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观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50
颗粒名称: 以物观物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邵雍除了他的“数学”思想,还提出了“观物”理论,强调以物观物,取消主观观察,消除区别。他认为以物观物是“性”,以我观物是“情”。虽然他的思想起源于道家,但也具有强烈的儒家色彩。邵雍的思想体现了宋学的泛神论特征,并在他的诗集《击壤集》中得以表达。朱子对他的学问评价很高,认为它“包括宇宙,终始古今”。然而,其思想也有一种平面性重复的感觉。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上面叙述的是他的所谓“数学”,他还提倡“观物”,那是说“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观物内篇》)。例如,像古今之区别一样,固然以我而观便产生了昔与今的区别,但若把观的我完全取消而观的话,这样的区别就全消失。
  以物观物是“性”,以我观物是“情”,性公而明,情偏而暗(《观物外篇》)。他的思想,虽然由道家的“数学”出发而含有[道家思想内容],但儒教的色彩也非常浓,所谓宋学性的说教也绝不少。朱子对邵康节也大表敬意。所以就有[这样]的事——也把他列在朱子学的先驱之内,与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这四人合并,称为“北宋的五子”。前面把宋学的思想特征规定为泛神论的世界观,而最出色地表现了这个特征者恐怕就是这个邵康节。他有《击壤集》这样的诗集,它在中国的诗集中是很古怪的,通篇应该说是所谓的思想诗。例如《观易吟》这样的诗: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之备我,肯把三才(天地人)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像这样的诗,恐怕可以说以最不压抑的形式表现了作为宋学之基础的泛神论。朱子评价其学问,以为它“包括宇宙,终始古今”,但我想无论如何也应该知道在宋初出现了像“元会运世”学说那样雄大的思想。它与司马光编篡的名著《资治通鉴》、欧阳修编篡《新唐书》和《五代书》,都是同时代的;与产生出欧阳修的批判性的经学与春秋学,也是同时代。但是,遗憾的是,其雄大也不免[让人]有只是由相同程序之平面性的重复而完成之感。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