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天理”是什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833
颗粒名称: 所谓 “天理”是什么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7-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程明道将“天理”纳入儒教核心,与伊川共同为此做出重大贡献。明道的“天理”并非与人欲对立的理,而是肯定多样性,认为善恶皆为天理。道德的原理不是否定而是肯定,好仁而非憎恶不仁。
关键词: 朱子 研究 哲学

内容

明道的著名的语言中有“我学有所受,只有天理二字,是我自己体会来的”这样的说法,而且,首先把“理”或者“天理”,纳入儒教之思索的核心部分,这的确是明道以及大概受其影响的伊川的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那个场合,明道的“天理”绝不是始终与人欲对立的伊川—朱子的那个[理]。“事有善恶,皆天理”;“天下之善恶,皆是天理,所谓恶,绝不是本来的与善对抗的东西,不外乎为或者过,或者不及取个名称”。“所谓天理,此之一个道理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原来,宇宙的过程,即道这个东西,已经是那样的。所谓天地之“生生”,是指充满宇宙的阴气和阳气,缊而互相杂乱包容,互相纠缠升降,在一刹那之停止也不知的不断运动的那个途中,产生出各式各样的“万物”,这“恰似磨子,以其有不整齐的上下齿,不停地旋转,磨出千差万变的谷粉”。的确如同孟子所说“物之不齐,物之情(实情)也”(《媵文公上》),多样性应该是世界的真相(《遗书》二)。道德的原理,于是不是否定,而是肯定。伊藤仁斋曾说过:“程明道、范仲淹好仁;程伊川、朱子恶不仁”(《仁斋日札》),的确是这个意思。道德的原理,与其说憎恶不仁、不为不仁,倒不如说好仁为仁。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朱子学与阳明学》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