他与惺窝所主张朱陆二家“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尊孔孟,同排释老,同天理为公,同人欲为私”,极力调和二家的思想不同,故在诗中强调“顿悟金溪何足道,泗源嫡派舍君谁?”认为主张可以不读书而直达本根之顿悟的金溪陆氏(九渊)本不足道,只有朱子才是“泗源嫡派”孔孟正宗。
  狩野友信与木下顺庵生活年代前后相差约两个世纪,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把木下顺庵的诗作置于画作上方,表明他对木下顺庵对朱子评价的认同。
  陈荣捷先生《朱子画像》还记载了一幅日本佚名氏所画的朱子像。略云:
  一九八二年冈田教授寄赠朱子全身像纸裱一帧之彩色影片一张。此是长帧,纵四倍于横。纸色稍黄,然并无损坏。朱子像居十分之六。上为行书,九行,左起。首两行为:“绍熙元年(一一九〇)孟春,时六十一岁,对镜写真,题以自警。”次六行为《书画像自警》赞。最后一行为落款“后学月田强敬书”。月田蒙斋名强(一八〇七—一八六六),乃楠本端山、楠本硕水兄弟之师,传崎门学派之正宗,主静坐以穷理。楠本端山为楠本正继之祖,而楠本正继则冈田教授之师也。下款细字篆书六字,首为“鹅湖木雅”,余两字不详。鹅湖指铃木鹅湖(一八七六—一九二八),乃一画家。彼与月田强不同时。冈田教授云,未审朱子像为何人所画。朱子侧面,不露右颊。左颊无痣。年岁约五六十。气象较近狩野元俊所像,亦可见中日传统之不同。虽是七痣与对镜自像之传说相同,而日本所像比我国所像为年幼,此点有无特殊意义?方家窃疑考究。①
  陈先生文中所说的这幅由日本佚名画家所绘朱子画像,笔者迄今亦无缘得见,录此以俟日后书画之缘。
  说完日本画家的朱子画像,再说日本和刻本中的朱子像。
  和刻本即日本刻本,它是中国古籍刻本和雕版印刷术传播至日本的产物。大约在南宋中叶,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日本五山僧侣们,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代新儒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派往中国的学僧,回国时都带回了大量的中国典籍。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雕版印刷术也从中国传入日本。为满足日本社会各阶层对中华典籍的需求,日本开始对中国文化典籍进行大量的翻刻。其数量,以江户时代(1603—1867年)最多。这一时期的和刻本中,有不少包括朱子在内的儒学先贤的图像。
  林春斋有《圣贤像贴跋》,文称“松本大和守直矩欲刊《圣贤像贴》”,收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和孔子十一圣,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子、二程、张载、邵雍、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十三贤。林跋云:
  羲农黄帝,继天立极;尧舜禹王,执中授受;汤王应天革命,文王开基,武王继述;周公制礼乐,孔子不得其位,而道不行于时,折衷六经,为万世之师。颜亚圣而乐,曾子传道而思孟得其统;周子寻不传之绪,二程发明表章,张为同志之友,邵特有自得。濂洛道南,历杨罗李,至朱文公集诸儒大成,斯道永存。他强调说:
  呜呼,十一圣十三贤,模于一贴之中,仰于千载之下,可畏之,可敬之,庶几莫作寻常丹青之看,而景慕之端,尊崇之意,自是而推之也。①此为见于著录的圣贤像贴。
  现存的和刻本则有,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存的《历代君臣图像》,上下二卷,明高宗哲编,日本庆安四年(1651年)京都安井宗左卫问尉刊本。此书上卷为历代帝王,即所谓“君”,上起伏羲,下迄闽王,共40位;下卷所收为历代名臣,上起仓颉,下至元代许衡,共68位。卷前有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绍兴府推官莆田周兴隆《续刊圣贤图序》云:
