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4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
页码: 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伊川注重分析、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强调“敬”的重要性。其思想源于濂溪的“静”,并对朱子产生了重大影响。敬被定义为主一、无适,即心无旁骛地维持专一集中的状态。这是对于道德性东西和道德法则的精神集中和敬畏之念。敬是内面性的原理,但与外在的物并非无关。涵养心需用敬,进学在致知,这一口号具有作为朱子先驱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伊川注重分析的、理论的研究(穷理)的事,已经论述了。与这样的知性的态度匹敌,他强调的是“敬”。其思想的源流,大概源于濂溪的“静”。这也同“性即理”之说与“所以阴阳之道”这一观点等一起,予朱子以重大的影响。作为学问之重要方法(与理的知性的追求的穷理(格物致知)匹敌的另一个方法)的“居敬”,同样在伊川那里被讲解。所谓“敬”是什么呢?伊川定义为“主一”即“以一为主”。那么,一是什么呢?这是说“无适”,即“莫行”。总而言之,所谓“敬”,就是心哪儿都不去使,维持专一集中的状态。这即便在普通一般的场合似乎也说的,但其中心的局面恐怕就是不断地维持对于道德性的东西、道德法则的精神集中、敬畏之念。程氏之门人谢上蔡说所谓敬是“常惺惺之法”,就是说经常觉悟之法,同样是这个意思吧。这样,“敬”纯粹是内面性的原理,但它绝不是与外在的物没有关系。“有盘坐而心不慢者吗”。外表上保持脸部紧张的严肃态度,这虽然绝不是直接维持敬的方法,但“敬”应该从这儿开始。“如果据敬涵养心,天理自然明显起来”。不管怎样,与知性的所谓“穷理”匹敌,“敬”被提倡。“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近思录》二),这一车之双轮性的口号被提出,又是具有作为朱子的先驱的重大意义。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