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变成怎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58
颗粒名称: 死后变成怎样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人和其他一切存在都是由气凝聚而生,随着气分散而死。构成人的气是清的、不偏的、相通的气。死亡只是气向本来的“气之海”复归,不应像佛教徒那样予以特殊含义。这引发了关于祖先祭祀和气的分散的问题。朱子强调气的“生生”和“日新”的教诲,并认为气不能简单地轮回。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人也是由于气之凝聚而生,随着气之分散而死,这与其他一切存在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构成人的气是清的、不偏的、相通的气——其实质的意思也许是浓度均等流动的气这样的意思;但动物、植物、微生物不是这样,只不过仅此不同。我们不应该像佛教徒那样予死以特殊的意思。所谓死,不外乎是构成人体的气向本来的“气之海”复归。但是,在这里产生了一个大问题,这就是:如果把死视为气之分散,则儒教作为人之最重大的行为所强调的祖先之祭祀,应该怎样理解呢?像在古典里明说的那样,如果以真心祭祀,则先祖之气“来格”,因此祭祀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就是说,先祖之气已经完全分散,但它不会全然消失殆尽,曾构成先祖之身的气,分散之后还应存在于什么地方。但是,若那样看,仍然产生问题。第一,像那样一度使用完结的气,不断堆积,就会形成很大的量,其占据之场所的位置,广狭理应能指称,否,开辟以来直到今天的堆积,像那样的空间的余裕一定已经完全消失。第二,但现在打算不问这一点,而试图把一度分散的气作为仍然存在于什么地方的东西吧。其分散、消失了的气,再一次聚积起来凝结,这样的事确实可能吗?这只有说不可能。这不能视为说“生生”、说“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大学》)的儒教的教诲。如果只是说全然同一的气反复往来,简言之那不过是佛教的“轮回”。(参照后藤俊瑞《朱子的实践哲学》二六六页以下。伊川早就说过,这个道理不仅仅对人,而且适用于一切存在)。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