  绍兴郡斋旧有《圣贤图》一卷,自伏羲以下,迄于元鲁斋许氏,凡一百有二人,人各图一方,每方左列仪像,右载事迹;其起人景仰式刑之心兼备,而于风教之裨不浅矣。第以经历岁深,摹本剥落,不甚明白。予于成化丙午夏膺命来司理郡狱,暇间取而观之,慨然有感,乃以重用镌石,谋于同寅华亭陶君质夫。质夫敛衽肃然曰:“诚盛事也,宜当举行。”遂协心命工,聿新刻本,其规模仍诸旧而明白过之。今其仪像俨然,有以动人心之景仰;事迹昭然,有以来后学之式刑。而风教之裨,托斯图以无穷,圣贤之名,籍斯图以不朽。呜呼,此则刻图之意也。图阮成,书此以记,刻之岁月云。成化二十三年岁舍丁未夏四月吉旦赐进士承事郎绍兴府推官莆田周兴隆识。
  次为翰林院修撰东吴张洪力的《题圣贤像》:
  洪尝于巩昌府学见诸圣贤画像,彼皆施之绘事,目彩照耀,至今使人了了不忘。今见高宗哲集圣贤像镌诸琬琰,可谓极备。……正统三年(1438年)夏六月致行在翰林院修撰同修国史事承务郎东吴张洪力疾书。
  最后是嘉靖四年(1525年)崇政大夫世子贰师李荇《历代君臣图像序》:
  一日内出孔圣画真一轴,历代君臣图像一帙,命拣弘文馆员制《赞》以进,仍命臣荇序之。臣伏念……因图以观像,因像以求心,则可法可戒者开卷瞭然,而如亲见之也。……嘉靖四年(1525年)闰十二月日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议禁府事知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世子贰师李荇奉教谨序。
  以上三序,正统三年(1438年)翰林院修撰张洪力所书应在最前,序中提到“高宗哲集圣贤像镌诸琬琰”,为此书系由高氏所编的依据。其次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绍兴府推官莆田周兴隆序,由此文可知,成化二十三年周氏据“绍兴郡斋旧有《圣贤图》一卷”本,“重用镌石”,又“聿新刻本”,即同时有石刻像与雕版印本书行世。
  应引起特别关注的是嘉靖四年(1525年)“弘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世子贰师李荇”的序,李荇是朝鲜李朝的高官,故此和刻本《历代君臣图像》有可能并非直接从明绍兴刻本翻刻,而是从朝鲜本间接翻刻的。
  此和刻本朱子像题为“朱晦庵”,(图10-5)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存《历代君臣图像》中的朱子像完全相同,故二者之间,应源自同一版本(参阅上文《圣贤画册写道统—朱子画像考之三》)。传与赞文曰:
  朱晦庵名熹,字元晦,居紫阳山下。从学于屏山、籍溪,以诚致之学,得文献之传。一心穷造化之原,尽性情之妙,达圣贤之蕴。以一身体天地之运备事物之理,任纲常之责。……赞曰:周氏东迁,孔子以出;宋室南渡,朱子是作。六籍重修,千圣同归;竭诚事君,人以为非。中遭伪禁,自信愈笃,焕乎文章,巍然道德。(图10-6)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还藏有《儒仙》、《武仙》各一册,为菊池晚香旧藏。作者与出版年代均无考。其中《儒仙》为历代儒学先圣先贤的画像。收上至伏羲、神农、黄帝、帝尧、帝舜、文、武、周公和孔子,下迄宋明理学诸儒,最末一位是王阳明,共36位“儒仙”的画像。一人一图,图上有《赞》和生平简介。人物左右对举。朱熹在右十六,称“朱文公”,(图10-7)左十六为陆九渊,称“陆象山”。朱文公图《赞》曰:
  河增山高,令人仰赞;多艺多材,宛如公旦。造圣贤城,游礼法场;潜心于易,遁襄世纲。
  生平简介如下:
  朱文公名熹,字元晦,徽州人。登王佐榜进士第五甲第九十人。宁宗谥曰文,理宗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受佛教的影响,作者将儒学先贤均视为“仙”,且所有的人物均为盘腿打坐状,无一例外。画面中的朱熹,盘腿席地而坐,双目圆睁,正专心致志地阅读一篇文稿,略显惊奇的神态。他头戴方帽,帽檐漏出几丝白发,脸左侧七星痣夸张醒目,颏下则是银须飘飘。
  该馆还藏有《儒仙》、《武仙》抄本各一册。版式与刻本相同,人物形象与刻本也基本相同,但人物的排序,以及文字则略有不同;且抄本仅有图像和赞,而无人物生平简介,像赞的字体为草书(图10-8),如无刻本相对照,内容几乎令人难以辨识。从人物图像来看,则可看出,抄本与刻本之间应有某种先后的传承关系。从其排序较乱,且文字较略这两点来判断,此抄本应先于刻本,有可能是此书的原始稿本之一。将儒者称为“仙”,这已经将儒学先贤崇拜为神了,从而具备了宗教的色彩。作为正统的儒家学者,对此一般很难认同,然而作为传播海外的民间信仰,以及曾经有过的历史现象,不妨备此一格,由此对中日文化传播史多一份了解。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还藏有山崎柯编《朱子社仓法》一书,为藤井五郎右卫门刊本,此书卷首有朱熹写真像一幅。
  山崎柯即山崎闇斋(1618—1682年),日本德川时代初期的儒家学者。他名嘉,字敬义,号闇斋,信奉朱子学。在京都、江户(今东京)讲学。晚年研究日本神道,把朱子学和神道结合起来,创立垂加神道,并且形成一个学派。故上文介绍的《儒仙》,将“儒”与“仙”结合起来,可能就是受他的“神道”影响而产生的。
  《朱子社仓法》从《朱文公文集》中辑出《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婺州金华县社仓记》、《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建宁府建阳县大阐社仓记》、《邵武军光泽县社仓记》、《常州宜兴县社仓记》、《建昌军南城县吴氏社仓记》、《浦城县永利仓记》和《江西运司养济院记》,共九篇记文,前加山崎柯撰《朱子社仓法序》,以及《宋元通鉴》所载“宋孝宗淳熙八年秋”将朱子社仓法颁发全国推行的史实一条,类辑成书。又将《朱文公文集》中《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一诗置于《宋元通鉴》所载之后。诗曰:“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怆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因题其上。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沧洲病叟朱熹仲晦父。”诗文之下即朱熹的“写真像”。(图10-9)
  日本明治十三年(1880年)刻本《唐宋二十一家像赞》,题芝浦河原英吉述,永尾银次郎刊,香书阁藏版。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名《唐人像传》,收房玄龄、杜如晦、颜真卿、白居易、虞世南、杜甫、李白、褚遂良、柳公权、韩愈、柳宗元,共11位唐代文化名人;下册名《宋人像传》,收周敦颐、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程颢、程颐、朱熹、米芾、陆九渊、文天祥,共10位两宋文化名人。
  其体例先为人物传记,每人一篇日文细字写刻传记;中为像赞,每人一幅汉字书法题词;每人的题词书法,风格各异。次为人物版画,版画中的人物与点景搭配,恰到好处。简笔线描,粗细有致,须发眉毛,丝丝毕现。作画者,为伊藤兰溪。卷前有序云:
  史家之记前言往行,要在以益世诱人,然书不尽言,至如古人之气象神韵,眉目被服尽有文字间不可详悉者。故初学之士于言行事迹盖亦不亲切矣。是史家所以难为文也乎!一日,芝浦河原氏携所著《唐宋二十一家像传》来请余序,……明治乙卯五月杉山鸡儿识,浙东秦堃书。秦堃,字慎之,清末浙东知名书家。书中风格各异的像赞书法,均出自其笔下。画面中的朱子,与前述《儒仙》相似,亦为盘腿打坐式。但对人物的处理则比《儒仙》细腻。朱子的像赞曰:
  天才绝出,豪迈盖世;驱驾风霆,历骋无滞;妙泄玄秘,理抽幽深;独立诗坛,傲睨古今;万丈光焰,惊矅人目;风神仿佛,意气如昨。浙东秦慎之书。(图10-10)
  此书编者河原英吉,是日本明治时期学者。此书之外,还著有《唐宋先哲丛谈》、《幼学诗韵》;并曾译解明建阳陈怀轩刻本《杜骗新书》二卷,扉页刻“清浙江张应俞著,日本河原英吉译解”,“明治十二年五月东京二书房发兑”。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朱熹画像考略,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朱熹画像的产生与流传进行了考证和介绍。卷下为朱熹伪帖揭秘,主要内容为对近年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号称“朱熹手迹”甚至被吹嘘为“国宝”,经过古今所谓名家鉴定的几幅伪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